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纺织品贸易战的平民解读:穿在中国(7)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4日 16:07 新世纪周刊

  务实的宁波性格

  天一广场,与宁波国际会展中心一样,都是宁波服装产业衍生出来的对外开放亮点所在。国际会展中心是一年一度宁波国际服装节的主场馆,天一广场则是融休闲、商贸、旅游、餐饮、购物于一体的大型城市中心商业区,而这里是宁波人购物的首要选择。

  按说在这样一个中等城市的大型商圈里,应该会有很多知名品牌立足其中。但是走遍整个广场,记者发现,这里的服装店多半是宁波或者浙江的自产品牌,唐狮、森马、林中鸟、美特斯邦威等等,徜徉其间的宁波人,也大多身着浙江本地的服装。

  是不是因为宁波人做服装生意的太多了,每天面对那么多衣服,反而对日常穿着打扮不大讲究?对于记者的疑问,陈文飞博士承认,从消费角度来说,宁波不是个非常时尚的城市,甚至有点土气,但宁波人的性格非常实在,喜欢独立创业。

  他还拿大连和宁波做了比较。两个地方都是沿海开放城市,都有着自己的国际服装节,大连已经办到14届,宁波是办了9届。从经济实力上说,大连不如宁波,但大连人外出的行头都很漂亮,每年的服装节简直就是大连人的狂欢节。

  而宁波人呢,更讲究吃,每天如果没有一顿海鲜的话,那日子是过不下去的。相反,宁波人在穿着方面则比较随便,只要舒服就行,有买名牌衣服的钱,不如拿去做投资房产或者办企业。宁波人炒股票的也特别少,因为这个东西太虚无了,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不保险。

  浙江巨鹰集团董事长陈照指着记者身上穿的某品牌T恤半开玩笑地说:“你这件衣服至少花了100多块吧?很可能就是我们这里生产的,成本10块钱都不到。放在商场里卖100多块,你说我们会去买吗?”

  从普通老百姓的角度来说,名牌的价格和价值,更是需要再三掂量的。一位抱着孩子的年轻女子说,她给孩子买衣服,都是去些外贸店里,十来块钱买上一打。小孩子的衣服本来更新就快,才不会去买丽婴房里的衣服呢,洗不了两次就穿不下了,划不来。

  面对争端 静观其变

  从5月20日,中国再次宣布大幅调高74种纺织品出口关税以来,欧美坚持设限,于是中国宣布自6月1日起对81项纺织品取消征收出口关税……短短的时间里,前来宁波采访的媒体络绎不绝。各家企业面对记者的提问已经驾轻就熟,不过不同规模的企业给予的回答还是有所区别。

  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云彪给了记者四个字:静观其变。目前的应对措施就是:市场多元化,产品多元化,暂时不去碰设限产品。

  因为早在半年前,雅戈尔曾经参与过一次业内的讨论,并不能拿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来。目前国家所实行的政策也只是预案,随时可能再做调整,企业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想象去解决问题。

  陈照对于记者的提问则没有那么谨慎,“我们是过苦日子过来的,生存能力强,不怕。企业总归得生存下去,银行贷款得还,2400名职工工资要发,一年4000万的税得缴。只要企业拧成一股劲,没有什么过不去的。不是欧美对我们设限嘛,我们可以去别的国家啊,日本,东南亚,总能找到饭吃的。”

  相比之下,象山向荣制衣厂总经理冯平良则表示了对大环境下小企业的担忧:“行业跟家庭是一样的,一个家庭总得有人站出来主持局面。国内国外的政策变化这么大,我们小工厂是没有能力单独来应对的,希望能够有龙头企业站出来,引导整个地区的行业导向,这样既可以避免恶性竞争,又有助于帮助小企业共同渡过难关。”

  除此之外,宁波人还走起了迂回路线—境外设厂。巨鹰集团在柬埔寨投资办起一家员工人数超过千人的针织企业,“因为欧美对柬纺织品出口没有什么贸易壁垒,‘巨鹰’完全可以把面料等半成品运到设在柬埔寨的工厂,然后在那里生产加工成品,出口欧美市场。”

