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如何应对发达国家的经济民族主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4日 04:11 中国经济周刊

  ★文/张志凯

  近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双刃剑”作用日益突显,发达国家一改以往大力鼓吹经济自由主义的做法,经济民族主义情绪不断上升,其实质就是经济保护主义。不过,与历史上曾出现的经济民族主义激化现象相比,此次的范围更广、影响更大。

  经济民族主义的主要表现

  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政府开始取代普通民众和民间组织在贸易争端中打头阵,贸易保护主义诉求甚至上升到国家政策和立法的高度;贸易政策从重点推进自由贸易转向强调公平贸易,贸易摩擦从单个市场准入问题扩展到制度性、结构性问题;主要发达国家间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摩擦有所升级,如美国、欧盟就农产品和客机补贴问题龃龉不断;2月14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首次公布对华贸易政策报告,加大对中国贸易政策的干预;欧盟频频启动反倾销程序,对来自中国、越南的皮鞋和我国的彩电征收反倾销税;美国、欧盟在贸易政策问题上甚至出现联手的动向,共同将中国的整车零配件进口征税问题诉诸世贸组织……

  对外国投资并购的限制增强。美国国会正酝酿修正《埃克森—弗罗里奥法》,对外国国有企业收购美国重要资产制定更严格的标准并延长审查期;美国还先后否决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并购优尼科、阿联酋公司并购美国港口案;在阻挠中国联想电脑并购美国IBM公司未果后,美国政府又对联想电脑实施歧视政策,规定其只能用于非保密系统;法国打出“经济爱国主义”旗帜,大力保护和扶植本国重点企业,强令国内燃气公司与苏伊士公司合并,以阻挠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的收购;法国还阻止美国百事可乐公司对达能食品公司的并购;卢森堡曾一度试图联手法国、西班牙抵制印度背景的米塔尔钢铁公司对阿赛洛钢铁公司的并购……

  保障就业和社会福利成为街头抗争的主要诉求。反全球化的大规模游威不断,参与者从少数特定的边缘人群逐步扩展到普通民众;美国民众就新移民法展开激烈辩论,并随着移民法修改方向的变化出现不同利益人群轮番游行抗争的局面;英国数十万市政工人为抗议政府延长退休年龄和削减养老金计划举行全国性罢工;法国爆发上百万人反对政府出台《首次雇佣合同法》的抗议活动;德国、意大利、希腊等国民众也纷纷上街要求政府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就业……

  经济民族主义的主要成因

  经济全球化冲击巨大。发达国家经济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高工资、高福利的社会体制难以为继。美国、欧盟、日本都面临着政府财政负担日益严重的问题,公共债务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5%、63%和160%。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商品和资本扩张攻势,使发达国家被迫对内推行经济社会改革,削减社会保障开支。同时,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加快,传统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大量流失,造成“产业空心化”,新的产业升级和就业机会增加短期内又难以实现,企业为降低成本和提高利润,不断压低工资、裁减员工。民众对社会福利下降和失业率过高的不满情绪上涨。为赢得缓冲时间,发达国家决定拿起经济民族主义武器,通过加强对国内市场的保护,实现保障就业,减少社会问题的目的。

  国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全球掀起新一轮并购浪潮,2006年上半年全球并购交易共约1.58万起,并购金额共约1.93万亿美元,创下半年内并购交易额的历史纪录。一些发达国家的关键产业易受到冲击甚至被并购,引发这些国家的经济忧虑,他们加大了对外资收购本国企业的特定限制,对本国的国际品牌、重点行业和弱势产业实施保护。同时还着力培育优势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

  政治安全因素突出。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加剧不仅使发达国家的经济独立性受到影响,而且削弱了有关国家的政治决策权。发达国家因而将经贸问题提升到国家安全高度,力图通过强化经济保护主义措施,确保其主权和独立性不受侵犯。同时,国内政治因素对经济民族主义情绪的推波助澜作用不容忽视。美国布什政府执政能力下降并面临中期选举,法国已进入明年总统大选的“热身期”,日本小泉政府已到执政晚期,都是党派斗争关键时期,促使提倡经济保护主义成为取悦选民的有效手段。

