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台表决《两岸和平促进法》 台商西进势不可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7日 08:44 经济参考报

  上周二(11日),台湾“立法院”首次表决以认同“九二共识”,承认一个中国,促进两岸经贸交往为主要内容的《两岸和平促进法》。

  虽然各界预料到这个法案会在“立法院”遇到台湾绿营的强烈抵制,但是表决现场还是发生“严重的肢体冲突”,迫使表决不得不中断。

  分析人士认为,该法案的实质,就是要绕过行政机关的阻挠,落实国亲两党党魁与大陆达成的促进两岸经贸往来的一系列政策,为台湾经济谋出路。

  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台商说,无论这个法案前途如何,台商与祖国大陆的经济往来都会越来越密切,只有依托祖国大陆广阔的市场和生产要素比较优势,台湾经济才能避免出现滑坡,台湾才有真正亮丽灿烂的未来。

  泛蓝倡议成立“两岸协商特别委员会”力促两岸经贸往来

  据了解,所谓《两岸和平促进法》,是由台湾亲民党向台湾“立法院”提起的一项法律草案。

  根据这项草案,将在“四不一没有”及“九二共识”前提下,为促进台湾海峡两岸和平,成立由17名“特任官”组成的“两岸协商特别委员会”。“委员会”由每届“国会”各政党(团)依比例推荐公正人士组成,任期与“立法院”届期相同,“主任委员”与“副主委”由“委员”互选。

  “委员会”职权有:签订“两岸和平协议”、“两岸三通协议”、“大陆台商保障协议”、“大陆台商医疗及子女教育协议”、“两岸金融交流与监督管理协议”、建立“两岸非军事区”、“两岸自由贸易区”、“台湾农产登陆,大陆旅客抵台”及其它有助于维持两岸和平之措施。

  “两岸协委会”得由委员中选任若干人组成代表团,进行两岸协商。“协委会”与大陆的协议须经“立法院会”通过。其中,“两岸和平协议”须经“立法院”审议,并交付公民复决通过,才有效力。协委会”应享有独立编列年度预算,且议决事项依程序确定、“立(修)法”或“公民复决”生效后,对全台各机关及人民具拘束力,各机关或公务人员有拒不执行者,“协委会”得移请司法及监察机关依法惩处。

  可以看出,成立两岸协商特别委员会,其实质就是为了打破台湾执政当局在两岸政策上的话语垄断,通过“立法机构”,表达主流民意,发展两岸经贸关系,挽救台湾经济。

  据台湾媒体报道,9月27日,在台湾“立法院”党团非正式协商该法案时,台湾国亲阵营全力支持,而台湾民进党则表示了反对的态度。观察家认为,由于国亲两党在台湾“立法院”占有多数席位,民进党可能很难利用正常的手段阻止该法案通过;“打架”事件的,不过是延缓了该法案通过的时间。

  就此,记者采访了曾经访问过台湾的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澄。刘澄认为,进入2005年以来,两岸关系出现了“和解、升温”的迹象,尤其是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访问大陆,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举行了历史性的会面,开启了两岸往来的崭新篇章。台湾岛内政治力量的这种“登陆”动向,除了其他原因以外,经济方面的压力是其深层原因。无论是台湾国亲两党领导人访问祖国大陆时与祖国大陆达成的一致意见,还是此次台湾审议的《两岸和平促进法》,其最终目的都是要迫使台湾陈水扁政府放松对两岸经济往来的阻碍,让台商顺利西进,台湾产品顺利西进,台湾2300万人民分享祖国大陆的发展成果。

  刘澄说,日前,台湾知名人士李敖访问了大陆,他回到台湾不久,就表示可能组建一个以认同“一国两制”原则为核心理念“泛红”的“台湾光明党”,还台湾以光明。不管这个政党最后能否真的组建,这说明台湾岛内越来越多人认识到,同祖国大陆来往、与大陆做生意、认同一个中国,不是“卖台湾、弃台湾”,而是“促台湾、救台湾”。这种声音越来越强,两岸经贸关系就会越来越密切,台湾经济才会越来越繁荣。

  台湾经济低迷,台商生存艰难

  实际上,自2000年民进党上台以来,由于陈水扁当局顽固支持“台独”分裂立场,导致台湾政局持续动荡,台湾经济持续衰退。去年虽然略有好转,但是导致经济滑坡的深层因素并未消除。

  据统计,2000年民进党当局取得执政权后,台湾经济即开始下滑,当年经济增长率为5.86%。2001年台湾经济出现50多年来首次负增长,为负2.18%。2003年,岛内投资增长迟缓、公共部门投资持续萎缩、民间消费在第二季度出现50多年来的首次衰退。失业人数增加,2000年至2002年均失业率分别为3%、4.57%、5.17%,2003年上半上失业率平均为5.04%。

  更加严峻的是,从2001年起台湾经济的生产面出现前所未有的衰退趋势,工业生产负增长5.97%,农业生产负增长2.07%,服务业负增长0.11%。传统产业倒闭成风,2000年关闭4995家,2001年净家数减少6000家。2002年农业生产出现微幅增长。2003年上半年,经济复苏受到非典影响,工业生产同比增长2.67%;半导体产业同比增长12%。

  进入2005年,台湾经济略有好转,然而由于由于台湾赖以生存的IT产业投资增速有限,以及岛内消费不足内需乏力,台湾经济低迷趋势并没有改变。台湾“经济部”贸易局最新预估,今年全年贸易出超将降至19.97亿美元,这将创下自1981年以来的历史最低。

