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袁岳:五大风险阻碍中国民企走出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3日 09:58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王佑 发自上海

  作为本届论坛唯一身穿休闲T恤发言的演讲嘉宾,零点调查及前进策略公司的董事长袁岳自我调侃:“这次的着装,跟民企的风格刚好吻合。”玩笑刚开好,他话锋一转,就目前民企国际化的风险,直抒胸臆。他说,类似或者TCL的这些正在走向国际市场的企业,正面临着五大风险。

  袁岳表示,这些民企首先面临的就是“市场风险”。中国市场基本是以18岁的年轻人士来定义的。无论是28岁还是38岁的人,都会瞄准18岁的消费趋向。但国外不同,其阶级和生活分层都很清晰。

  他认为,在国内外市场中,中国消费者的变化最快,中国人不会对某一事物持续关注。但国外不同,美国人平均2.5年换一个手机,而中国则是8个月,印度,俄罗斯的市场与美国市场又不同。

  他坦率地表示,一些民企对中国国内的市场都不了解,别说再去国外了。

  其次则是成本风险和管制风险。在美国,如果中国企业去国外投资,国外的州长会热情地欢迎您。但实际上,他的权力跟国内的市长与省长不同,他们没有那么多的财政权力,而是你可以给他一个政治的声望。

  “当你投资的时候,或许你就可以解决当地的就业问题。”境内民营企业或许没有想过,所付出的将是高度的人力成本以及工会压力。

  中国企业往往在国外失败,并不是因为投资不得当,而是强大的工会对你的威胁。比如中国有一些钢铁厂,就是因为在国外受到工厂工会的极大对抗,最后不得不撤资。

  最后则是人力风险和监控机制风险。人力风险包括企业主以及雇员等。中国民企是一个高度金字塔的集团,大多数是最高领导一呼百应。而很多民企领导并不懂外语,一个不懂外语的领导者,真能把国外市场吃透么?

  人力风险的另一面,则是“专属资本”。简单地说,所谓“专属资本”,就是某个生意必须由下属来搞定,老板只不过是一个资产所有权的拥有者而已。当一个企业的“专属资本”越高,老板就会越依赖这个员工。如果民企在海外的发展演变成这样的模式时,在国外虽然拥有所有权,但是真正的管理者还是当地的员工。

  从监控机制风险来看,中国很多企业如何监控国外企业的发展,将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上海零售业为什么在外地开的店很少有成功的范例,原因就是对当地的监控能力不够。“那么一旦开到国外去,这种监控体系该如何完善?这值得企业好好思考。”袁岳表示。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袁岳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端 午 节
快乐端午精彩图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