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弥合GDP增长与民生福祉改善的差距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8日 03:15 中华工商时报

  魏文彪

  随着全国各个省(市、区)2007年经济“成绩单”的陆续出台,国家统计部门将在4月份开始对2007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数字进行初步核实。辽宁、四川两省2007年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万亿元,使得全国GDP总量超万亿的省份达到9个。北京、福建、湖北、湖南2007年的GDP已经达到9000多亿元,考虑到物价上升因素,这些省份的GDP将在2008年突破万亿元。

  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的省市越来越多,无疑是我国经济总体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的体现。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可以看到,除了东部部分省市外,在GDP已经超过万亿或有望超过万亿元的中西部省份当中,有一些省份经济尚不发达,甚至还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这些省份民众的收入水平、生活质量与发达地区依然存在较大差距。这表明这些省份民众的收入水平与这些地方的经济总量增长没有实现同步增长,表明这些省份的GDP增长速度远远快于其民众的生活质量提升速度,民众生活因为地方经济总量增长得到改善的态势不明显,地方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未能在当地民众生活水平的提升上得到必要的体现。

  部分省份所以会出现这样一种经济总量增长与民众生活质量提升不同步现象,很大程度上与这些地方的经济增长模式有关。当前不少地方都是通过扩大固定生产投资规模来谋求经济指标增长,中西部一些省份为了提高经济增长总量,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引进在东部无有立足之地的污染企业。与此同时,不少地方不约而同地将房地产当作快速提升GDP数据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抬高房价、经营城市、大拆大建等方式推高经济增长数据。这样的经济增长模式尽管可被视为是推动经济数据增长的“捷径”,但是老百性显然难以从这样的经济增长模式中受益。

  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民众生活水平,所以促进经济总量增长只能以不断提升民众生活质量为依归。这就要求各地必须摆脱片面追求GDP数据增长的思维,改变单纯依靠扩大固定生产投资及经营城市、推高房价谋求GDP数据增长的经济增长模式,走一条建立在以直接或更多地体现民众福祉得到提升基础上的促进经济发展之路。各地政府应当通过优化服务与让利等方式促进创业、扩大就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通过落实国家劳动法规及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与帮助用工单位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等各种行之有效方式,实现劳动者工资的正常增长;通过不断健全各种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减轻民众在医疗卫生、教育、住房等方面的支出,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扩大消费促进经济的健康、稳定与快速发展。唯有走以促进民生福祉为主导的促进经济发展之路,才能不断缩小经济总量增长与民生福祉改善间的差距,GDP数据的增长才能更多地体现于民众生活水平的提升,也才能与促进经济发展根本在于富裕民众的宗旨与要求相吻合。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