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四方区:加快推进老工业区全面振兴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7日 16:18 中国发展观察 | |||||||||
作者:吴淑玲 青岛市四方区是青岛市国有大中型企业较为密集和产业工人居住相对集中的老工业区,近年来,针对老工业区改造过程中显现出来的体制性矛盾突出、老国有企业活力不足、困难群体数量增多等矛盾和问题,全区上下团结一致,行动有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各项经济指标一直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社会发展事业的多项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十一五”是四方区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区上下将进一步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抓准发展本质,转变发展观念,突出发展核心,突破发展瓶颈,创新发展模式,大力实施“工业立区、三产强区、科教兴区”的创新型战略,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把四方区建设成为“都市工业区、现代商贸居住区、科技创新区和现代文明城区”,走出一条符合区情、特色鲜明的老工业区振兴之路。 坚持改造提升与自主创新并重,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振兴老工业区,必须立足科学发展,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四方区是青岛市的老工业区,大中型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较多,产业、科技资源比较丰富,而且比较集中,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改造提升与自主创新并重,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实现速度、结构和效益的有机统一。 一是着力改造传统产业。四方区的工业优势在制造业,为此,要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主动对接青岛市“四大工业基地”和“六大产业集群”,把做大做强机械装备制造、能源化工、机车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临港产业等四大支柱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构建以大企业为龙头、大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体系,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关联度,加快产业集聚和扩张;不断完善大企业培育服务、监测体系和扶持骨干企业发展壮大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 二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充分利用老企业闲置资源,与城区可持续发展、社会就业和企业改革相结合,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加快都市型工业园区建设,促进老城区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积极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打造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扩展青岛科技大学都市科技园项目,开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模式,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三是突出抓好大项目建设。大力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和“项目第一信息备案制”,采用并购、参股、控股等多种利用外资方式,突出专业招商和企业主体招商,进一步拓宽招商引资的渠道和载体;着力完善项目生成机制、责任机制、推进机制和保障机制,实行重点项目领导干部分工负责制,积极推动一批重大项目的引进和建设,为实现老工业区跨越式发展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撑。 四是全力打造“七大板块”,提升第三产业发展质量。加快四方港区建设步伐,将其早日打造成为青岛港口群的强势群体之一。依托海云庵民俗品牌,加快周边整体开发改造,建设以民俗文化、民俗旅游和民俗商业为主要内容的民俗文化街区。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引进世界知名商业流通企业,把人民路周边地带建成集大型商业设施、商贸办公、休闲广场为一体的商贸服务中心。加快郑州路都市科技板块一街二园三区规划建设,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带。强力培育汽车贸易市场,提升重庆南路汽车贸易大道服务功能,将其打造成为省内一流的汽车销售服务聚集带。依托北岭山自然地形地貌,将其周边区域建设成为集旅游、餐饮、娱乐、购物为一体的休闲娱乐区。加快双山旧村改造,大力发展商务、餐饮、娱乐等经营业态,形成以楼宇经济为主,兼有生活居住等功能的现代商务服务区。 五是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优化和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完善民营经济考核办法和统计分析体系,加强扶持服务,促进民营经济较快发展,进一步提高对全区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使民营经济成为老工业区改造和发展的加速器。 坚持发展经济与维护稳定并重,变“平安优势”成“环境优势” 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必须坚持把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努力构建“平安四方”的目标体系、组织体系、考核评估体系、保障体系和研发体系,打造“平安优势”,走出一条以稳定保老工业区振兴的新路子。 一是健全目标体系,落实创建“平安四方”责任制。牢固树立“基层安则全区安”的稳定意识,坚持重心下移抓基层、责任下移抓成效、上下联动抓防范,深入开展基层创安活动。把各单位、各部门抓平安创建的能力和实绩,作为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与各基层单位签订责任书,形成目标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具体、考核有效、奖惩兑现、自我激励的工作机制,为全面推进“平安四方”建设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是健全组织体系,完善工作重心下移机制。