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社评]银行资金入市宜慎重放闸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8日 11:19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去年12月份,央行发文原则上允许银行购买企业债。经修改的《证券法》,也已经摒弃了“禁止银行资金违规入市”的表述,代之以“依法拓宽资金入市渠道,禁止违规资金入市”。这些措施,无异于打通了银行资金进入股市的合规渠道。从政策面来说,随着国内拯救股市的舆论日渐增强,银行资金入市限制的篱笆正在被逐渐拆除。

  1月7日,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指出:一方面金融系统有钱,另一方面资本市场没有钱
,中间的通道肯定有不通畅的地方,应该有一部分资金流到资本市场上。很明显,证监会认为银行资金向股市的口子开得不够。颇为引人注意的是,就在同一天,工行行长杨凯生也在呼吁,应允许银行合规资金进入股票和企业债市场。但是,在笔者看来,放闸银行资金入市当细细思量。

  于银行而言,当前国内商业银行流动性普遍严重过剩,国内银行吸收存款太多演变成困境,工行到去年年底贷款占存款的比例仅为56%,没有贷出的资金大量投向债券投资等交易类的资产,整个银行业都是如此。而银行资金的过剩,向股市寻求出路,并不是一个稳妥的办法。从历史经验来看,银行资金、国企资金在股市上进进出出,教训深刻。在我国目前情况下,不适宜让银行资金大量进入股市,而是要通过设立相对独立的投资机构进行投资,以隔离风险,防范股市风险向银行扩散。再者,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公益性质,作为“百姓的银行”,有责任也有义务保障老百姓“钱袋子”的安全。如果银行资金放开口子入市,如何来控制风险?是否能够避免过去银行资金入市的结局?

  于上市公司而言,上市公司始终以“圈钱”为己任,银行的

证券业务利润最终还是要来源于上市公司的利润,上市公司业绩已接连恶化,表现出整体下滑的态势。显然
中国经济
的活力不可能来自垃圾股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这些垃圾上市公司解决不了银行存款资金富余的“流动性过剩”难题。再者,银行与上市公司关系密切之后,很可能衍生大量的关联交易,这将为银行的正常经营管理带来大量风险。

  于市场环境而言,中国股市目前仍旧以投机力量占主导地位,投机性强、抗风险能力差等因素可能致使银行和投资者双双处于危险的边缘。一旦依靠银行资金的投资者出现还贷困难,必定是在

股票价格上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即便银行此时接管股票,也同样遭受股票严重缩水的困扰,或被迫成为上市公司的股东。没有避险性的做空机制,股票市场定价也不尽合理,都为银行资金入市埋下障碍。

  在银行资金入市、国企资金入市这一政策上,证券监管与国有商业银行的重量级人士仍将摆脱不掉尴尬的“一放就热,一热就乱,一乱就管,一管就死”的监管困境。如果急于为改变低迷局势而匆忙放开银行资金入市,仍救不出一个秩序井然、健康规范的股票市场,那才真正可怕。管理当局对银行资金入市,务必慎重考虑其中的复杂性,并经细细思量后才可作出决定。

  本报特约评论员吴鹍(作者系著名金融评论员)

  (日京/编制)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