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原油破百三重影响 中国刚性需求未改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7日 23:54 21世纪经济报道

  深圳报道 本报记者 朱益民

  2008年1月2日,国际原油价格突破100美元大关,创出历史新高。

  虽然每桶100美元的油价与2007年最高油价99美元相比,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甚至象征性意义多过实质意义,但是这一微妙的变化还是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极大关注。

  近日,华尔街最负盛名的预言家、前摩根士丹利资深分析师拜伦·韦恩(Byron Wien)发布2008年度的"十大惊世"预言,称油价将在上半年跌至80美元,但在下半年将升至115美元。预计已有的油井产量将继续下降,同时来自中国、印度和中东地区的消费需求将继续增加。

  招商证券石化行业研究员裘孝峰认为,在全球原油供求整体偏紧以及原油金融化、期货化背景下,任何供给需求面的微小扰动,都足以产生价格的大幅波动。油价突破100美元每桶在技术上意味着新一轮上涨空间的打开,从对全球经济影响角度考察,则意味着经济滞胀风险的加剧。

  上涨动力——中国因素?

  “油价突破100美元并不出人意料,只不过本轮上涨动力和2007年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裘孝峰在电话中向记者谈论他对国际原油价格创出历史新高的真实感受。

  他指出,正如我们在年度策略报告中所指出的,这一轮国际油价上涨的主要特点是需求拉动,并且价格上涨对需求的抑制作用并不明显,新增需求主要来自价格管制的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以及需求同油价正相关的中东国家。

  上一轮油价上涨的动力来源于OPEC控制了供给。由于价格上涨对原油供给的刺激作用有限,且非OPEC国家产能的增加连续5年低于预期。基于这一轮油价上涨原因跟上一轮显著不同,此番油价上涨的持续时间应该更长一些。

  国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石化行业研究员李晨认为,中国因素对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的推动作用不可小视,他说:“目前,中国原油消费需求增长在全球新增原油消费需求中的占比很高,对全球原油消费增长的边际贡献已经达到50%。”

  据统计,2007年1-9月,中国出口原油430万吨,价值约十亿美元;进口9000万吨左右,金额达236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石油主要进口国。

  李晨进一步指出,中国原油消费是刚性的,不会因国际油价的上涨而受到明显抑制,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国家对油价实行管制制度。虽然国际油价已经达到了100美元一桶,但是国内的油价仅为85美元一桶。

  联合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晓东同样认为,中国因素是全球油价上涨的重要动力,如果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不改变的话,目前100美元的原油价格只是油价持续上涨的一个阶段性起点。

  据王晓东分析,本轮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扬始于2003年,当时国际原油供求状况已经出现供给偏紧的态势,而那时中国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恰好处于一个历史高峰,中国经济高增长对原油需求的增加,成为当时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大幅上扬的助推剂。

  他说:“中国经济高增长,尤其是国内消费升级——购房、买车,自2003年呈现爆炸式增长,对原油消费的拉动效应十分强劲。”

  有关数据表明,2001年,中国家庭汽车保有量20万辆,到了2004年,中国家庭汽车保有量达到了200万;1997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亿平米,2007年猛增至7亿平米,受房地产行业迅猛发展带动,中国建筑行业用油量同步巨幅增长,2006年建筑业用油量已经达到1999年建筑业耗油量的5倍。

  王晓东肯定地说:“虽然国内对原油、成品油价格严格管制,从某种程度上看油价管制制度已经演变成变相鼓励石油消费的能源政策,但是这种状况难以持续下去。在国际原油价格不断高企的压力下,中国的经济增长结构和增长方式合理变革的迫切性及其受到的挑战日益加大。”

  “破百”三大影响

  在裘孝峰看来,国际油价从99美元上升至100美元,虽然价格上升幅度有限,但是对中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油价突破100美元意味深长。

  他强调油价突破100美元的意义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第一,对于技术分析者而言,油价突破100美元每桶等于打开了新一轮上涨的空间,对他们而言,100美元每桶是一个重要的阻力位;

  第二,对于各个国家的政策制定者而言,到该重新审视能源价格政策和节约能源政策的时候。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也应该重新审视价格管制和价格补贴政策了。对于油价上涨,这些国家更多的重心都放在投机性因素和地缘政治上面了,而忽略了在价格补贴和管制下需求的快速增长。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更多着重点放在能源效率的提高和替代能源的开发上,这一点从美国通过的新能源法略见一斑。

  第三,推高全球通货膨胀,带来全球经济滞胀的风险。

  华宝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国旺博士认为,伴随高油价而来的,能源危机的恐慌,国际间确保石油供应而展开的争夺变得非常激烈。中东、南亚及其它产油国政局的动荡,为油价的高升火上浇油。能源危机的担心必然导致对石油储备需求的上升,从而在短期内加剧了石油需求的上升,石油需求上升,石油美元更加泛滥,美元倾销的路径更为宽松,从而出现世界性的美元倾销和世界性的物价上升压力和通货膨胀的预期强烈形成。

  油价上涨,不仅对工业生产成本的上升直接作用,还导致油品消费群体的生活成本增加。油价的飙涨对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渗透更为全面而广泛。现代运输业不得不以提高运价以弥补亏损,运价的上涨势必造成各种消费品的涨价,最终推高柴米油盐的价格,从而引发CPI的全面上升。

  中国为预防通货膨胀预期过度, 从紧的货币政策在今年春天会因为油价高企而更紧,对贷款的额度管理将可能是十年来最为严格的,对中小企业将会形成较大的压抑。这种强烈的货币政策必然会形成马太效应,行业的集中度会提高,导致利润分配向国家政策扶持的行业倾斜。

    相关专题:

    国际原油期货价格首次突破100美元

    相关报道:

    供需面仍是油价破百主要因素

    泰晤士报:油价破百是个全球转折点

    梅新育:油价破百 中国如何应对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