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回购利率大幅飙升谁之过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5日 02:41 第一财经日报
回购利率大幅飙升谁之过? 刘真 在大盘股密集发行、特别国债发行及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等诸多因素作用下,银行间市场7天加权平均回购利率在两周内由2.85%飙升400基点(BP)至6.84%,为1998年6月来新高;交易所市场7天回购利率也一路飙升至35%,创历史新高。 七天回购利率过低 从表面来看,在流动性泛滥的今天,回购利率创近十年新高的主要因素应是大盘股密集发行,但其背后隐藏的是市场利率过低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首先,与金融市场其他各投资品种的收益率相比,我国货币市场短期利率相对过低。按照现代金融理论,金融产品的定价应该是无套利定价的,否则机构可通过无风险套利机会纠正市场定价错误。目前我国新股申购年化收益高达10%以上,而回购利率绝大部分时间处于4%以下,如此巨大的套利空间,促使机构大肆从市场融入资金进行新股申购,这也是自2006年新股恢复发行后,每次大盘股的发行,必然伴随着市场利率的大幅波动的原因。若将此无风险套利的内涵进一步推广,可解释为何2001~2002年中长期国债收益率持续走低。2002年,受央行降息影响,债券投资收益增加,不少机构利用低成本的短期回购资金购进长期债券,促使中长期国债收益率日趋走低。 其次,与货币市场中长端收益率相比,短期回购品种(尤其是7天回购)利率过低。目前人民币短期利率曲线相比美元LIBOR短期利率曲线更为陡峭。若不考虑本次市场波动的影响,从2007年1月1日至8月31日,3M期与7天加权平均回购利率利差平均为70BP,而同期美元3月期与7天LIBOR利差最高也只不过是13BP。进一步从形成机制来看,美元LIBOR各期限品种利率与美联储基准利率利差相差不大,而我国货币市场利率中7天回购利率与存款基准利率的利差远大于3月期。因此,无论是从基准利率来看,还是从货币市场中长期收益率来看,我国目前7天回购利率都是过低的。 机构未能准确计算资金成本 虽然导致我国7天回购利率过低有制度性方面的因素,但以下两个因素也起到很大作用: 首先,金融机构未能形成根据自身运营成本有效使用资金。受制于多种因素,我国金融机构尚未能准确计算自身资金成本,并建立科学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在缺乏有效的成本核算体制下,金融机构资金运作未有较为严格的盈利压力,资金定价只好参照存放在央行的机会成本——超额准备金利率,这使得短期利率随着超额备付利率下调而下降。虽然近几年来,金融机构逐渐注重成本管理,回购利率随着存款利率上调而有所上行,但上行幅度仍然有限,未能真正反映机构的成本。 再次,市场机构在认识上存在一种误区:在流动性充足情况下,回购利率应保持低位运行。如在2006年工商银行发行导致利率大幅上行时,市场据此认为市场流动性出现紧张,从而呼吁监管机构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平抑市场利率的上行。 低利率助长市场投机行为 市场利率过低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它会严重干扰市场的稳定运行。过低的市场利率将降低资金成本,助长市场投机行为,积聚市场风险。如2002年的“长债短炒”使债券持有主体暴露于巨大的利率风险之下;2006年的新股申购则使资金融出方的现金管理难度增加。同时,低利率对市场危害的表现形式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而有所变化。由于机构利用回购往往从事投机行为,其投机标的随着收益率的变化而转移。如2002年,在股市低迷时,机构利用回购资金投机长债,使市场利率风险增加;而在2006年,在股市火爆后,机构又利用回购资金申购新股,妨碍了市场正常的资金融入融出。 其次,低利率严重干扰货币政策制定者对市场真实情况的判断,影响政策的执行效果。从2006年以来回购利率频繁飙升的市场情况来看,目前市场存在流动性紧张局面。但是庞大的外汇储备却揭示出我国流动性过剩的矛盾。依据不同的基准制定的政策将有天壤之别。 再次,低利率使得我国货币市场收益率曲线过于陡峭化,从而影响了市场的定价和交易。货币市场短期交易品种,尤其是7天回购本应是最能反映资金成本的品种。其过低的利率不仅破坏了收益率曲线短端的准确性,使收益率曲线上各点的联动性减弱,也使得金融机构日常的流动性管理出现困难。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