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船集团获欧洲4.5亿美元订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3日 06:49 第一财经日报 | ||||||||
旗下江南、沪东中华、外高桥和上船沪西共签10艘新船订单 本报记者 王佑 发自上海 中船集团所属的四大公司共收获4.5亿美元的新船订单,这也创下了截至目前国内一次性签约造船订单的新纪录。
昨天,四家公司都接到了新的造船订单。这些订单的具体内容是,中船集团所属的四大公司——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江南”)、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沪东中华”)、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下称“外高桥”)以及上船澄西公司(下称“上船澄西”)等,分别与四家欧洲船东(挪威、意大利、希腊和丹麦)签订了共计10艘新船的四张订单,总计金额为4.5亿美元。 这10艘新的出口船订单,一艘1.64万吨化学品船(江南造)、2艘5.3万吨大灵便型散货船(上船澄西造)、2艘7万吨级巴拿马型散货船(沪东中华造)以及5艘17.7万吨的好望角型散货船(外高桥造)。 订购化学品船的挪威船东REDERISTENERSEN公司船东SigmundStenersen告诉记者,公司与江南的合作时间已长达数十年。“关键是看价格和质量,价格合理、质量过硬,我们就愿意合作。” 江南营销部副部长吴先生表示,包括该条船在内,该挪威船东已在江南厂下单类似的化学品船共7艘。其在江南下单的总数量也达到了10艘之多。 吴部长还透露,目前江南共有4条生产线,其中化学品船占用了一条生产线,企业还在同时制造散货轮、LPG船以及其他类型的船舶。 据了解,江南将于2007年搬到世界最大的造船基地——长兴岛。而公司现在的厂址高雄路,则将作为上海世博会的备用地。“目前长兴岛还在建设中。在长兴岛开造的船舶订单,公司也在谈判过程中,今年下半年估计可以达成一到两项。”吴先生充满希望。 对于国际船市的火爆,德国劳氏船级社东亚区总经理HergenThielemann非常理解。他感叹道,目前中、日、韩三国的造船能力,已经占据了国际造船能力的大半个江山。世界市场对船舶的年需求量为7000万载重吨,而全球所有船厂的交船能力只有6000万吨,因此船市的兴旺也在情理之中。而且,中国作为世界主要的生产基地之一,很多货物需要从中国运出运进,中国当地的船舶数量肯定会进一步增大。 相关报道 为火热的造船业泼点冷水 发改委专家建言:船企需防范美元上涨和市场转冷 作为外向度极高的造船行业,外汇汇率一旦有所波动,船舶企业的营收损失也将一触即发。 昨天,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祺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指出,企业不仅要加大对原材料的自主研发,同时也要积极应对金融风险和市场变化。 陈东祺说,目前,我国船舶的进口依存度极大,70%的核心部件都是从欧洲进口,欧元的接连攀升已经让企业颇感忧虑。在国家大力扶持国产原材料和零部件之外,企业自己也要加强工艺和原材料的自主研发能力。 “我有两个提示,一是每个造船企业都要提前做好市场预警。最近一两年,生意确实很火。但是,类似这样劳动密集型、大量资金支撑的行业,突然出现繁荣,是极为少见的一种周期性状态。要做好产业由热转冷的积极准备。” 就房地产市场近日的风云突变,陈东祺补充道,虽然船舶行业与房地产行业的性质并不一样,但是市场的条件反射,有时可能很相似。所以,企业需要增强公司经营方向的驾驭能力。 陈东祺的另一个警示则是:切勿忽视美元的变化。“美元虽然在近年内接连下挫,但是在今年年内,很有可能重新上涨。所以,每个公司都要对此制订一揽子措施。”他说,中国企业应对外汇汇率变动有两种方法,提价战略和结算战略,这两种方法很不错。(王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