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盛科技:2006年的最后一块肥肉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7日 17:32 《董事会》
2006年的最后一块肥肉——访网盛科技(18.940,-0.04,-0.21%)董事长孙德良 专注于“细分”理念的孙德良对于风险投资商伸过来的橄榄枝,并没有过多的兴趣 文/陈捷 2006年12月15日,经过北京、上海、深圳三地五天的路演,孙德良终于松了一口气,作为中国互联网第一股,网盛科技成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交易代码:002095,与此同时,网盛科技作为中国A股市场第一只纯粹意义上的互联网股,一上市就创出了68.1元的高价,交易所的三次停牌也没有阻挡住投资者的狂热追捧,最高一度到了78元。算是创造了一个“A股神话”。 国内互联网第一股正式诞生,结束了互联网企业没有一家实现A股IPO的历史。 业内人士纷纷指出,网盛科技的股价在开盘的时候就被高估了,而“泡沫说”也从此伴随着网盛科技的成长从没有停止过。网盛科技上市后,股价一直在高位徘徊,今年6月20日,最高探至92.5元,即使是大盘调整时期,网盛科技也表现出较好的抗跌性,有人甚至扬言网盛科技的股价突破百元大关已经是指日可待。 凡此种种说法,经过了一年股市历练的孙德良已经开始能够从容面对,他警告投资者要理智看待网盛科技的股价。 分享资本市场的甜饼 初次见到孙德良是在今年8月在杭州举办的商帮文化论坛上,作为受邀演讲的浙商代表,孙德良拿着麦克风就开始侃侃而谈,从2万块钱高利贷起家到近30亿的身家,孙德良再次讲述了自己从一个乡下孩子到亿万富豪的 神话,滔滔不绝。这倒是又一次地印证了他一直倡导的激情澎湃走楼梯的理念。盛夏的杭州,身穿一件白衬衫的孙德良,夹了一个黑色公文包,来去匆匆。看不出太多亿万富豪的风范,这也是孙德良对待财富的一种体现,股价的抑扬被孙德良看得云淡风轻,他认为那不过是纸上富贵。而公司高层也已经拥有了驾驭资金的能力,不会出现心理膨胀。 中信证券(30.320,0.40,1.34%)研究员何彬认为,高市盈率建立在高增长的基础上,网盛科技作为网络股,业绩增长速度与市场平均水平差不多,股价没有理由偏离价值太多。面对这种质疑,孙德良认为,公司 股票在二级市场受到投资者热捧基于三个原因,首先是企业本质不错,公司旗下的化工、纺织、医药网站具有可持续性增长的盈利模式;第二,公司小门户+联盟的运营模式前景值得期待;第三,投资者看好互联网的未来,作为互联网第一股的网盛科技,被市场看好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孙德良的这番解释难以令人信服,以至于招来更多的质疑。在提出再造“100个化工网”的观点被业界狂批,继而股票在深交所遭停牌,孙德良似乎有意无意地给人造成了一种心态膨胀的感觉。 网盛科技作为国内A股首个吃螃蟹的企业,瞬间的造富运动成就了孙德良的身家,在进行25%的股份上市稀释之后,孙德良个人仍然掌控着这家公司超过七成的股份。一家证券公司甚至把网盛科技称为“2006年的最后一块肥肉”。 对于上市以后的股价波动,孙德良不为所动。孙德良说,公司的发展比股价更重要,股价靠公司的发展来支撑,没有良好的发展就不可能带来股价的提升,对于网盛科技来说,发展是第一位的。只有公司发展了,股价才会上去。孙德良认为,股票就是网盛用来发展的手段。 当被问及网盛的股价是否现在还是被高估了,或者网盛是否存在泡沫的可能性时,遭过停牌教训的孙德良说,现在市场往上走了,就不好再这么认为。今天说高估了,明天就可能下跌了;今天说低估了,明天就可能涨了。受过交易所的培训之后,孙德良现在对于涉及到二级市场的话题,开始三缄其口。 对于网盛科技上市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发展自身的说法,孙德良说,资本市场给网盛科技带来了很多的好处:第一,股票是一种支付的工具。在开展并购的时候可以用股票来支付,股票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更加有效;第二,股票是一种宣传的工具。资本市场的众多股民注意到你,网盛科技开盘那天一路蹿到了68元,引起了轰动。有人给孙德良算过一笔账,3天的时间,就这个事件媒体所作的报道效果,做广告至少要1亿元;第三,股票还是一种管理的工具。孙德良说股票用于公司内部管理、激励会非常好。 专注于“细分理念” 日前,孙德良在上海宣布,将斥资5000万打造“联盟网站——生意宝”。这是网盛科技自“生意宝”上线以来,首次公布项目投资计划,标志着“生意宝”已从一个B2B模式的“概念”落地变为“实体”。“生意宝”是基于行业网站联盟的大型商业门户与搜索平台。它平等地将专业网站的内容、流量等资源有效整合,形成了“小门户+联盟”的模式。目前,“生意宝”拥有的会员已近10万个。 有专家指出,网盛科技斥巨资打造“生意宝”,无疑将2007年B2B电子商务市场的竞争推向了新的高潮。 孙德良说,把网盛做大做强的关键就是把每个小门户都做强了,在强的基础上变得更大,先做强再做大。