  正如陈文飞博士所言:宁波人天生就是经商的料。

  不甘心只做贴牌

  中国消费者崇尚西方服饰文化的消费习惯,也给国内企业打造品牌带来很大阻力。其实洋品牌不一定就是洋人设计洋人制造的,蜻像广东的一些企业,已经可以为世界知名品牌做些简单的设计,得到认可后再打上别人的品牌进行销售,这就是所谓的“贴牌”。

  冯平良说,如今宁波大部分服装企业所进行的只是单纯的“定牌”生产,因为从面料到款式,全部都是对方打好样之后拿过来的,宁波人只是完全按照这个设计进行生产,一点自主性都没有。这一点,就连在中国走中等略偏上路线的雅戈尔也不例外。

  孙云彪说,雅戈尔在国外市场上的合作,贴牌加工的比例要更多一些。记者问及,一旦这个品牌的消费人群知道这一事实,是否会对品牌的忠实度有影响时,孙副总表示:贴牌是自创品牌的必经之路。

  “我们做贴牌的那些品牌,在那些国家的档次,相对而言,比雅戈尔在中国男装市场中的档次还要偏高一些,应该不会对国内消费者有太大的影响。”

  孙副总还以中国一句古话为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虽然不是很恰当,但他认为比较形象地解释了中国服装业在整个世界服装产业链中的地位问题。

  中国是制造大国,经济还处于发展阶段,就现阶段而言,位于产业链的低端是比较合理的,因为还不具备在别的阶段与人竞争的本钱。

  单从产品价值来说,他认为雅戈尔,包括国内其他一些大型企业的服装都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但是必须承认,国人品牌的影响力不够,又缺少一流的专业设计人员,暂时还没有办法与国际流行趋势迅速接轨。

  对此,陈照也显得很坦然,毕竟一个品牌的创立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甚至需要几代的人努力。何况中国人的产权意识还不够强,一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自主设计的产品,可能还不等上市就已经被人复制后批量生产。

  不过,巨鹰集团已经在努力之中,“巨鹰”T恤早在1995年就被评为国家名牌产品,1996年开始在美国申请注册,经过十来年的奋斗,“巨鹰”从当年的品牌零出口,到2004年150万美金的出口额,在品牌之路上有了良好的开端。

  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中国服装曾经经历了几次“颜色革命”。

  数字宁波

  到目前为止,宁波市共有服装企业近2000家,20多万从业人员,年销售额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企业就有400多家,年服装生产能力达13亿余件,占全国服装总产量的12%。

  在全国服装行业百强企业中,宁波服装企业占11席,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其中前10位中宁波就有3家。

  另外,宁波服装业的中国驰名商标有三个:雅戈尔、杉杉、罗蒙,还有11个品牌为中国名牌产品。宁波这座城市也被业内公认为“中国服装名城”。

  爵溪

  宁波服装奋斗的缩影

  从爵溪人身上,我们看到了宁波服装奋斗的缩影,也看到了中国服装的希望。

  说起要采访宁波的服装企业,当地媒体的同行推荐说,一定要去爵溪看看,到了那里,才可以真正明白为什么宁波人能把服装生意做得这么大。

  逼上梁山,艰难起步

  爵溪很小,位于宁波象山县东部,三面环山,一面靠海,城区面积不到2平方公里,本地人口仅1万4千余人,地处偏僻,无任何资源。

  爵溪又很大,外来人口近2万人,500多家工厂,固定资产约50亿人民币。其中针织企业430余家,销售超亿元的企业6家,具备年产各类针织服装4亿件的生产规模。2004年,爵溪工业生产总值达65亿,税收总额1.2亿,是中国最大的针织出口基地之一。

  20世纪60年代末,爵溪人赖以生存的海洋渔业资源严重衰退,人均耕地才1分多,根本没有办法解决温饱问题。用巨鹰集团董事长陈照的话说,海里的水产能吃不能卖,搞养殖又是投机倒把,没有煤没有电,山上的树根都被挖出来做了柴火。“嫁女不嫁爵溪郎”,爵溪人算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渔民出身的爵溪人首先想到的是编织渔网。70年代中期,他们开始编织麻袋、手套和袜子。到了80年代,爵溪人把几台上海人淘汰的旧机器抬回爵溪,开始生产腈“”纶衫裤,由此拉开了爵溪针织业的序幕。

