收益率破5%银行理财吹新风向

收益率破5%银行理财吹新风向
2018年03月03日 01:34 中国经营报

  收益率破5%银行理财吹新风向

  张艳芬

  农历春节前后,银行理财收益开启了“红包”行情。统计数据显示,春节前后一周,全国保本型和非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实现环比上涨,不乏破5%高收益。

  市场分析认为,由于春节流动性紧张,加上“宝宝类”产品的竞争,今年银行揽储压力更大,受到国内严监管环境、货币政策偏紧预期等因素的影响,推动了理财产品收益率上涨。但是,收益率上行的同时是资管市场大趋势的转向。

  2017年11月发布的资管新规,明确未来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实行净值化管理。虽然,银行保本理财产品目前还未发生大规模明显调整,但随着新规的逐步落地,银行理财打破刚兑转型净值型理财产品效应或将在2018年逐步显现。

  行情持续上演

  今年理财收益的上行节奏一直延续到年后。2月23日,普益标准检测数据显示,2018年2月10日至23日这一周,全国有21个省份的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实现环比上涨,31个省份的非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实现环比上涨。

  其中,保本类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排名靠前的省份为浙江、福建、吉林,分别为4.45%、4.39%、4.38%;非保本类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排名靠前的省份为四川、广东、上海,分别为5.20%、5.20%、5.19%,其中非保本类理财产品一年及以上的平均收益率 5.40%。

  而在此之前,年末的高收益行情已经持续上演。融360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12月银行理财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83%,创29个月新高,全年涨幅为0.83个百分点。其中,预期收益率在5%~6%(含6%)之间的有5363款,占比40.41%,且发行数量环比上涨15%。

  对于节后理财产品的高收益依然保持较高走势的原因,普益标准研究员李明珠表示,主要受到国内严监管环境和货币政策偏紧预期的影响。

  “2018新年伊始,监管层下发了多项金融监管政策,奠定了强监管态势基调,促使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居高不下。而2017年年末,监管层表示稳健偏中性的货币政策在现阶段未发生改变,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国内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未来经济工作将更侧重于控增速、调结构,市场对货币政策产生由稳健中性转向偏紧的预期。”李明珠认为,国外多家央行加息,强化了货币紧缩预期,导致市场利率走高,进而促使银行理财收益上行。

  不可忽视的是,当下“宝宝类”货币基金、P2P网贷等互联网理财产品,冲击着收益稳定但流动性和利率竞争不占优势的银行理财产品。但2017年监管层下达多项政策对货币基金规模扩张进行严控,同时随着网贷平台备案大限的将至,理财市场将面临进一步的洗牌和竞争。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央行在公布1月份金融数据的同时也调整了广义货币(M2)的统计口径,将货币市场基金直接纳入M2,用非存款机构部门持有的货币市场基金取代货币市场基金存款(含存单)。M2的增长也将伴随着货币基金的不断增长而不断上升,随着货币市场基金规模持续升高,银行的资金成本将不断被推高。

  新风向:净值型

  某股份制银行支行的理财客户经理告诉记者,“打破刚兑是政策的方向,但目前还是维持原样。未来推出的净值型产品,净值差额就是赚的钱或亏的钱,将不会保证预期收益率。不过政策落地肯定有一段过渡时间,估计是下半年,但也不一定。”

  对于投资者能否普遍接受自负盈亏的理财产品,上述银行理财经理表示,政策落地后银行肯定会根据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帮其配备合适的产品。

  2017年11月,《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简称“资管新规”)出台,明确规定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实行净值化管理。政策意在打破刚兑,去通道、去嵌套,化解期限错配与影子银行等风险,让资管回归“代客理财”的本源。

  虽然资管新规的方向是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管产品向净值化产品转型,但实际上当下净值型产品占的并不高。从目前看,封闭式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仍然是银行理财中的主要构成产品,理财产品结构还未发生大规模明显调整。

  普益标准统计的信息显示,截至 2017 年 11月,18 家全国性银行中,17 家已发行了净值型产品,在系统建设层面基本不存在障碍;而对于中小银行,发行净值型产品的银行很少,要在短期内搭架系统压力相对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从整体发展来看,银行理财净值型产品的发行数量处于上升的趋势。普益标准的数据汇总显示, 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发行理财产品190721款,其中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189538款,净值型理财产品1183款。相比于2016年,净值型产品发行数量同比增长56.27%。

  上述资管新规的过渡期是自发布实施后至2019年6月30日,过渡期结束后,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产品按照新规进行全面规范,不得再发行或者续期违反本意见规定的资产管理产品。未来随着资管新规的逐步落地,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势在必行,而从2018年开始,或将有更多银行推出净值型理财产品。

  对于转型变化给银行理财业务带来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所研究员李虹含认为,“保本理财产品将成为历史,或将被剥离至银行传统部门而非资产管理部。净值化管理其实是浮动收益不保本的另一种说法,而净值管理是基金公司管理的一种方式,已经存在多年。净值型理财产品将对银行的主动管理能力、资金管理水平提出挑战。”

  “去刚兑”戳中的是银行理财和投资者的“痛点”,而投资者与机构是否将会面临更多法律风险。对此,上海新古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王怀涛认为,“即使明确打破刚兑,从某种程度上说,银行理财依然是一种低风险的产品。银行在风控等领域有专业经验,打破刚兑后必然驱使银行等金融机构提高自身的风控等专业能力。但是可以预见,打破刚兑后,一些管理能力弱、风控较薄弱的金融机构将可能面临集体诉讼以及投资者非理性‘维权’的情况。”

  不保证本金和预期收益的净值型理财产品并不意味着收益低。根据普益标准2月23日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2月10日至23日,银行理财净值型产品期间收益率最高的产品为东莞银行发行的“2016年价值成长系列17号”,期间收益率为26.38%。其次为中国建设银行发行的开放式净值型理财产品,期间收益率为22.16%。

责任编辑:关海丰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