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纺织品贸易战的平民解读:穿在中国(5)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4日 16:07 新世纪周刊

  透析中国服装产业链

  中国的服装一贴上国外品牌就价格陡升,明明是一条金链子,却只发挥出了石头的效益。中国服装要想真正走出国门,要做的事还有很多。

  “我们一个老总从纽约回来,说在第五大道的一间品牌店里看到一条中国真丝质地的
裙装,标价合人民币10万元。走过两个街区,在一家小店里,同样材质的衣服,标着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的商标,标价只合人民币4000元。而这样的衣服在上海的襄阳路,也就几百元。”

  在中国最有名的纺织城无锡,一位从事服装行业七年之久的女职员向记者讲述了这样的故事,而这就是中国纺织业面对的现实。事实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纺织业在中国依然是大而不强,没有国际品牌。这就意味着中国企业只能赚取一点点的加工费,没有能力向高利润区挺进。

  虽然中国纺织品出口的总数量异常巨大,但把这样的数量摊薄到中国近1亿纺织业相关从业者身上,这样的数字就会神奇地降下来,而再计算一下每位从业者创造的利润,就会很容易地发现:中国服装产业赚的都是小钱,高利润离中国企业还很遥远。

  有人说,中国服装产业链是一条金链子,为中国人提供了最多的就业机会,但另一面,中国服装产品过低的附加值让这条金链子只发挥出了石头的效益,一旦面临危机,就有破碎的危险。

  [生产篇]

  “我现在一个月工资1000块钱左右,干的是检验工,刚来时是装口袋的,车工。”在无锡红豆集团的衬衫车间里,打工妹李芳清和记者聊起了家常。

  她说:“我这个检验属于管理,但和车工一样也是计件拿钱。虽然公司包吃住,但现在我住在男朋友家。要是自己租房子,公司有补贴,每100元补60块钱。”

  李芳清来自安徽铜陵,像她这样的打工妹占红豆集团2万员工的一大部分。据红豆集团宣传科卓科长介绍:经过培训,这些打工妹就可以上岗,由于是计件工资,打工妹要有一个熟练的过程。

  刚开始每月会拿七八百块,熟练以后都会超过一千。有一位打工妹,前年在全国西裤裁剪大赛上拿了亚军,现在已经被提拔为车间主任。而像李芳清这样当上管理人员的打工妹,工厂里到处都是。

  除了打工妹,在红豆集团上班的当地人也非常多。在集团总部所在的无锡市港下镇,几乎每户人家都有人在红豆上班。记者在茶水间遇到的诸师傅,一家子就有九个人在红豆工作。而红豆集团的员工构成,也是中国纺织产业的一个缩影。

  解决1亿就业人口

  有专家判断,在中国,从事纺织业及其相关产业的人多达1亿。如果中国纺织业的发展不稳,会给这部分就业人口带来非常大的压力。在中国和欧盟、美国之间的纺织品摩擦中,这是很关键的因素。尽管中国政府可以做出一定的让步,但这1亿人的饭碗必须要考虑保住。

  中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最大的优势就是价格。有业内人士透露:虽然近些年打工妹的工资待遇有了很大提升,但和国外相比,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仍然十分低廉。服装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人力,而中国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工厂,靠得就是这个比较优势。

  正是无数打工妹的一针一线,让中国的服装走向了世界。红豆集团负责外贸的杨顺成先生告诉记者:中国产品的价格优势是明显的,但价格也不完全是决定性因素,中国稳定的政局也是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

  贸易纠纷影响深远

  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在中国做生意已经比较规范,也非常安全。虽然非洲、东欧、拉美的国家也有价格优势,但在总体条件上不能和中国相比。在中国的一些区域,纺织产业已经有比较完备的产业链,而这在其他国家并不具备。

  在纺织工业占很大比重的无锡市,已经基本形成了纺、织、染、面料、服装为主体的产业链,有1000多家服装企业。无锡纺织品出口占全市出口总额的21%,贸易额高达35亿美元,主要出口美国、日本和欧盟诸国。

  今年一季度,无锡全市纺织品出口3.38亿美元,同比增长42%,但进入二季度,出口增幅明显回落,在广交会上“订单危机”就已初露端倪。这当然与中国同欧盟和美国的纺织品摩擦有着很大的关系,面对这样的情况,无锡市的领导也感到非常棘手。

