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松
4月2日是第21个首都义务植树日,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包括留学生在内的150多人来到延庆县张山营镇,种下他们学校的第二片奥运林。来自德国的孙马丁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他并不是冲着植“奥运林”才来的,他原来在德国也喜欢植树,仅仅是因为植树才来的,而植“奥运林”只是一个口号而已。(4月3日《新京报》)
在异国的首都植树日里参与植“奥运林”活动,按照我们通常的理解,这应该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应该备感自豪和骄傲。按照我们的惯性思维,孙马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应发表一番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如“我觉得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这是我一辈子中最难忘的事情之一”、“希望向世人展示德国留学生风采”、“希望我植下这棵树苗能见证中德友谊万古长青”、“很荣幸能参与中国的‘奥运林’建设活动,希望北京奥运会能圆满成功”等等。
似乎在我们看来,只有如此回答,才能体现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可真没有想到,人家却毫不领情,轻描淡写地声称仅仅是为植树而来。根本没提到什么重大意义之类的话。
这个孙马丁真是口无遮挡,按照其说法,植树就是植树,因为喜欢才来参与,跟“奥运会”无关。真是傻得不得了,如果在接受采访时高谈阔论讲一番大道理,肯定占的“版面”更大,自己的知名度也会更高。可是他却选择了实话实说———令人不由对孙马丁生出几分敬意。其说的都是实话,是其内心的想法,不矫揉、不造作,如果换作我们,是否也有同样的勇气选择实话实说呢?
我们在媒体上看到不少这样的报道,中国留学生在国外见义勇为、拾金不昧、做义工什么的,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饱含热情地说道:在那一刻,我想到的是维护祖国的荣誉和尊严,想到的是鲜艳的五星红旗,因此毫不犹豫地作出了这样的选择。而这样的新闻也常常滋养着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可细细想来,其中有多少矫情啊。很多事情是在瞬间发生的,根本容不得过多思考,更谈不上想些重大意义。
当然各国之间文化存在差异,我们习惯在一些公共场合说些套话、客气话无可厚非,但如果演变成集体性的虚伪就可怕了。过去这样的事情只在大人身上有,而现在不少孩子也学会了讲套话,满口大道理,更让人觉得可怕。有孩子从车流中拾起一枚硬币,在接受采访时说:“在那一刻我根本没有想到自身安危,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不能让硬币上的国徽被污染。”这样的话催人泪下,但一个几岁的孩子能体会如此深刻的道理吗?还有在印度洋海啸灾难发生后,不少孩子选择了给安南或受灾国元首写信、汇款,邀请他们来做客,希望用自己的爱心抚平受灾者心头的创伤。这样的文章感人至深,充满了豪言壮语,但这又是孩子们真实的想法吗?如果孩子从小就学说套话、大话甚至是假话,长大了又能说实话吗?
细节昭示力量。德国人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受到世人认可和尊重,这也是其战后迅速崛起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作风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出来的,更表现在日常行为之中。从德国小伙孙马丁的轻描淡写中,我们应有所启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