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债券 > 新基金业 > 正文
 
成王败寇一线之间 基金经理:聚光灯下的压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04日 11:00 证券市场周刊

  净值排名压力下,基金经理或许有无奈,但基金经理更多的压力来自短期内市场给予的太多关注

  本刊实习记者 朱晓瑾/文

  博时基金公司最近是麻烦不断——人事变动传闻,重仓股暴跌,净值排名由去年榜
进入伊妹儿的网络豪宅 新浪点点通个性smsDIY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哪里可以免费发短信?
首倒退至今年5月的倒数第二,一系列事件让博时疲于应付,频频出面澄清,甚至不得不在公司网站上贴出公开信。近期,有类似遭遇的基金并非博时一家,海富通、巨田近期都有发布了公开的澄清公告或者致歉公告。基金的压力可见一斑。

  市场数据也提供了相同的例证。今年4月以后,基金一度重仓持有的大盘蓝筹股彻底“心力衰竭”,不但不能在熊市中避险,反而成了市场的领跌品种。6月2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68只开放式基金(不包括货币市场基金)中,单位净值跌破1元的已达44只。

  市场的大幅调整,不但使已发行基金纷纷净值缩水,而且也直接导致新基金的发行遭遇考验。自今年5月始,开放式基金销售急速下跌,情况最好的大成蓝筹稳健基金首发规模达到22.338亿,而金鹰中小盘精选基金首发规模仅为5.4581亿,其余几只首发规模都在10多亿。

  公开发言的背后

  博时基金,在证券市场上风雨5年,成王成寇总是存乎一线之间,其成长历程可以说是中国基金业的缩影。6月22日,去年一度在业内独占鳌头的博时价值增长更是在公司网站刊登了“致博时价值增长基金持有人的一封信”。在这封落款为“博时价值增长基金经理小组”的信中,该小组向持有人解释了他们对“时机选择”与“购买并持有策略”的理解,并提醒大家“理性战胜情绪的投资者最终会成功”。

  无独有偶,曾经以单只基金131亿元首发规模闻名的海富通基金管理公司也有类似举措。6月29日,海富通以基金管理公司名义在网站上刊登了《有关市场不实传闻的澄清公告》,向市场表明:海富通收益增长基金自成立以来,基金持有人和基金规模始终保持稳定,目前基金份额稳定在130亿份左右;公司投资管理团队人员稳定,没有员工离开,并且充实了五位以上专业人士,公司外方股东的亚洲研究中心也将加入现有投资团队。

  基金为何又急于表白?

  作为主角之一的博时基金表示负责人不在,未就此发表观点,但是另一当事人海富通基金却坦言了自己的担忧。

  海富通投资总监海富通精选基金经理陈洪表示,目前的市场环境较为恶劣,市场对不利消息更为敏感,虽然海富通收益目前没有面临大幅赎回,但是公司仍然担心投资者会对市场传闻信以为真,那将放大对基金的负面影响,而基金迫于压力将会抛售股票,也就会放大对股市的影响。他表示,海富通的做法是对投资者负责、对股市负责的做法。

  而基金研究员们对近期基金在舆论压力下的上述应对,也自有一番看法。

  国泰君安基金研究员田宏伟表示,在开放式基金占多数的情况下,基金需要努力制造一个良好的市场形象,近来基金的公开发言充分表明了各家基金在近期舆论环境中面临的压力。他对基金的这种做法虽然理解,却不赞同。他表示,如果基金经理变成了公关经理将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银河证券基金评价中心副经理杜书明说,现在投资者围绕基金的各种话题,包括一些预期、猜测等,都反映了市场对基金的关注,这种关注是一种正常现象。至于各家基金的反应,他认为,不论博时的公开信,还是海富通的澄清公告,甚至是巨田的致歉公告,都是基金公司维护公共关系、客户关系的一种做法,是基金对投资者负责任的一种态度。

  压力来自舆论

  面对现实,基金经理们承认目前确实有一定压力,但同时表示“压力不是很大”。对存在的压力,基金经理们认为,并非是排名压力,或赎回压力,而主要是一种内心压力。造成压力的原因,他们认为是“短期内市场给予了太多的关注”。陈洪和金马稳健基金经理何江旭的说法是其中的代表。

  何江旭说,从基金经理内心来说,希望能够专注于做事,不希望也不习惯成为关注的焦点,现在市场突然如此关注基金,让他们觉得压力很大、很累,心里会有些不舒畅。

  陈洪说,净值排名一直会构成对基金经理的一种客观压力,但是近来他们所体会的压力,却不是排名问题,而是来自投资者的外部压力。他认为,这种压力本质上是由股市下跌的“负财富效应”带来的。投资者在市场的下跌中被套或亏损,因而心情不好,找寻原因,就会将矛头指向基金,而基金净值短期缩水,更给了市场猜测、质疑的理由。

  但是,经历了3个月净值不断缩水的痛苦与煎熬,基金经理们虽然仍然感受着外界的舆论压力,却已经找到了化解办法。他们表示,压力考验的是基金经理的心理承受能力,当前情况下心态很重要,要保持心态的稳定,不为排名所动。

  大成蓝筹稳健基金经理王加英更是其中的超脱派。他说,任何一只基金都不可能在净值排名中永远排在前面,外界的净值考核看短期是很正常的,但是基金经理自己要想明白,克服不利影响。他说,对他而言,投资是一种事业,而基金经理只是一个职业,在操作中,只要顺其自然,做自己的事就可以了,如果真的做不好,不等别人说,自己也会走人。

  除了自我心理调节外,基金经理们认为,“压力不是很大”的原因是公司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理解。

  不会大面积换将

  针对近期有关基金换人的传闻,海富通、大成、国泰、易方达等公司的基金经理都明确表示,公司没有也未计划因4月以来的净值缩水而更换基金经理。博时基金和宝盈基金的监察稽核部门也做了相似的表示。并且多数基金经理均表示,基金决策实行团队制,公司将会在较长的期间内,一般按年度来考评基金业绩。对基金经理个人的考评则会考虑多种因素。但是,他们没有进一步透露公司对他们的考评方式。

  田宏伟说,不同的基金公司,基金经理的权力也不同,在基金经理上面还有投资总监、公司老总等几个层次,基金经理仅仅是所在基金的一个公众代表。相应的,基金公司根据事后业绩表现作出的对基金的评价,更多的也是团队作用的结果,并不直接构成对基金经理的评价。基金净值、以及评级机构做的业绩评级,只有在奖励时才看。一般基金公司在年报和中报的时候才会换人,其他时候的零星更换,也往往因为有经验的基金经理的稀缺性而以轮岗的形式出现。但他认为最近业绩较差,以及持有人机构化趋势的增强可能会增加持有人对公司用人方面的压力。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基金经理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法文化年精彩纷呈
2003年审计报告
马龙-白兰度病逝
盖茨第9次访华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全国治理超限超载行动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