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首届两岸EMBA高层管理论坛 > 正文
 

王志乐:强化公司责任、提升企业软竞争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5日 11:29 新浪财经

  首届两岸EMBA高层管理论坛10月15日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主题为内地经济发展新趋势与台商投资新机会。以下是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做主题演讲:“强化公司责任、提升企业软竞争力”。

  非常高兴有机会和两岸EMBA教育者和学长们一起来讨论大陆经济发展趋势和发展机会。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就是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对公司责任讨论越来越多,9、10月份
光我接到关于公司责任讨论的邀请就有10来项,昨天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也开了一个会,讨论的也是社会责任。我们是商务部一个政府研究机构,主要就是研究中外跨国公司做一些比较,我们这些年主要是研究国内外大公司,比如说我们研究中国跨国公司,还有外国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进展情况,针对刚才讲的问题,我们从去年年底开始做了这样一个研究,就是研究跨国公司的公司责任理念,他对中国的经济,特别是对中国企业的影响。跟今天的主题关系还是比较大,所以我想提一下这个看法。

  这个研究和今天主办方中国企业家的关系还是非常密切,去年2004年的时候,中国企业家提出一个问题,就是中国有一大批企业到去年正好是20岁的生日,就是20年了,像海尔、联想这些公司都是20年,20年干得不错,做大了,再往下怎么走?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当时在国外,回来以后看到这个报道觉得很有意思,但是据当时的反映中国搞得很好的企业在讨论未来10年的时候都说不出来什么,好象谁都没有回答出该怎么做,我觉得这个问题跟现在跨国公司新的潮流关系密切。我们从前年春天开始由我带领中国央企高层管理人员,组织了三个团到欧美、日本、韩国去调查,大概有30家跨国公司的总部了解他们最新的动向,包括他的战略,他的结构,就是公司治理、公司管理的东西,还有新的理念,他们发生了什么样新的变化。这些调查给我们一个印象,回国以后我们又对他们在国内的总部,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公司,也跑了50、60个在中国的总部,我们感觉到这些跨国公司出现了一个新的变化,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随着消费者、非政府组织的压力增强,跨国公司责任理念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从强调股东利益最大化,现在开始强调社会责任和未来的责任,就包括可持续发展、环境。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影响,因为中国在这十年MBA的教育,EMBA的教育,教材绝大部分来自于美国,而且像杰克·韦尔奇的理论,股东价值最大化影响是非常大的,而且对一代企业家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现在跨国公司的理念变化了,不是强调股东价值最大化,又上升了一步强化社会责任和未来责任。我们调查了30家跨国公司一般都要提供另外一个报告,就是除了财务报告以外又给了这样一些东西,第一次调查日本公司还没有强调这个,但是今年来我收到很多这方面的报告,就是除了向股民报告财务报告以外,还要报告这些东西,这些是什么东西呢?其实概括起来主要是三个,第一强调经济上是可盈利,赚钱,经济上是可行的,然后还有一个社会责任,这个社会责任我们跟他们讨论,他们说是股东之外的利益相关者对他们负责任,特别是对员工、雇员,还有对供应商、客户、社区、所在国的政府等得这些责任。另外就是可持续发展、环境,怎么样减少排放,怎么样提高资源利用率,怎么样回收变成循环经济这样三个内容。包括GE公司,通用电气原来特别强调股东价值最大化,特别成功,所以他对这些东西刚开始不是积极反映的,但是到今年5月份也提供了公司企业公民报告,他们认为不提供这方面的的报告就落后了。而且非常引人注目的就是最近一、两年特别明显往中国延伸,他们怎么把这一套东西延伸到中国呢?

