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评论:毕业生就业困境折射高校浮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5日 11:03 经济参考报

  “毕业生必须和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哪怕是假的也行,不然不让参加毕业论文答辩。”这几天,位于郑州的河南某大学大四的一些学生开始焦头烂额,他们在临近毕业时接到学校通知,大四学生必须拿着和单位签订的合同才能进行论文答辩。

  据学校解释,这种做法目的是让学生尽快找工作,避免因为学生找不到工作,而给学生家长带来巨大压力。理由看起来挺冠冕堂皇,但在笔者看来,高校如此挟“论文答辩”
以令“学生”,不过是一种“现货”情结在作祟。

  在对“就业率”的喧嚣追逐中,一些学校就表现出强烈的“现货”情结,我只要“现货”,不要“期货”,学生半年之后去找工作?不行!半年之后再就业那就是“期货”了,而“期货”对提升学校就业率毫无帮助。想不当“现货”,那就别怪我用“论文答辩”来要挟你了。总之,要的就是现炒现卖,要的就是新鲜出炉,要的就是能直接提升学校就业率的“现货”。

  高校的“现货”情结其实质就是一种短视病,眼里只看自身的利益,而根本不管这样的就业率到底有多少水分,更不论这样的规定要陷多少学生于“不诚信”。只要是一纸用工合同,勿论真假,在笔者看来,只不过是明目张胆而又赤裸裸地用“论文答辩”、用“毕业证”来和学生做一场“就业合同”的买卖而已。

  当高校表现出一种可怕的浮躁,当学生的就业合同成了一种可以换取利益的“现货”,当“论文答辩”的资格成了某些人手中交易的筹码,这个时候,高校的教育已偏离了诚信的轨道,也偏离了教书育人的本意。


 欧木华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