优化“平安四方”领导机制,成立“平安四方”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9个专业指导组,加强对创建工作的分类指导,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协调,政法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创建工作体系。继续抓好政法队伍、群防群治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建设,优化配置社区民警、专职协警员、“六位一体”基层综治队伍和“八员协防”志愿者队伍,建立起以“三警”联勤为龙头,以社区民警和巡逻警力为骨干,以群防群治组织和志愿者队伍为基本力量的警民联动机制,有效控制案件多发区域和社会面的治安,大幅度减少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民转刑”案件,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的安全感。 三是健全考核评估体系,落实创建活动各项措施。以打造“政法工作品牌”为着力点,将创建“平安四方”纳入全区目标绩效考核体系,实行社会治安形势月预测分析通报制度,围绕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信访形势、安全生产等方面,完善综合数据分析,对全区稳定形势进行动态监控,综合评定创建成效。 四是健全保障体系,夯实创建“平安四方”基础。不断加大对政法基础设施和治安防范经费的投入,提高政法机关技术装备水平,加强社区联防队伍和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创建工作的科技含量。同时,广泛开展创建“平安四方”宣传活动,推动创建活动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进一步调动全体居民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 五是健全研发体系,建立创建长效机制。围绕创建“平安四方”的重点活动和重点课题组织开展专题理论研讨活动,对创建“平安四方”工作进行充分调研论证,建立起街道综治、信访、司法和调解“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完善城区巡控、社区管控、单位守控、重点部位防控“四大网络”,有力推进创安工作的深入开展。 坚持城区发展与以人为本并重,变“人文优势”成“和谐优势” 坚持以人为本,让广大群众在经济发展中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既是老工业区振兴的最终目的,也是老工业区振兴的重大推动力。为此,必须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着力改善城区形象,深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繁荣社会各项事业,促进人的全面进步。 一是全面提升城区形象,优化城区环境。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成片规划,整体开发,加大投资和综合整治力度,全力推进旧城旧村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三大工程,把所有旧城片区和城市村庄全部改造完毕,切实改出一片新居、带动一片产业、形成一片景观,全面提升城区综合功能。 二是扎实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完善问政于民、听政于民、议政于民、接受监督于民的决策模式,健全区长与居民恳谈会、专家决策咨询委员会、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等制度,大力开展以访贤问能促发展、访贫问苦送温暖、基层谈心保稳定为主要内容的“三访谈”活动,扎实开展以“真情沟通、共建和谐”为主题的“市民月”活动,畅通集中民智、倾听民意的渠道。以“工作好不好、群众说了算”为出发点,在全区广泛开展民评民、民评官、民评政“三评”活动,并将评议结果与年终绩效考核、干部提拔使用、社工评议考核等工作紧密结合,有力推动民主政治建设进程。 三是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建设。社区和谐是城市和谐的基础和依托。目前,四方区下辖7个街道、91个社区,社区建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先后荣获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等荣誉称号。在今后工作中,要紧紧围绕和谐社会建设,夯实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基础,抓好职业社工队伍和社区志愿者队伍两支队伍,健全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会保障三个体系,完善民主监督、邻里沟通、矛盾化解、表彰激励四项机制,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平安社区创建、公民素质教育、社区文化建设、示范社区打造五项工程,进一步完善和谐社区、和谐示范社区的创建标准和评估细则,全方位地推进社区软件升级和硬件改造,为社区居民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四是繁荣社会各项事业。多年来,四方区社会事业的多项工作一直走在山东乃至全国的前列。在今后工作中,要发挥优势,继续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化文明城区和学习型城区创建工作,举办好“邻居节”、“市民读书节”等特色性、群众性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提高城区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大力开展海云庵糖球会、少儿自绘文化衫大赛、群众文化艺术节等特色文化活动;大力加强科技、教育、卫生、体育、计生等工作,使全区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五是着力转变机关作风。深入实施“五项工程”,努力建设“四型机关”,扎实开展“双学三创”、“三快一提高”、创建机关服务品牌等活动,全面推进“创建高绩效机关、做人民满意公务员”工作,狠抓机关组织管理和机关文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机关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深化“一管三带一联”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品牌的内涵和实现方式,围绕管好党员、带动友邻、联户帮扶,创新教育载体和活动形式,加强对社区党员的分类教育和管理,进一步激活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内在动力。进一步完善“敞开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办公模式,严格落实公务员效能投诉制度,加强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八小时以外”管理监督,有力推动机关作风的转变。 (作者系中共青岛市四方区委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