  第一加强在中国企业的管理;第二强化他在中国供应商的管理;第三提高中国进口商的标准,特别是经济标准和环境标准;第四是约束中国在海外的上市企业。比如说做得比较好的跨国公司,最近要在广州大遥湾投产的壳牌公司,我去考察的时候都是在野外施工,后面是山,前面是海,当中基本上是荒的地方,由于把植被破坏以后,公路一走就有尘土扬起来,他购置了15辆洒水车,每隔10分钟就洒水,而

富力城施工那是在市中心施工都没有任何措施。这是大海,怕影响大海的环境,在海边挖了非常大的深沟堵住黄水进入大遥湾,做得非常超乎中国标准。跟他合作的中海油是非常好的一个公司,因为我兼他们的顾问,中午参观以后我跟他们领导吃饭,我就问跟壳牌合作最大的感觉是什么?他说别的没有,这一部分觉得太浪费了,接受不了,但是后来觉得是对的。

  还有中国公司对员工的安全、生产的安全、社会生产责任非常糟糕,而跨国公司通过强化在中国企业的管理,比如说杜邦在中国,在2003年10月9日去考察的时候,进门有一个大牌子,就是一天有多少事故,当时4701天,我又去了一次是5400多天,没有

安全事故。哪怕你手指头碰伤,到医院包扎影响工时就算事故,而不是非得断胳膊掉腿才算事故,5400多天没有安全事故,也就是成立之初开始到现在没有事故。这一套东西强化推到中国来,再就是强化供应商管理。比如说沃尔玛,去年在中国采购了180亿美元的商品,按说是一种净值采购得带动几百万中国工人的劳动,180亿美元那就是1000多亿人民币,他直接管理的供应商有6000多家,有100多人的团队去查厂,你这个厂社会责任标准达到没有,有没有童工,女工是什么工作状况,有多少人共用一个喷水,就是能够洗澡,平均多少人有多少,超时了没有,这些都要查,所以你要想出口,你要想跟跨国公司合作必须要接受他的做法,这是第二个做法。

  第三个做法就是提高进口商的标准,比如说欧盟要求进口电子电气产品生产商承担回收责任,冰箱一台回收大概要20欧元,合人民币200元,中国冰箱利润可能没有200元,你给扔出去,开始商务部的领导想跟他们谈判,觉得这是绿色壁垒,但是谈不下来,不可能改,他不是针对中国,就是要求环保,你中国企业怎么办,你顶多能够降低20欧元的标准,但是这个事是不可挽回,必须要这样做。最后他通过他的法律来约束中国的海外上市公司,比如2002年7月美国实施的赛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这个法案对于中国的影响,其实上这个法案,包括约束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收购美国公司的中国公司都受到影响,如果明知是虚假报告,公司CEO或者是CFO签字就要判处10年及以下的监禁,如果是故意的虚假就要判处500万每元判处20年及以下监禁,如果你做了这样的东西可以起诉你,中国总裁不去应诉可以冻结在美国的资产,所以通过这样四个途径,我觉得这两、三年跨国公司明显把强调公司责任的潮流强制性的推进到中国来。影响这个东西不光是大陆企业,台湾企业也一样,因为我在东莞、深圳考察的时候,很多香港、台湾、大陆的企业就感觉到压力非常大。

  在这个情况下怎么办?前两年中国政府官员和企业实际上是抵制这个事,或者是主流上不太赞成引进的,比如说国资委的官员认为中国企业刚刚推动股东价值最大化,也是MBA教育、EMBA教育使得中国企业认识到这个道理,这是功不可没的,但是人家现在推进的是社会责任,因为我们研究中心跟政府各个部门关系非常密切,我们要想推进这个研究,就要跟部长、司长去讨论,看他们怎么想,他们又疑心这个东西。另外国企正在剥离强调社会责任是否会影响企业改革,我当年在过的企业还有邮电局、还有公安局,现在都在剥离,剥离当中又强调社会责任,这会不会影响改革;第三从商务部门的官员认为如果一强化这个以后,就会增加企业成本,那中国企业出口竞争力会被削弱,所以倾向于认为这是一种绿色壁垒,跟他谈下来能不能改。大部分的企业认为搞这个东西增加成本,而且前两年有一些宣传也不太准确,把企业社会责任往企业捐助,企业公益事业去宣传,所以好多企业认为一搞社会责任就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包括昨天下午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讨论的时候,很多人也提出刚建立的企业是不是不搞社会责任,就把社会责任理解为捐助,我们认为这只是社会责任一小部分,这不是主要的部分。所以很多人认为跨国公司搞这些东西是一种公关策略,是一种做秀,根据我们调查形成来看不是。后来我们把跨国公司这一套东西做了三个调整,根据中国的国情做的调整。