  经济民族主义的负面影响

  加大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阻力。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拒绝在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中作出实质性让步已较大阻碍了经济全球化前进的步伐;法国作为欧盟一体化的领头羊,内顾倾向增强也将影响其主导地位,进一步迟滞欧盟的一体化进程。

  加剧国际贸易摩擦。受发达国家加强对外国投资并购限制的影响,全球跨国并购的成功率极低,据统计,西方企业跨国并购成功率仅有30%-50%,日本、韩国企业跨国并购成功率不到30%,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成功率只有20%左右;发达国家经贸摩擦的焦点向制度性问题延伸,更将引发有关国家的强烈反弹,使国际贸易摩擦产生结构性的碰撞,进一步破坏全球自由、公平的国际经贸环境。

  加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外部压力。发达国家就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汇率和劳工标准等问题向发展中国家发难,将极大限制发展中国家比较优势的发挥,迟滞发展中国家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阻碍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迅速发展。

  但从发达国家继续裁减员工、削减社会福利、放宽移民法等种种迹象来看,发达国家也正在努力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总体而言,发达国家仍是新自由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倡导者和最大受益者,其推进经济全球化、参与国际市场与资源竞争的既定战略目标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经济民族主义更多只是发达国家规避经济全球化风险、遏制竞争对手和缓解国内政治压力的手段。因此,发达国家经济民族主义上升,不会导致经济全球化进程发生根本性逆转。

  中国如何应对经济民族主义

  中国作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第三贸易大国,正面临着贸易摩擦高峰期。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从1995年至2005年,我国已连续11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尤其是2005年,中国遭遇反倾销调查51起,为历年来最多。

  随着2006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的结束,中国将全面融入国际贸易体系。发达国家经济民族主义的上升,将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对外经贸环境和“走出去”战略受到干扰。中国有可能成为发达国家贸易摩擦的主要对象国和能源资源、高新技术跨国并购的重点防范对象,与某些发达国家的政治关系也可能受到负面影响。对此,应加强与有关发达国家的协调,同时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经验教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积极稳妥地推进“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应加大对境外企业的政策指导和协调,加强对境外重大投资风险的研究和预报,规避各类涉外经济风险。同时,在积极引进外国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对外国在华投资并购活动的监管,有效维护本国经济安全。

  妥善应对经贸摩擦。应积极主张公平竞争和按市场规则办事,反对经济问题政治化。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协调,敦促发达国家切实摒弃经济民族主义行为,消除贸易和技术壁垒,进一步开放市场。加强与发达国家的政策协调与配合,通过务实合作促进共同利益。熟悉和积极运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规则和程序,积极推动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进程。积极争取更多国家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双、多边自由贸易安排,实现贸易投资渠道多元化。

  增信释疑,阐明平等合作、互利共赢的主张。应积极宣传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介绍中国在履行入世承诺、开放市场、保护知识产权、调整人民币汇率政策等方面作出的积极努力。大力开展公众外交,适当照顾发达国家的关切,重点做好发达国家立法机构、行业协会和主流媒体的工作,争取发达国家官方和民间友好人士的理解与支持。

  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应进一步强调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建设,加强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扩大内需,创造新的经济增长渠道。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加强自主研发能力,不断提升产业结构水平。培养和造就出一大批具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和商品,进一步提升中国经济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构建和谐社会,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间的关系。应妥善处理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促进实现全面、均衡和可持续发展。既要认真汲取发达国家经济民族主义情绪上升,社会问题突出甚至出现社会动荡的教训,又要学习发达国家经济社会转型期建设和谐社会的经验,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不断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避免国内局势出现大的波动,保持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态势。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