  无锡市外经局一位负责人分析认为,美国和欧盟的“设限”将使整个纺织行业深受影响,特别是中小纺织企业将面临新一轮的洗牌。

  而这位负责人也开出了多贴“药方”—中国政府采取了以出口服装件数,而不是价格为标准收税的措施,因而提高产品档次质量就显得极为重要;还有就是尝试“走出去”到境外投资办厂,以绕过贸易壁垒。

  事实上,一些在境外设厂的企业前几年已尝到了甜头。在柬埔寨、蒙古设厂的光明集团就称,今年年初取消配额后,境外企业的订单明显减少,企业也曾有意“打道回府”。但此次形势突变后,境外企业的订单又多了起来。

  而红豆集团也非常后悔没有在境外设厂,在集团最近的一次内部会上,公司决定加快企业境外办厂的步伐,同时大力开发非配额产品和非配额地区。

  出口为内销服务

  在采访企业的过程中,记者了解到,无锡地区出口欧美的纺织品大多附加值不高,除了棉布等材料,成装以内衣和衬衣为主。而这部分的利润很薄,不超过10%。但随着国内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必须要靠扩大外贸量才能吃饱。

  另外,很多企业也有自己的小九九,他们是利用国外市场来翘动国内品牌。虽然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比较低,但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口碑。这样,企业在国内市场推销附加值比较高的西服、衬衫等产品时,就会比较有底气,产品也卖得出价钱。

  而对这次纺织品摩擦,许多大企业都有准备。杨顺成认为,红豆集团出口产品的产值占总产值的1/10左右,对集团的冲击不会很大。如果增收关税,对企业的影响有限,成本可以转嫁和压缩。但如果在数量上加以限制,就很难办了。

  不过,杨顺成也承认:“即使没有这次贸易战,企业也要对外贸这块加强一下。人民币一旦升值,企业面临的压力一点也不会小。”而在接受记者采访后,杨顺成和许多无锡当地纺织企业代表,都将前往北京开会,向商务部传递来自企业的意见。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纺织业的大企业在发展主业的同时,都有着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像红豆集团就涉足服装、橡胶、机械、地产、生态农业等多个产业,在当地很受欢迎的“赤兔马”牌摩托车就是红豆集团的产品。

  红豆集团的总裁周海江也不止一次对外界表示,服装业的门槛太低,竞争过于激烈,利润没有太多的提升空间。

  [生活篇]

  如果能够跨越时空,把中国纺织品附加值过低的事情说给明朝或是清朝的某个江南织户听,他一定会以为这是一个玩笑。因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的纺织品(主要是丝绸),一向是欧洲皇室贵族才能享用得起的高档面料,古老的丝绸之路也给中国带来了不计其数的黄金白银。

  在记者采访途经的苏南地区,自古以来就以丝绸贸易闻名天下,也曾经是清朝最繁盛的丝织业中心。据史料记载,早在500多年前的明朝天启年间,无锡就成为闻名遐迩的“布码头”,每年的贸易量达700万疋。

  而苏州的丝绸更是世界闻名,现在享有盛誉的苏绣艺术一开始诞生时也仅仅是服装的一种装饰。在江南大地上,清政府更是设立了江宁织造府、苏州织造府和杭州织造府,专门为皇家供应衣物。

  不过,在今天,备受皇家喜爱的江南丝绸,眼下却没有当地人追捧,而喜爱团龙绣凤的审美观念也早已被取代。

  老字号不敌洋品牌

  在苏州古老的步行街——观前街,丝绸店远没有舶来品牌显眼。周末晚上,是观前街人流量最大的时候。但在观前街最有名的绸缎庄——乾泰祥绸布店,却很少有客人光顾。

  一位在苏州大学上学的女孩对记者说,不是不喜欢穿唐装,也不是不喜欢丝绸。如果是节日穿穿还可以,但平时生活,还是国外的牌子和设计比较适合。要是在办公室,穿唐装工作,是不是有点太另类了。

  而在中国最具服装消费能力的城市上海,在好一点的商场里,洋品牌几乎是一统天下。在上海徐家汇港汇大厦三层的时尚女装区,很难看到汉字品牌,更不要说国内品牌。一位从西安到上海出差的先生,特意赶来为女友挑衣服。记者过去看了看女友给他开出的购物单,全都是国外品牌。

  不过,一位很会逛街的上海朋友告诉记者:“其实许多上海女孩也买不起百货店里的外国牌子,她们只是在找样式。看好了以后,她们会到襄阳路去抓。在上海,女孩子是不会穿LV的,因为即使是真的,也会被认为是从襄阳路淘到的水货。