  根据一项对台湾经济前景的调查,认为2005年经济好转的企业,只有40%。高林(台湾)商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赵文龙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岛内需求乏力,生产成本高,台商对在岛内发展越来越没有信心,投资祖国大陆,才是明智的选择。

  为了“活命”,台商突围“西进”

  最近一段时间,台湾发生了两件不同寻常的事。

  其一,是2005年8月24日,由于不满台湾当局长期对其投资大陆高科技产业的打压,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CEO张汝京日前申请放弃台湾户籍。

  其二,是2005年9月底,台湾关闭了岛内最后一条笔记本电脑生产线--大众电脑生产线,并准备将其移往祖国大陆生产。

  上述两个事件,无论是象征意义,还是实际影响,都是十分深远的。

  就前一个事例来说,目前台湾半导体产业已位居全球前列,但在台湾地区,半导体市场却呈现严重饱和。反观祖国大陆地区,2004年芯片产业规模仅有100亿美元,而国内的需求已经达到了500亿至600亿美元,形成了供应与需求上的巨大落差。

  为了生存和发展,台湾半导体企业自然要到大陆投资,张汝京就是其中一个。2003年,中芯国际第一次闯入全球半导体代工行业的前列,实现销售收入3.65亿美元,在全球半导体代工行业中排名第四,仅次于台湾的台积电、联电和新加坡的特许半导体。到今年,中芯国际已经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半导体代工厂。

  然而,张汝京的发展却遭到了台湾当局的无情打压。自从他到祖国大陆投资以来,罚款频仍,指责不断,台湾当局甚至威胁要对他采取刑事手段迫使他从大陆撤资。在这种情况下,张汝京不得不作出了放弃台湾籍的决定。

  就后一个事例来说,笔记本电脑制造是台湾过去10年来最重要的电子产业之一,全球每10台笔记本电脑就有约8台是台湾业者代工制造。

  然而,近几年来,由于祖国大陆具有廉价的劳动力以及政策优惠、零部件配套等优势,台湾笔记本电脑生产商继续留在台湾生产从经济上已经不可行,于是纷纷将生产线转到大陆。大众电脑生产线的转移,正式宣告中国大陆已取代台湾,成为全球笔记本电脑的最大生产基地。

  对此,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台湾经济研究所孙兆慧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面对台湾产业西进,台湾当局担心“产业空洞”。其实,台湾部分制造业在岛内没有竞争力,把这些制造业转移到大陆或其它生产成本较低的地区,在岛内发展优势产业如高科技产业、服务业等,对台湾的发展是有利的,能够提高产业竞争力。有利于台湾产业转型升级。把企业强行留在岛内,任凭其他国家和地区到祖国祖国大陆赚钱,是愚蠢的政策。

  促进两岸经贸 祖国大陆300亿元助台商发展

  台湾要发展,台湾同胞要生存。为推动两岸经贸交流,促进台湾经济发展,祖国大陆今年以来陆续采取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举措。

  2005年5月,祖国大陆宣布将对10余种台湾水果实行零关税措施。8月,首批台湾水果正式登陆;国庆节期间,台湾水果已经销往北京、上海等全国多个城市。

  8月,教育部宣布,从今年起将为到大陆普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学习的台湾本专科生、研究生设立专项奖学金,总额每年700万元人民币,奖励范围约占台湾到大陆就读学生的20%。

  9月7日,由国务院台办主任陈云林与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陈元在《关于支持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发展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上签字,推出300亿元人民币开发性贷款支持台资企业发展。

  9月16日,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台湾工作办公室与亲民党中央党部举办的“第一届两岸民间菁英论坛”在上海闭幕。9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贾庆林、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亲自出席了论坛开幕式并分别发表演讲。两党人士和两岸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台商代表等共150余人出席了会议。中台办副主任郑立中在闭幕式时宣布了多项促进两岸经贸往来、服务台商发展的措施包括:

  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指定专责机构,联系、处理台商投资中涉及权益保护的问题。继续努力促成两岸协商恢复后,依互惠互利之原则,商谈保障台商投资权益的问题。

  积极推动两岸仲裁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务实有效机制。祖国大陆方面在现有基础上,增加聘请台湾公正专业人士担任大陆仲裁机构的仲裁员;举办业务交流和培训,以提高双方对两岸经贸现状和相关规定的了解。

  对于亲民党提出扩大台资企业在祖国大陆融资管道。中台办表示,大陆方面继续支持台资企业在祖国大陆上市,并积极推动有关银行为台资企业提供贷款帮助。

  尽快实现两岸客运和货运包机直航。推动两岸定期、定点双向空中直航,逐步促成2006年开始全面、直接、双向通航。

  对于亲民党方面提出的以金门、马祖、澎湖作为“自由贸易特区”试办点的主张。祖国大陆方面积极回应。

  上述一整套政策,表明了祖国大陆方面推动两岸经贸往来,与台湾同胞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诚挚愿望,得到了台商的热烈反映。更加鼓舞了台商西进求生存和发展的信心。日前,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邀岛内政商界大佬茶叙时就直言,没有大陆,台湾就没有出路;除了祖国大陆,台湾没有其他选择。”

  高林(台湾)商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赵文龙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两岸的政治与经贸是分不开的。近期两岸的民间政界最近频繁往来,重要的是给两岸更多的对话机会,让两岸之间更透明,这也意味着更多的新机会。他还笑着表示,看到台湾的农贸产品在祖国大陆越来越走俏,让他也有跃跃欲试的想法。

  作者::林玉 王鹤

  (来源:经济参考报)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