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轮降价潮袭击中国车市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09日 01:36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国际金融报记者 宫广军 发自上海 厂商经常将库存以行政式的命令强压给经销商,这导致经销商积压大量库存,而缺少现金流成了经销商最头疼的问题,在厂商指导价的背后,经销商的一些优惠早已不是什么秘密,这最终导致中国车市的降价变成厂商在降,经销商也在降的无序繁杂局面
9月7日,北京现代突然对外宣布,以提前适应国际市场价格竞争的名义,对其产品价格全线下调,平均降幅10%左右。如果说在今年5月份上海通用率先进行价格调整、6月份南北大众联手降价引发2004年中国车市第一轮降价潮之后,那么进入9月的第一周,由北京现代领衔,大众、丰田相关车型跟进,以20多款车型相继降价为标志,第二轮降价潮再次袭击中国车市。 北京现代最高降2.3万 继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之后,今年北京现代也将旗下产品价格进行全面的下调。索纳塔的产品区间从先前的17.28万到24.98万元,下降到现在14.98万至22.80万元,由此索纳塔产品线最低跌破15万,最高降幅达到2.3万;而伊兰特的价格区间由先前12.68万至16.68万元,降为目前的11.28万至15.18万元。伊兰特1.6手动标准型降了1.4万,售价11.28万元,跌至12万元以内。至此,北京现代产品线涵盖了1.6、1.8、2.0和2.7四种排量,11款车型,价格区间从11.28万到22.80万元。 而上海大众相关车型也出现下调。从经销商的报价来看,原价10.6万元的世纪新秀价格为9.96万元。帕萨特2.0手动型跌进20万元之内,售价19.41万元;1.8T手动型跌进21万元之内,售价20.97万元。 另外,威驰、花冠各优惠5000元;凯越两款1.8L自动挡车型的市场价格已低于指导价1.5万元,而两款1.6L手动挡车型的让利幅度也已达到1万元;紧俏的蒙迪欧也悄然优惠5000元;飞度优惠6000元;上汽通用五菱的雪佛兰SPARK又降5000元;东风雪铁龙富康的让利幅度增加到4000元至5000元;爱丽舍全线优惠5000元;赛纳全线让利1.7万元至2万元;毕加索的优惠幅度也达到万元以上。 降价变得无序繁杂 本次降价潮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就是经销商急欲摆脱对整车商指导价格的束缚,目前的中国汽车市场,厂商指导价已失去了指导意义,而作为直接与消费者面对面的经销商,他们更能直接把握消费者的心里以及对市场价格的判断。 自今年5月以来,车市惨淡萧条气氛延续至今,虽有车市回暖之说,但大部分汽车的销量还是继续下滑或原地踏步。而厂商却又急欲完成当年的销售目标,因此厂商经常将库存以行政式的命令强压给经销商,这导致经销商积压大量库存,而缺少现金流成了经销商最头疼的问题,在厂商指导价的背后,经销商的一些优惠早已不是什么秘密,这最终导致中国车市的降价变成厂商在降,经销商也在降的无序繁杂局面。 库存压力是主因 北京现代称,在2005年中国进口轿车将取消进口许可证,届时必将对中国车市产生强列冲击,北京现代为提前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推出新的价格政策,提前作好准备,从容迎接新的竞争环境的挑战,提前让顾客享受到与国际接轨的价格。 迎接国际价格挑战似乎还算遥远,但解决厂商的库存却迫在眉睫。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统计显示,今年前7个月中国汽车库存,特别是轿车库存明显增加。今年1至7月我国汽车新增工业库存13.26万辆,其中新增轿车库存11.34万辆。今年新增的汽车库存主要集中在前10大汽车厂家,占全国汽车产销量超过80%的这10家企业,新增库存13.04万辆。10大轿车厂家新增库存63501辆,其中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新增库存较多,上海通用前7个月产大于销2.78万辆,消化了以前的库存。而2003年全年中国汽车库存为5.29万辆,其中轿车为4.73万辆。 持币待购严重 一方面,厂商和经销商的不断降价导致消费者持币待购现象非常严重。自今年5月份以来,轿车价格下降的力度达到了空前的程度,许多车价的大调整超出了消费者的心理预期,轿车价格底线的预测一再被市场击破,这对已购车者的打击甚大,同时又加剧了潜在购车者的观望心态。轿车降价的边际效果也变得越来越差。 另一方面,目前国内汽车市场已进入全面取消进口配额的后过渡期,轿车市场上弥漫的持币待购现象与入世前相比有过之无不及,轿车企业的分化态势持续加剧。去年以来投资的许多轿车新建扩建项目目前已形成生产能力,但市场需求并未同步跟上,轿车产销率仍持续走低,导致大量轿车产能放空。 在整个轿车市场蛋糕没有增加很多的情况下,少数企业的高增长是以其他多数企业产销量的下降为代价的。考虑到去年底轿车产销量基数较高的因素,如果今后几个月轿车市场没有根本性的好转,那么还将会有更多的地区和企业产量出现下降。 《国际金融报》 (2004年09月09日 第八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