市场和客户都在国内的网盛,还有很多海外拓展的渠道,有很多的合作机构,包括海外的展柜等,这样就不愁把影响扩大到海外。 2001年,网盛与一家世界500强企业打了一个官司,并且最终赢得了胜利。而这个时间正好是中国加入WTO一周以后,被称为中国入世以后的第一场知识产权官司。网盛也通过这入市第一案要回了目前化工行业中最权威的一个域名。和一家对手是500强的企业对抗,玩一场鸡蛋碰石头、而石头碎了的游戏,孙德良从来不怀疑本案对网盛科技品牌的一次大提升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但在后来,与北京中化集团打官司,则是败在对方手下。 孙德良一边应对这些困难,一边专注于自己的“细分”理念,一直在B2B领域摸爬滚打的孙德良一发不可收,从1997年11月开通国内第一个垂直专业网站“中国化工网”开始,网盛随之开发并运营了全球化工网、中国纺织网、国际纺织网、医药网、中国 卫浴网等。孙德良说,互联网已经开始进入新一轮的发展调整阶段,细分市场则是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之一,而互联网细分市场的两大方向是“专业化”和“地域化”,这也是他率先提出的互联网市场的“细分理论”,孙德良还曾以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的实现为例,分析了“细分”的必要性和“细分时代”互联网的全新机会——目前电子商务更多的还是处在一种信息交流的阶段,真正意义上的网上交易阶段还没有开始,如果真的要产生网上交易可能要分得很细,甚至细到有几个产品,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适合在网上交易。 网盛在上市之后,主要通过并购来发展,并且仍然会选择专业领域,但不会进入太多行业,孙德良相信互联网的未来必然是细分化,而不是走大而全的模式。 有传言google欲入主网盛,孙德良说那不过是传言而已,但不排除未来有这种合作的可能性,化工专业搜索显然是孙德良着手的一个目标。 不玩风险投资 1997年的一场鬼使神差的大雨,成就了孙德良办化工网的想法,也成就了孙德良如今的近30亿的身价。靠2万块钱高利贷起家的孙德良开始创办了化工网,几个月后,公司开始盈利。 公司开始赚钱,经营活动本身也不缺钱。孙德良说,浙江人的特点就是在经营不缺钱的情况下,不大愿意把股权轻易释放给外来人。如果要到海外上市,就要凑“盘缠”,就必须吸引风险投资,甚至是好几轮。索性就在国内上市也不错。言谈之间,不难看出孙德良是一个有着保守风格的人,并且出手谨慎。网盛的客户和我们的市场都在国内,在国内上市更加有利于我们未来市场的发展。孙德良认为。 孙德良说,最早起家的时候,没钱只知道回老家去借,压根就没有风险投资的概念,所以过去也就一直没有引入风险投资。孙德良固执地认为,向人家要钱,是要付出代价的。虽然风险投资可能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但是也有可能把事情做砸了。某种意义上说,风险投资就是个双刃剑,没风险投资,肯定能把公司发展好,有风险投资做不好,就是个问题。孙德良说自己不是否定风险投资,只是不缺钱就不要风投,缺钱的时候再要。美国Eastman基金在1999年的时候就想投资中化,经营行业资讯业务的欧洲UBM公司,甚至希望收购拥有多个行业网站的网盛科技。专注于“细分”理念的孙德良对于风险投资商伸过来的橄榄枝,并没有过多的兴趣。 孙德良津津乐道的是,网盛科技自创始至今,也就是借过最初的那一次高利贷,自此以后再也没有拿过投资者的一分钱。 孙德良至少现在认为自己不需要风险投资,他说,如果我的公司缺钱,我就会向投资者要,否则经营不下去;如果不缺钱,那就不要去拿这些多余的钱。孙德良说,在发展的过程中,钱越多越好是一个不正确的决定和认识,钱肯定不是越多越好,一定是合适的钱在合适的时机给公司带来发展。 孙德良还说,钱是赚不完的,一定要有一种钱是赚不完的良好心态去赚钱,钱才会越赚越多,如果抱着一种钱会赚得完的心态去赚钱,钱会越赚越少。所以,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孙德良会专心致志做互联网,不干别的。“不能看到这个赚钱你也去干,那个赚钱你也去干。我只会抱着一种钱是赚不完的心态,我只赚我应该赚的钱。”孙德良说。 其实,孙德良的骨子里还是一个传统的保守的浙商,孙德良始终坚持认为,如果风险投资拿多了,自主权也就没了。所以要谨慎发展网盛,良好的心态是关键。孙德良说自己还是和浙商的具体成长背景有很大关系的:“我觉得大量的浙商,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踏踏实实,稳字当先。”孙德良有一句挂在嘴边上的话,就是:激情澎湃走楼梯,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这是浙商的特点,也是孙德良坚持不要风险投资的一个由头。“起点低、逐步壮大、滚动发展”,孙德良表示,他从小耳濡目染的就是这样低调务实的浙商文化。
【 新浪财经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