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斌
丁俊晖,这个幸运的孩子成了台球世界冠军。功成名就了,生活将从此改变,如此而已吧。更深一层意义,基本是扯淡。有企业给他奖金,与其说是表彰他为国争光,不如说想借他的成绩做个便宜广告。这个孩子很直率。《南方体育》记者采访他,他直接就说:“打球有钱挣,读书有啥用?为了奖金必须赢。”
其实没什么不好的。他选择了这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足以让他快乐,这就够了。他没必要承担种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责任,何况这些个责任也是他承担不起的。说一个运动员在某一级别的运动会上拿了几块奖牌就是为国争光,想想也挺无聊的,那个成绩基本是属于人家自己的!丁俊晖的这个冠军,第一不代表这项运动在中国的蓬勃发展,第二不代表中国的多数从业者水平从此突飞猛进了。
意义在于他个人,或者他的家庭。道路是他们自己选择的,成功的香槟更是他们自己亲手打开的。而当我们将运动员的个人成绩与国家荣誉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这是否偏离了体育的本义呢?在特定年代,也许需要这样做,因为我们曾经那么缺乏自信;时至今日,依然将两者紧紧联系在一起,是否太狭隘、太天真了?为了这几块镀金的牌牌,动用巨额公共财政支出作专项投入,是否名不正而言不顺?
一些运动项目,明明少有人青睐,花钱培养几个世界冠军相对就很容易,但是,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围绕某一次运动会制定某某战略,甚至连正常的群众性体育活动都要为它让路,说到底,是因为一些人希望将种种非体育的东西附着在体育上强行施加给我们。
体育圈的循环,本来应该是这样的:一种运动为很多人喜欢,于是带来商业机会,自然有一部分拥有天赋者选择通过这种运动来实现梦想。他们高超的技艺,一方面使这项运动更具吸引力,另一方面带给自己丰厚的回报。生活本来就是这么真实的,而越真实循环就越良性。
说丁俊晖是一个坐标,原因也就在这里。从事这项运动是他自己的选择,他能够从中获取些什么,一靠自己的努力,二靠一些运气,他不需要为今天的成功而过分感谢一些人或者一些机构,他也没有权利因为明天可能的受挫甚至生活窘迫而抱怨谁,更不能因为今天的成功就另外对公众索取什么。这后一种结果,却是我们不能忽视的现实问题。很多媒体不是呼吁过了吗:我们还能为前世界冠军做什么?那么,反过来,我们可不可以问:我们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为这些生活不如意的前世界冠军做些什么?
多出现一些像丁俊晖这样的个体运动员真的是好事。当他们的身影更多地取代那些行政体制内的专业运动员的时候,我们基本上可以说,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有了蓬勃发展。同时,由于选择的残酷性,一些冷门的运动项目可能无人问津,我们国家在一些国际赛事上可能拿到比现在少得多的奖牌。那又如何?几个仅仅只有专业运动员在玩的项目没有就没有了,而奖牌总数的增减,还真不值得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