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杂志网络版:GDP跳跃引出学界辨识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1日 17:57 和讯网-《财经》杂志 | |||||||||
中国对GDP核算中总量和结构进行重大调整并修正1993年以来历史数据,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关于中国经济的认识 □本刊记者 胡蛟/文 【网络版专稿】“我国2004年GDP(国内生产总值)现价总量为159878亿元,比年快报核
——这是一次“跳跃”。由此,中国按美元计算的经济总量超过了意大利,由原来的世界第七上升到第六。 在具体的GDP核算中,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为65018亿元,比年快报核算数增加21297亿元,占GDP的比重由31.9%上升到40.7%。在GDP总量多出的2.3万亿元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了93%;第二产业增加值为73904亿元,比年快报核算数增加1517亿元,占GDP的比重由52.9%降为46.2%。 显见,中国GDP的总量和结构的数据,都由于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下称普查)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自2003年12月国务院发出通知、2005年1月1日开始登记填报,直到2005年12月发布主要数据公报并召开新闻发布会,此次普查共费时两年,动员了上千万人力,其结果对众多国民经济指标具有重大影响。 普查使2004年第三产业数据上升了约48.7%。 “常规统计中,第三产业存在明显的漏统问题。”李德水解释说。原有的第三产业统计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现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服务业基础统计工作仍然非常薄弱;二是第三产业情况复杂,统计上本身就存在困难;三是私营、个体服务业发展迅速,但非常分散、变动频繁;四是新兴服务业资料不全;五是工业、建筑业企业办的一些附属服务业,被混统在第二产业或漏统了。 中国在1993年就曾对1991年和1992年全国第三产业情况进行普查。普查后,1992年和1991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原来的统计值分别增长了33.2%和24.6%;1992年全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4.3%,比原统计比重提高了6.1%。 但是此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有所回落,始终在31%-34%左右徘徊。这与现代经济发展中第三产业比重逐渐升高的普遍规律,无疑是相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2005年的普查结果应该更加接近真实。 对于认识宏观经济而言,这次普查的数据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最直观的无疑是经济总量的大幅上升。 高盛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梁红在一份最新的研究报告中称,中国2005年的经济总量很可能超越英国与法国,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而且,高盛的研究机构曾预测,中国将在2041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而今,这一预测结果或可因普查数据的结论而提前。 增长率是经济运行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李德水称,国家统计局正在以经济普查年度的GDP核算数据为基础,对1993年以来的历史数据进行修正,修正结果将另行公布。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宋国青教授认为,修正后的增长率数据将会有所提高。光大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认为,数据的最终修正将有助于我们理解过去的经济现象,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可望尘埃落定。 结构失衡是长期以来困扰中国经济的一个严重问题。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随GDP数据的扩大,投资率、储蓄率、外贸依存度、贸易顺差占GDP比重、单位GDP的能耗等指标都将会有所下降,结构不平衡的矛盾不再像先前想象的那么尖锐。梁红认为,经济硬着陆的风险也因此下降了。 众多专家一致的看法是,此次GDP数据的调整,只是为我们正确认识问题的严重程度提供了帮助,中国经济的结构问题远未得到解决。 此外,宋国青指出,数据精确度的上升,并不意味着现在的数据就没有误差了,事实上,在第三产业领域仍然存在着低估的可能。 哈继铭建议,中国的统计数据要提高可信度,获得世界公认,就应尽早与国际权威组织沟通,取得数据和方法上的认可。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联合国有关机构等在这方面都很有经验,也对很多国家提供过技术援助,中国不应自外于世界。■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