  我们觉得要把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企业公民这样很多的概念统一到公司责任上来,叫做CR,因为别人一般都叫CSR,但是我感觉叫CR比较好。为什么?因为中国国情和跨国公司不一样,跨国公司在中国推进社会责任的时候,他的前提或者是隐含的前提是什么?这个公司股东责任已经解决了,股东责任非常明确,外国跨国公司为股东负责这是没有疑问的,而且他已经做到了。而中国某些公司连这一条都没有做到的情况下,又讲社会责任,一般不容易理解或者是采取一种消极态度,如果把社会责任看做是公司责任的一部分,把可持续发展、环境都放在里面,就是刚才讲到的三大底限,股东责任、社会责任、环境责任统统放在公司责任里面好做一点。比如说西门子就有公司责任报告,美国通用汽车也是公司责任报告,美国IBM也是公司责任,我跟他们讨论为什么用公司责任?他们也跟我想的一样三个责任都是公司责任,这是第一个调整。第二个调整就是把强化公司责任和增强企业竞争力联系起来,中国企业要做事跟他的利益不沾边,光让他付出他是不干的,或者是不肯干的,如果把提升公司责任和竞争力联系起来,他恐怕就会理解这个事不是可干可不干的,我做得越好我的竞争力越强,所以我们那本书叫做软竞争力,我们就是想把15个跨国公司的案例拿出来,在全国他们怎么做公司责任的,对竞争力起到了什么作用,给中国企业做一个标杆;我们正在做第二个研究就是中国公司的公司责任现在现状怎么样,有哪些做得比较好,有哪些问题。最后我们把强化公司责任和企业文化建设联系起来,现在做了一个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会议,请我们做了一个报告,觉得中国企业讲文化非常虚,非常空,在提升企业硬竞争力,提升企业的制度、改善非常清楚,非常具体,这也是这几年MBA教育的结果,像SWOT这种分析大家都会,做得都挺清楚的,但是一谈到软竞争力基本上是没有,非常抽象,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这样一句话,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显然要引进先进企业理念、先进企业文化,公司责任、环境责任怎么做谈得非常具体,都是量化。如果你要为股东负责,环境负责、社会负责都具体化,我觉得文化建设就可操作了,我们做了这样三个调整以后,在中国大企业和民营企业里面做了一些介绍,给我的感觉反映很强烈,大家感觉到了差距。

  为什么感觉到差距?我们觉得如果按照这样一个调整以后的角度来看跨国公司的做法,我们就发现跨国公司强化包括社会责任、环境责任在内的公司责任不是做秀,也不仅仅是公关,更不是针对中国企业的绿色壁垒,他们的竞争实际上从过去硬件竞争上升到软件的竞争,从技术产品的竞争进一步上升到企业理念和道德水准的竞争,所以也就是说他们的竞争已经上到软实力的竞争。所以我们要看到跨国公司最新的动向,他的一些做法到底为了什么。其实我为这个事问过好几家大公司的决策层,比如说松下在十一期间请我去看他们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的做法,他们有大的废旧电池回收工厂,80%能够回收,后来我就问老总,我说你们做这个到底为了什么?他想了想说拉开和竞争者的差距。实际上作为家用电器,中国企业上得非常快,按照性能价格比其实比松下也不差,但是他这样一做确实拉开和中国企业的差距,实际上还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作为中国企业了解是为了增强企业竞争力,增向软竞争力,中国企业应该学习。看到这个东西以后,就会发现我觉得台湾企业比大陆企业要好一点,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企业最缺乏就是以公司责任为核心的软竞争力。比如说刚才讲到三大责任,第一责任股东责任,中国相当多的企业股东责任概念都没有,这里面随便举一个例子,有一段时间连续跑了20多家大公司,就是上市公司的老总,像ST南华至今未回国,不知所踪,不知去向,一弄就是几个亿跑掉了,就是这些公司脑子里面没有公司责任的概念,所以我为什么强调公司责任而不是强调社会责任,中国股民非常谨慎,我再买

