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邱林:人民币升值抑制通胀的理由经不起推敲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6日 13:03 新浪财经

    邱 林

  香港明报近日刊载署名文章称,内地财经金融界人士普遍认为,人民币升值已无异义,唯一需要考虑的是政府的升值速度底线。文章指出,最近一段时期,“升值有益”的言论骤增,看来人民币大有从被动升值转向主动升值之势。有研究机构经过计算发现,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每升值10%,其它条件不变,中国CPI涨幅短期内将下降0.8个百分点,长期将下降3.2个百分点。(1月16日中新网)

  当前,人民币升值对国内通货膨胀是推动,还是抑制的争论逐渐增多,各种机构或相关人士众说纷纭。有机构认为,人民币升值客观上可以起到缓解国际市场能源、原材料等价格上涨对于国内价格上涨的传导作用,还有利于降低与出口有关的投资热度,从而对“双防”目标的实现发挥一定作用。同时,国际原材料价格上升带动国内物价指数上行,增加输入型通胀压力,人民币升值有助于降低能源进口成本,缓解通胀压力。

  上述观点是否成立,我们只要看人民币升值后所发生的情况就自然明白了。自2005年7月开始汇改以来,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累计升值10%以上,一方面中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贵;但另一方面人民币在国内的购买力却在下降,也就说人民币对内在悄然贬值。有关数据显示,2007年前三季度,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了4.1%。而从去年10月以来,央行年初设定的2007年CPI增速控制在3%的这条警戒线也一次次地被轻松突破,通胀压力却越来越大。粮油及猪肉等食品涨价的结果是国民的实际生活水平随之降低,过去10元钱可以买来的东西,现在买不来了。

  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发布最新的研究报告称,用加速人民币升值的方法来抑制通胀的政策并不可取。人民币加速升值不仅不能使国内宏观经济趋热的局面短期内得以缓解,甚至还可能会对于趋热的宏观经济“再添一把火”。对于这一可能的宏观调控的新方向,中行报告认为,加速人民币升值对于目前以食品价格上升为主要特点的通货膨胀抑制作用有限;而一旦通货膨胀扩散为持续的全面通货膨胀,人民币快速升值将成“最后的稻草”。

  分析人士指出,把目前的物价上涨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是比较客观的,因为一个国家经济高速增长往往伴随着本币大幅升值、伴随着通货膨胀是个普遍现象。例如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和上个世纪80年代后韩国经济起飞都伴随着程度不等的通货膨胀,尤其是食品价格上涨更是明显。日本在经济泡沫破裂之前,食品价格也曾涨到离谱的程度:一粒葡萄的价格接近1美元,一只西瓜的价格能到30美元。

  导致日本当年出现通货膨胀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日元大幅升值,日元升值又促进外汇储备激增,从而引起日本国内流动性严重过剩,推动物价上涨。目前中国面临的形势与上个世纪80至90年代的日本有着许多的相似,虽然人民币在不断升值,但人们的感觉却是,钱正在较快地变得越不“值钱”。汇改以来10%以上的名义币值上升,只不过是让名义汇率更加接近购买力平价。而国内外物价对比的调整,则正在以更快的速度使购买力平价更加接近名义汇率。

  因此,在国际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所谓以人民币升值能够遏制通货膨胀的理由是经不起推敲的,究其原因,主要是一国币值的内部贬值常常会伴随着国内较快的通货膨胀。近期中国通胀水平高于美国通胀水平,所以实际汇率高出名义汇率。这里有一个关系一定要理顺,目前是因为通胀上升,导致实际汇率大幅提升。所以提升实际汇率可以减低通胀的观点,存在因果关系上的颠倒。目前,中国尚未建立完全流通的市场,在这种进退两难的境地下,政府只能通过宏观调控政策来减缓通胀压力,而对人民币加快升值也只能任其发展。如果硬要把人民币升值与抑制通胀联系起来,那只能是牵强附会的表现罢了。

  虽然人民币升值将使进口商品在国内变得更加便宜,国民可以用人民币兑换更多美元在海外投资,但在目前条件下,人民币对外升值带给国民的好处仍然十分有限。换句话说,人民币升值并不意味着国民收入的自然升值,也不意味着通胀压力会自然消解。而让我们更为忧虑的是,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问题还会持续下去,如果这样的话,就会使国民实际收入不升反降,国民同样的工资收入能够买到的商品减少,意味着真实收入的减少。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