  另外,上海也有专门的丝绸店,位置在淮海路边的小巷子里,虽然也有人去购买,但店铺都比较窄小,给人以小作坊的感觉。”

  服装成为城市名片

  许多人认为,中国的服饰文化已经进入到比较成熟的阶段。一方面,受欧洲服饰文化的影响,奢侈华贵的服装在中国销路大增;另一方面,受美国服饰文化的影响,中国人也开始强调穿着的随意和舒适。

  而由于中国地域广大,各城市之间的服饰文化也逐渐呈差异化发展。虽然上海和苏州只有1小时的车程,但服装文化却极为不同。苏州女孩子的衣服大多典雅秀气,有点小可爱的感觉,而上海女子的服装大多洋气十足。

  在上世纪的100年里,中国人的服饰观念经历了天翻地覆般的变化,中国纺织界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像上世纪70年代蓝色、灰色泛滥的局面已经不会再出现,个性化的服装将成为消费者的最爱。

  没有品牌的服装大国

  不过,记者却发现,有太多的消费者把中国品牌服装和传统民族服装做了关联,而事实上,现在的中国品牌大部分都是做洋装。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服装业所面临的困境,在洋装这一最普遍的领域,中国品牌始终生活在洋品牌的阴影下。

  虽然中国纺织品的出口数量巨大,每天都有装载中国纺织品的集装箱抵达美国的东西海岸,欧洲的利物浦和阿姆斯特丹,但中国却没有输出一个真正的国际品牌。中国纺织企业依然是靠着低价在打拼,而低价所传递的信息,就有国货质量不行、老土的意味。

  对于舍得花钱买衣服穿的城市女孩子而言,最怕被人说的就是穿国内品牌老土。附加值低,不但影响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更高的利润,也影响到了企业在国内市场上和洋品牌的竞争。

  [分析篇]

  在中国和欧美纺织品摩擦后,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说,中国纺织品的附加值太低,中国的服装没有品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却很少有人说清。而事实上,提升中国纺织品的附加值是一个系统工程,绝不是一个或几个企业就可以完成得了的。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现在我们不能不说中国的企业把提升附加值想简单了。有许多企业是埋头赚钱,看得到10%的微利,却看不到10倍以上的品牌效益。”

  他说:“在整个产业链上,每一点都有提升附加值的可能。但我们的许多企业总是以为提升附加值,打造品牌效益是成衣厂商的事情。这本身就是一个误区。有品牌的棉花,有品牌的棉布,有品牌的印染,最后才是有品牌的服装。”

  “现在产业链上游也终于有人开始做品牌了,说实在的,这也是外国人教给我们的。好几次外贸订货会,外商指着名字要成衣厂商采用黑龙江一家小企业生产的棉布,说是质量好。后来,据说那家企业都不用仓库,货只要从机器上拿下来,就有人取走。这样的故事发人深省呀。”他这样对记者感叹。

  给别人做嫁衣

  加工代工,毕竟是给别人做嫁衣。纺织业如此,其他产业也一样。在IT领域,中国台湾的业界巨子施振荣先生有一个著名的微笑曲线理论——加工代工处于利润曲线的U型谷底,前端的设计和标准制定、后端的品牌打造才是高利润的区域。那中国的服装企业能否在高利润区有所作为呢?

  无锡市伊迪菲休闲服饰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王蔚亮对此有自己的看法。他说:“IT产业和纺织产业没有太多的可比性。IT产业的兴起才不过二十几年的时间,可以说是一个新鲜事物,你尽可以按照你的理解去做,因为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上。”

  “但纺织品尤其是服装不一样,人类穿衣服的历史已经超过万年。在这样漫长的历史中,服装已经成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服装。近百年来,中国人开始改穿洋服,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

  而中国的设计师没有经过西方文化的熏陶,想要设计出符合西方审美要求的服装,谈何容易。另外,即使中国设计师有这个能力,也要对方相信你,认同你,这些都需要时间。”

  其实,中国也不是没有学习的对象。像日本和韩国的服装最近在国际上就比较流行,在中国更是许多“哈韩族”、“哈日族”的最爱。但如果我们仔细分析日韩服装走向世界的过程,就不得不佩服他们企业的心机。

  日韩服装之所以有比较好的附加值,不仅是因为企业做的好,更是因为他们把国家的文化推向了世界,服装不过是这个文化包里的一部分而已。现在全世界的动漫迷都在看日本的东西,日本的服装能不火吗?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纺织品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