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炭业大洗牌演绎“丛林法则”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4日 10:01 证券时报 | |||||||||
焦炭业经历了一夜暴富的掘金风潮后,逐渐归于往日的平静甚至有些冷落。产能过剩、恶性竞争、环保压力给这个领域带来了重重忧虑,同时也带来了资源重组、产业升级的“大洗牌”机遇。从长远看,焦化行业要坚持控制总量、关小上大、优化布局、保护环境、综合利用的原则,提升产业整体素质,逐步走向循环经济。专家指出,焦炭产业生态优化的“丛林法则”看似有些“残酷”,但唯有此道才能引导焦炭业健康发展。
调控增压 供需双抑 国家对焦炭业实施宏观调控从供需两方面入手。从供应看,炼焦带来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稀缺焦煤资源告急,让主管部门不敢放松产业政策的调节阀。国家环保总局污染控制司负责人表示,我国将加强焦炭行业的环境监管,坚决淘汰土焦和改良焦,严格执行焦炭行业准入条件,加大环境监察和执法力度。 我国最大的焦炭主产区山西省,从今年到2007年,将淘汰关闭落后生产能力4000万吨以上,焦炭产量控制在每年8000万吨左右。2005年底,全省关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2500万吨以上。 从需求看,今年二季度钢铁的需求稳中略降,价格也开始回落。这势必传导给焦炭业,因为钢铁用焦量达到焦炭消耗总量的70%以上。同时,冶金、化工、有色金属、机械制造等行业新兴节能技术推广快马加鞭,国家鼓励节约型社会的政策导向,都在压缩单位产值中的焦炭消耗成本。 对出口需求也不会放松抑制。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政策司副司长侯世国最近指出,按照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我国将在2006年取消焦炭出口配额限制,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要放松对焦炭出口的控制。国家还将运用取消出口退税等政策,逐渐改变对资源性、高耗能产品出口的鼓励性政策,代之以中性或约束性政策。 金融支持 闻风而动 从金融支持看,银行业对能源行业存在的四类风险即周期性风险、国际化风险、尖峰风险、系统性风险认识逐步清晰。在加上焦炭产能过剩阴云不散,金融风险(主要是新增贷款过分集中和不良贷款率上升)增加,焦炭业的融资环境不容乐观。 金融业专家认为,能源行业周期峰谷波动幅度呈现增大趋势。从1994年至2003年我国能源生产弹性系数看,数值最高是2003年的2.31,最低为1999年的-1.85,均值为0.468;同时伴随着能源市场化程度提高,能源价格与资金利率一样存在尖峰风险。与金融市场资金价格表现极为相似;能源市场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大市场,对于单个能源项目来说存在系统性风险。 从焦炭大省山西的情况看,人行和银监部门从严控制焦炭业新增贷款,加大不良贷款的清理,把扶持重点转向具有较强综合加工转化能力的优势焦化企业。 既“焦”又“化” 赢家通吃 “关小上大、优化布局、保护环境、综合利用”,成为提升焦化产业整体素质的十六字原则。按照焦化大省山西的规划,到2007年山西省所有机械化焦炉要全部实现化产回收和焦炉煤气零排空。2005年底,已投产焦化项目的化学副产品回收设施、环境保护设施全部建设到位,全省焦油、粗苯回收率达80%,焦炉剩余煤气回收利用率要达到50%。 这意味着,从焦炉里不仅要炼出优质焦炭,关键是对煤焦油、焦炉煤气等化学产品进行回收、加工、转换,做出附加值更高的化工产品。大型焦化集团将大大延伸产业链条,把价值增值逐步放在煤焦油加工、煤焦油与原油混炼汽柴油、甲醇、二甲醚、苯产品精加工及下游产业上。焦炭供应仅仅成为优势焦化企业巨人的一膀一臂。 “丛林法则” 改善“生态” 回溯焦炭行业的成长轨迹,对民营资本放开准入后,焦炭生产技术经历了土炼焦、改良焦、小机焦、大机焦;增长方式从粗放的“只焦不化”到集约化的“既焦又化”。产业生态要求焦炭业从总量过剩、混乱无序尽快回到集群合理、规模效益、良性循环的轨道上来。 怎样改善焦炭业的产业生态?政府和业内人士正在达成共识:引入扶大限小、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看似有些“残酷”,但唯有此道才能促进焦炭业健康发展。 一是从产业政策上扶持优势焦化企业,二是加强行业自律组织,组建类似“欧佩克”组织的焦炭联盟,稳定市场价格,确保成员企业获得稳定、合理的利润,贯彻国家产业法规和调控政策,促进成员企业深层次合作,解决融资问题和引入外资。 总之,焦炭业“优胜劣汰”的演化渐成趋势,技术落后、资金薄弱、产业集中度低的中小焦炭企业自生自灭已成必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