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学平险品味“鸡肋”窘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08日 02:21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国际金融报记者 陈冠中

  9月,又到了新生入学的时候,保监会有关“学生平安险”(简称学平险)的规定执行也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那么今年学平险的投保情况又是如何呢?

  中国保监会规定,自2003年8月31日起,学校不得再以投保人的名义包办学生平安险,
中行抵债资产网上营销 为什么美国人打错靶?
新浪彩信 幽雅个信 你的放心来自我的用心
学平险的投保人只能是未成年学生的家长或是监护人。这就意味着学平险的营销模式将由团体承保变成个险承保,是否购买学平险完全由学生家长说了算。今年,保监会又重申了这一禁令。

  投保人数持续下滑

  在以前,学平险一般都是由学校出面强制为学生投保,投保率比较高。但是,在这种模式下,家长虽然缴了保费,对具体保险的保险内容却并不清楚。而一些保险公司为了争夺保费,不惜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变相垄断学平险业务或进行强制性投保。有的甚至与学校联手让校方从学杂费中代收,这些都极大地扰乱了保险市场的正常秩序,也违背了学生自愿投保的意愿,从而引发了广大学生家长极大的不满。

  为此,中国保监会出台了学平险投保人只能是未成年学生的家长或监护人的规定。但就在规定执行的当年,学平险的投保率直线下降,承保率甚至不足50%,这与以往接近100%的投保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今年的情况显得更为糟糕。在上海,截至8月中旬,学平险的承保人数比去年又有一定程度的下滑。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一些家长表示,自己的小孩性格比较安静,平时在学校很少与同学嬉闹,一般不会出事,买保险实在没有多大必要。而且,在学校出了什么意外,应该由学校来负责赔偿。

  但是,根据2002年教育部颁布实施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发生在校园内的伤害事故,学校如果在教育、管理和保护方面失责,则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依照《处理办法》不应由学校承担责任的,学校不承担无过错责任。

  很多家长一厢情愿地认为所有发生在学校的事故都应该由校方来承担责任、负责赔偿,现在看来,这种观念必须有所改变了。在这种情况下,学平险的重要性也就凸显出来了。

  不同家庭同入误区

  未成年人发生意外的可能性非常大。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目前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4亿之多,每年被疾病或意外伤害事故夺去生命的有159万人,致残的则约有100万人。

  在这种情况之下,却仍然有不少家长投保意识不强。在取消强制性学平险之后,通常是两类家长拒绝参保:高收入者和一般工薪阶层。收入较高的家长保险意识比较强,早已为自己的孩子买了几份保险,认为没有必要再添一份;而一般的工薪阶层由于收入相对偏低,家长们往往觉得给孩子买保险不太划算。

  其实这两种家长都进入了误区。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是相对薄弱的,而家长与学校并不可能做到对学生的完全保护,因此意外还是时有发生的。学生参加保险,无论是对于家长还是学校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可以减轻一定的压力。

  对于工薪家庭来说,由于缺乏独立承担突如其来的风险的能力,在孩子发生意外时,家庭会受到很大的冲击。而学平险每年只需缴纳几十元的保费,这些家庭完全可以负担得起。而这样就具备了一定的抵御意外风险的能力,能够将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

  对于已经为孩子买过保险的家庭来说,购买一份学平险也绝非是多此一举,毕竟多买一份保险也就意味着多了一份保障。更何况,家长在拒绝为孩子投保学平险之前,也应该分析一下以前所投险种的责任范围是否已经涵盖了学平险的内容。

  寿险公司进退两难

  学平险作为一种保障性相对较强的险种,保费低,出险率高。在取消了学校团体险之后,保险公司的学平险业务发展得不是很顺利,不少家长仍然反映没有看到保险合同。

  对此,保险公司也显得非常无奈。他们纷纷表示,如果靠保险代理人去开拓业务,挨家挨户推销学平险,不仅没有必要,而且成本也比较高。因为如果由代理人一对一进行销售,保险公司就必须支付一定的代理佣金,但在现在这样的低资费水平、高赔付率的情况下,学平险的中间费用空间非常小。而佣金太低,保险代理人也就没有销售积极性。

  目前,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学平险无疑是鸡肋———食之无味,却又弃之可惜。

  虽然学平险是所有人身意外险中保费最低的,但其规模却很大,只要达到一定的量,保险公司的盈利还是不成问题。当学校统一购买叫停后,受冲击最大的就是长期开展该险种的寿险公司。据了解,目前已经有一些寿险公司退出了该市场。继续支撑的保险公司业务量也几乎萎缩了一大半。

  学平险在某种程度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带有公益色彩的险种,主要保障幼儿和在校学生的利益。因此,保险公司一般只要该业务能持平就会继续开展。由于学校统一购买停止后,学生险业务量急剧萎缩,公司所承担的风险加剧。如果今年学生险市场还达不到一个较为理想的规模,某些公司不排除采取提高保费、降低保额、缩小业务范围等手段来降低风险。

  学平险本身也是一块很大的市场,放弃肯定会给保险公司造成更大的损失,而且,也会给竞争对手以机会。

  但是,尽管如此,在连续两年的投保低谷中,还是有些保险公司打算放弃这项业务。学平险作为短期险种,“大数法则”原理体现得更为明显,规模小也就意味着风险得不到分散。虽然当初各家财险、寿险公司为争夺学平险市场挤破了头,但对于大多数公司而言,却是收效甚微。一些市场份额较小的公司不得不考虑投保率下降带来的风险。

  学平险的赔付率一直以来高居不下。据保险公司人士透露,一般来说,学平险的赔付率在60%左右,高的甚至可以达到70%。因此,一些业务量偏小的公司几乎难以盈利,这也就使得他们心生退意。

  财险公司跃跃欲试

  同样是在去年,保监会允许财险公司经营短期人身意外险业务。学平险营销模式的改变,以及财险公司的介入,直接导致了学平险市场的重新洗牌,行业竞争加剧。

  与寿险公司的叫苦连天不同,财险公司表现出一副积极应对的态势。由于财险初涉短期人身意外险,因此,营销模式的改变,不仅不会对刚刚进入这一市场的财险公司产生太大的影响,或许反而是一大契机。

  实际上,学平险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市场,只要谨慎经营,努力规避风险,学平险还是很有发展前景的。正是因为这样,许多财险公司都把学平险作为进入寿险市场的突破口之一。像去年,人保公司学平险的业务量就占到公司意外险的三分之一,保费收入达到2000万元左右。

  从各家财险公司对学生险的重视程度和前期的成绩来看,与长期从事学生险业务的寿险公司相比,在市场所占的比例仍然很小。但是随着统一购买方式的取消,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的逐步形成,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寿险、财险两大阵营在学平险市场上的竞争与对立。

  学生险市场的持续缩水不仅给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也给经营学生保险的寿险公司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给寿险公司的经营带来了负面影响,导致赔付率居高不下,并且还将有继续上升的可能。

  随着财险公司的加入,学平险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但投保率却持续下降。对此,业内专家指出,要使学生有险可保、方便投保,就必须拓宽销售渠道,如允许学校或有关部门进行组织,在学生及家长自愿投保基础上建立顺畅的投保渠道,另外还要加强学平险的创新,增加险种的内涵,提供更个性化的适合学生的保险。

  《国际金融报》 (2004年09月08日 第十二版)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
北京将更换出租车车型
庆祝第20个教师节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周而复:往事回首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