股票就要考虑这个公司可靠不可靠,否则我买了这样的股票一跑连救都没有地方救。当然中国目前改变的局面是一个过程会比较长,但是会越来越严格控制那些捣乱的企业,没有责任心的企业,他的融资成本会大大提高,融资难度会大大增加,而好企业这方面就越来越容易得到。

  第二中国企业对员工,对安全的责任非常糟糕,这一点事我跟像BP、壳牌石油讨论,他们都要进行沟通,出事最糟糕的情况怎么样,会通知你们,你们怎么做,都做得非常仔细。像在南京投资的石化项目,排放污水是同类项目的1/50,非常严格,但是在中国的大公司这一条都做不到。而且现在可把的是跨国公司把先进理念延伸到中国,刚才讲到四个途径,而中国企业走出去又把低水平的公司责任、理念延伸到国外,比如说去年在西班牙发生有10几亿温州鞋被烧了,温州的鞋商应该说竞争力很强,控制成本的能力非常强,几乎把西班牙所有的鞋厂都搞垮,让你下岗失业,但是为社会提供什么东西,让西班牙接纳你,你想过没有,跨国公司做了这么多的好事为什么。我们访问美国友邦,最近几年一共花了1500亿用在中国,干什么?包括买颐和园有一个铜殿买回来归还,他也不是慈善家,为什么要这样做?要让中国的人民接纳他,但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否想过呢。中国企业走出去,像这样一种公司软竞争力,这种责任概念,社会责任、股东责任、环境责任暴露无疑,所以我们就面临另外一个问题第三次提升。

  中国80年代引进了国外大量的设备、产品、技术,这是一种硬件提升的时候,93年以后大陆的企业在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特别是后来通过国内上市、海外上市,把自己的公司治理结构也建立起来了,这一段制度建设非常重要。有了这两段建设以后,一些企业经过20年的发展初具规模,但是真要做大做强,特别是要做久,没有这个东西,特别是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这么推进这样一套东西的时候,如果中国公司不能提升文化、理念的竞争力那就不行了,所以我的结论是什么?中国的企业,作为大陆的企业应该从追求企业当前利益最大化到追求企业长远利益最大化可持续发展,因为咱们知道中国的民营企业现在平均寿命只有2.9年,就是不到3年,你怎么能够做久。另外从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到追求股东利益和其他相关者的利益平衡发展,不能光保证股东利益就行了,要考虑利益相关者,特别是你的员工,你的供应商,你的客户,还有你所在的社区。最后从追求企业自身利益的发展到追求企业与当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这样一来,我觉得中国公司责任理念才能够提升,相应你的软竞争力才能上来,这样才能适应在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的挑战,而且我觉得这样一个情况在我跑过的像港台企业,我觉得在这上面的概念比欧美跨国公司也是差了一层,但是最好的港台企业,最好的大陆企业也有很好的,大陆也有一批像中国集装箱集团,包括蒙牛这种公司都有很先进的理念,台湾的公司也有一批,但是我觉得两岸企业都面临着在当前这样一个新的形势下怎么样强化公司责任,提升自己的软竞争力的问题,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