  为了提高技术水平,爵溪人用轿子把退休的上海师傅抬进了山,同吃同住,奉为上宾。这是爵溪人给予外人的最高礼遇,因为只有以前的地主才有轿子坐,解放后就再也没有人乘坐轿子出入了。

  请进来的同时,一批批爵溪人纷纷到上海企业进行培训。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为爵溪的发展做好了人力和观念的铺垫。凭着诚意和刻苦,没有“地利”的爵溪人,以“人和”开始了自己的奋斗历程。

  走出去,前面是个天

  在计划经济色彩还很浓厚的年代,纺织是国家控制的行业,棉花统购统销,产品也是统一销售。爵溪的作坊式小工厂不可能被纳入国家计划经济渠道,只能在缝隙中生存。得不到优惠政策照顾,得不到商家的青睐,更付不起商场高额的上柜费,在国内市场处处碰壁,爵溪人最后想到了国际市场。

  陈照笑称:那时候就想着要把东西卖到国外去,可当地根本没有外贸人才,也很少有人懂英语,全部得靠自己打拼。为了死记英文,爵溪人也算搅尽了脑汁,把“A”叫做“竖叉叉”,把“B”叫做“13搭着写”。

  就是用这种看起来有点可笑的学习方法,爵溪人转弯抹角与全国各地的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合作,拿到订单后,扩大生产能力和引进国外先进设备便提上了议事日程。

  产品档次提高后,拿到的国外订单也越来越多。1985年,爵溪的工业生产总值首次过亿,成为宁波第一个亿元镇,其中主打的产业就是针织和服装。

  在此期间,先行企业并没有对后发企业进行打击压制,反而充分合作,齐头并进。因为爵溪人明白,一旦形成区域化网络结构,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更好的促进作用。

  当地人把象山针织厂,巨鹰集团的前身,称为象山纺织业的“黄埔军校”,因为后来自己开服装厂的人中,大多数都是从这一家厂出来的。提起这个,陈照一直倍感自豪。

  之后,爵溪人的服装生意在国际市场越做越大,从最初的东南亚市场逐步转向东欧、西欧和南非市场。一些知名企业还纷纷在欧美设点,开展直接贸易,硬是把针织、服装生意做到了90多个国家和地区,逐步形成了以亚洲、欧洲为重点,以日本、西班牙、韩国、美国、澳大利亚、波兰、阿联酋、香港、捷克、挪威为十大出口市场的格局。

  小镇网罗世界名牌

  在爵溪,记者发现,这里很多企业生产的都是世界名牌,阿迪达斯、圣罗兰、彪马等近百个世界知名品牌在这里定牌生产。仅巨鹰集团一家就生产着美国的耐克、公牛,意大利的华伦天奴、范思哲等著名品牌的服装。这些名牌之所以选择爵溪作为合作伙伴,正是因为看上了这里的产业优势和技术能力。

  但是,只做无品牌的外贸加工生产基地,虽然客观上促进了企业加快完成资本和技术的原始积累,但为他人做嫁衣赚到的终归是蝇头小利。

  在向荣制衣厂,记者看到一张工作流程单,正在打包外运的国外某品牌T恤在当地的加工收购价是每打35美元,平均一件不足3美金,但贴在衣服上的标价显示,到了国际市场,价格一下就涨了10倍。

  为了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企业必须抢占先机。继巨鹰集团在美国、西欧等地注册商标之后,恒大针织、力宏针织等一大批中小企业也在南非、西班牙等地注册商标,开始走上了品牌经营的道路。

  据爵溪街道书记孙国夫介绍,仅2004年一年,爵溪的服装企业在技术改造方面的投入高达3.6亿元人民币。德国德乐单面、双面大圆机,香港立信、台湾亚机等高温高压染色机等各类缝纫先进设备都被摆进了爵溪企业的厂房,这里几乎成为世界先进纺织设备的“博览会”。

  通过大规模的技术改造,爵溪服装企业明显缩短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同时也在不断地把国内同行甩在身后。目前,宁波生产的低档文化衫所占比例已经下降到20%以下,中高档产品占到80%以上。

  说到未来,几乎每一家爵溪服装企业都信心十足,他们有信心让爵溪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基地。从爵溪人,爵溪企业的身上,看到的不仅是繁华和繁华背后的坎坷,同时也让人隐约看到了通向繁华的未来之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纺织品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