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消费 > 行业专题--商业服务 > 正文
 

免费服务自动过渡为收费 消费要警惕免费陷阱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06日 09:35 南方日报

  

免费服务自动过渡为收费消费要警惕免费陷阱

图中是义工在为老年人介绍科学的健身方式。新华社发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也不是所有免费服务都有陷阱,只要消费者在接受时多个心眼。

  关注

  去年7月至今,广州市消委会接到有关免费服务坑害消费者的投诉18宗,其中一位老人被骗买下2万多元的药品。在深圳,以为享受了手机免费信息却被扣费的投诉去年超过200例
。天下真有免费的午餐?以下让我们看一些实际的案例,以提高消费者对一些免费服务陷阱的警惕。

  免费服务自动过渡为收费

  黄先生投诉说,他在2002年收到一份发到他手机的广告短信,说只要用手机发一个信息到某网站,就可以免费享受每月由“理财通”提供的专业信息服务。黄先生赶快订了一份。然而到了去年12月底,他才发现每月一直被扣“理财通”短信服务费,而且持续时间长达35个月。

  黄先生回忆说,订了这份当时称免费的短信服务后,开始时事实接到一些信息,但后来就断断续续了。黄先生想反正信息是免费的,就没再去管。

  知道被扣费的实情后,黄先生日前马上与该通信公司的服务热线联系,要求取消该项服务并退回已收的扣款,但退款要求遭拒绝。于是黄向其居住地深圳福田区消委会投诉。

  消委会工作人员经过调查,发现该“理财通”短信服务是该通信公司从2000年9月开始免费提供,2002年5月开始收费。服务人员解释说,当时该公司通过媒体发出过告示,并给机主发出短信,然后就把免费服务过渡为收费服务了。但黄先生表示并未接收到和看到过这个消息。

  为此,消委会认为,在消费者没有申请该项收费服务的情况下,该通信公司以“不申请取消就是定购”的方式来默认消费者接受服务是不恰当的。同时,免费服务也不能随意过渡为收费服务。在消委会的干预下,该通信公司终于把全部费用补回到黄先生的手机话费中。

  免费美容产品不免费

  去年年底,向女士意外获得一张价值50元的免费美容券。接到这张“从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她高高兴兴走进了送券的美容院。在一片热情的招呼声中,向女士被请上美容床。服务小姐拿出一瓶化妆品笑容可掬地对向女士说:“这是从国外进口的,是目前市面上最好的美容产品,保你做完后年轻许多!”向女士禁不住向美容小姐道谢。

  然而当向女士做完美容起身欲走时,却被服务小姐叫住了:“你还没付费呢!”向女士不解问:“不是给你美容免费券了吗?”服务小姐脸露愠色:“对不起,美容不收服务费,但使用的产品是要收费的。”向女士明知上当,却不得不掏钱“摆平”此事。

  “义诊”盯上老年人

  细心的读者发现,在大街小巷以及公园的周边,经常出现打着“免费服务”旗号的小摊:免费量血压、免费看病、免费试用去老人斑产品等,名目繁多,而服务的对象大多是一些老年人。

  家住广州市五羊新城的张大爷去年年底买菜路过市场边时,被街边一摊档的醒目横幅“免费为老人量血压”吸引。一位披着白大褂的女子亲昵地拉着张大爷的手走到摊位前,关心地询问他平时有没有头晕等现象。女子边说边帮张大爷测量了血压,说他的血压有些偏高,需要经常测量,并让张大爷留下家里电话,说以后可以上门免费服务。

  不久该女子和一中年妇女真的上门为张大爷免费量血压,并带来了一些降压药,并游说该药如何有效。张大爷被说动了心,把准备买新电视机的钱买了一个疗程的药。

  一个疗程的药服完,张大爷的头晕症状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更严重了。他打电话找到那女子,女子说那是吃药后的正常反应,并为张大爷加大了药的剂量,还向其推销一款数百元的戴在手上的血压计,说以后可以自己随时测量。张大爷又动心了,买下了血压计并坚持每天吃药。不久前,张大爷突然晕倒被送往医院。此时他才发现,血压计是近乎儿童玩具的仪器,用其测出的血压只能固定在某一正常范围。至于他吃的药,只是一种治疗高血压的辅助药,对病情根本没有控制作用。

  事发后,张大爷要去找那女子算账,可那“免费服务”的摊档早不知去向了。

  链接

  对免费服务多留个心眼

  记者在广州市消委会了解到,目前在社会上出现的免费服务,毋庸置疑有的是生产厂家的推销手段,是事实上的免费,但有的则纯粹是骗人的伎俩。其欺骗的主要手法是喜欢以中老年人为对象,根据他们容易被打动的特点,推销保健用品甚至假冒伪劣产品。

  不久前,广州市消委会发出消费警示,呼吁广大消费者在接受免费服务时要多留个心眼,不要贪小失大,切莫轻信由“免费”为诱饵的销售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等的骗人把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据记者获悉,免费服务主要出现在美容、医药旅游、金融、保险、餐饮、保健、信息、劳务、有奖销售、中介、邮寄广告等,种类繁多,手段五花八门。

  本报记者 刘茜 通讯员 江列华(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免费服务新闻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