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的高管股权激励和全员持股是监守自盗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1日 07:21 每日经济新闻 | |
侯宁 菜市场管理者对有意参股的投资方暗示:自己的市场很烂,卖的菜也多是烂货,您能出个差不多的价就行。但回过头来发薪水时,却声称自己管理这么大的菜市场很辛苦,薪水太低!中国银行业改革过程中上演的戏剧就是这样。 所谓建行的高管股权激励、全员持股等等,便发生在银行改革刚刚起步的当口。有报道说,汇金给建行董事长确定百万年薪后,“建行上下弥散着不小的失望情绪”,而建行新掌门郭树清最近谈到其股权激励计划时则说,“30万员工一人1万股,才30亿股,数量很少。”言外之意,职工持股并不多,可能有些职工对此计划还大失所望呢! 说起来,这失望的人还真不少。业内人士因为知根知底而失望,银行高管甚至员工因为期望值高而对激励失望,银行精英们对场外忽悠贱卖论的老百姓也失望。而老百姓们则因为银行动辄上亿贪污贿赂的大案不断,而对银行甚至整个经济体制有些失望。有人在评价中行事件时曾写下了“如此丧失诚信,人们怎么评价中国银行业都不为过分”的文字,而叶檀博士则针对势在必行的建行高管激励说:在拿国际化的薪酬以前,还应该满足约束条件,否则所谓的薪酬接轨不过是又一轮变相集体涨工资的代名词。” 叶博士说得“温柔”,在我看来,这简直就是监守自盗。为什么?因为用全国人民的储蓄和政府不遗余力馈赠支撑起来的中国 商业银行,旦夕之间竟然成了银行所有员工、几个老外特别是“行政高管”们的“商业银行”!国家和人民交给的任务”没完成好———银行没管好,卖股涉嫌“贱卖”,大案要案不断……可分财产、要酬劳、发奖金倒是急不可耐。失望归失望,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被隐藏的特权、腐败和种种不公,终于因为股改让老百姓们知道了,我们还是应该感谢股改。老百姓们终于知道,在中央汇金公司为首的董事会给建行行长确定了百万年薪、比原收入高出10%至20%后,因为按级递减,建行上下一片失望。老百姓们终于知道,境外投资者可以以1港元2港元多点的价格拿到建行 股票,建行30万员工每人也都可能拿到1万股共30亿股内部职工股(股价不详),而中国内地的老百姓即便有钱,也休想拿到“中国建设银行”的一点好处。这等“妙处”,不正堪与香港股市“第一赚钱机器”中石油相比么?我们要问的是,中国的银行设立、石油开采等等与国际接轨么?建行、中石油、中石化等这些特许企业的内部管理和运营机制与国际接轨了么?其干部任免、人才选拔等用人机制与国际接轨了么?答案是没有,行政任命甚至特权性介入仍然是这些“肥缺”单位通行的做法。 吃惯鲍鱼了,所以吃起海参便觉得牙碜。这真是既得利益者的抱怨。 深化改革是大方向,正是改革让我们实实在在看到了许多“计划”中的“畸化”。但当改革继续向纵深推进,在转型关键点上,作为改革尤其是金融改革的当务之急,我想并不是如何给“吃鲍鱼者”分配产权落实股权,而是要首先问问:原来吃的“鲍鱼”从哪里来?而一直以来谁又在为“鲍鱼宴”埋单?否则,所谓股改就会走调儿,所谓激励就会变味儿,就会让改革尤其是金融改革,演化为特权阶层的又一顿免费大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