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孙立忠:药品降价死背后的伪市场化和干预失灵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3日 07:57 中国青年报

  孙立忠

  年末岁首,杭州市天天好大药房依据店里登记的一份“百姓缺药登记表”到市场采购时发现,表上70%的药品早已无人生产——3000多种药因降价而不见踪影。这些全是政府明令降价,或者价钱便宜、疗效明显的药品。这份“百姓缺药登记表”凸显出当前我国药品“降价死”的怪现象:药品降价——代理商停止进货——医院停止开方——药厂停产——“降价药”改头换面变新药重新审批后高价再上市——药品降价变成了涨价!(《中国青年报》2月11日)

  药品“降价死”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了,但最新浮现的数字还是让人感到触目惊心。

药品降价反而成了对患者的盘剥,成了糊弄人的数字游戏,这实在是让人感到无法容忍的。在我看来,导致如此不堪现状的根源在于药品市场存在伪市场化问题以及出现了政府失灵。

  就药品市场而言,完全应该是市场化的——无论是上游的生产还是下游的经营。因为药品的生产供应依靠市场是可以很好解决的,而且充分的市场竞争会让药品的价格定在边际成本上,公众也会因此而受益。不过,现实告诉我们,目前的药品市场还不是完全市场化的。

  要判断市场化与否,商品定价是否在边际成本上是一个重要标准。企业不会自动把价格定在边际成本上,只有依靠充分的竞争,而要让充分竞争得以进行又需要让消费者获得充分的价格信息,有机会充分比较同一种商品不同厂家的价格和质量。但药品市场的现实是同一种药却有无数种药名,让消费者看得眼花缭乱,根本无从进行比较。药品生产企业将

药价定得非常离谱,如何能说是完全市场化的产物呢?

  而且,在真正的市场化之下,物美价廉的商品是有生命力的,薄利多销可以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伪市场化之下,则往往完全相反,“逆淘汰”常常盛行。药品“降价死”,便是例证。

  退一步说,即便上游的产销是完全市场化的,而下游的经营是非市场化的,存在事实上的垄断,那么就整个体系而言,也只能说是伪市场化的。

  而药品市场之所以存在伪市场化问题,则在于政策制度进行了不恰当的干预。政府投入不足,就允许公立

医院“以药养医”,通过让其高价卖药来维持运转,而公立医院的垄断地位又让药价出现了扭曲。这种扭曲是必然的——公共品投入不足,通常会产生放大效应:医院所要赚取的,绝非只是投入不足的差额;有回扣作驱动且被医院鼓励开大处方的医生,当然更愿意开更贵的药,低价药反而不受待见。

  而干预之时,政府又是失灵的:对于新药审批不能严格把关,“2004年中国药监局受理了10009种新药申请,美国FDA仅受理了148种”就是有说服力的论据;对于药价监管无计可施,降价反而助推涨价就是鲜明的例子。

  伪市场化与政府干预失灵其实互为因果,总之是不该干预的乱干预,该管的没有管好。在伪市场化和干预失灵的共同作用下,竞争有时并非完全是实力之争,而往往要竞争谁与权贵的关系更近、谁愿意出的回扣更高。药品生产企业也并不一定因为定价高就能赚取超高的利润,药价上涨所产生的利润,绝大多数转化为医院的利润、医疗机构相关人员的回扣以及某些官员寻租的收入。最终的结果是药品企业在竞争中优不见得胜、劣也不见得汰;所谓的药品降价,反而是让患者从口袋里掏出更多的钱。

  毫无疑问,“以药养医”不改变,则药品市场就依然会保持伪市场化的现状。政府应充分保障在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上的投入,不再将责任转嫁,从而使得药品市场实现真正的市场化。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