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国家统计局修正GDP数据 > 正文
 

国际金融机构:普查显示中国经济比想像中更健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1日 16:24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2月20日电 (记者 安蓓 吴琼) 中国20日公布了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GDP总量和结构作出修正。对此,国际金融机构专家指出,新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比原先估计的更为健康,这将为决策者制定政策提供更客观的依据。

  公布的数据表明,2004年中国GDP总量比之前公布的年度数据增加2.3万亿元,增长了16.8%。

  世界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郝福满说,一些备受政府决策者关注的重大比例将随着GDP数据的修正而有所改变,例如投资与GDP之比、服务业与GDP之比和单位GDP能耗等。

  高盛

中国经济学家梁红认为,新数据的公布说明,许多过去被视为困扰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因素并不如想像中那么严重。

  过去两年中,投资与GDP的高比例一直被视为中国存在过度投资的证据,并被认为威胁整个经济体的健康运作。

  梁红表示,此次对GDP数据的修正,使2004年投资与GDP比从44%下降到39%。

  她认为,如果中国经济保持年增长9%-10%,就必须使投资与GDP之比高于40%,新修正的数字说明,中国的投资与GDP比仍低于长期均衡水平,未来中国的投资增长应该并且能够继续保持高于GDP的增速。

  此外,她说,许多其它比例数字,如贷款与GDP之比以及广义货币量与GDP比也不像此前预测的那么失衡。

  另一方面,梁红认为中国经济可能比想像中的更高效。她指出,新数据说明,主要由于服务业的高速增长,中国GDP的真实增长率可能比此前公布的更高。

  她认为,这将有利于修订中国经济的许多效率指标,包括全要素生产率和增量资本产出率等,并进而消弭整个市场关于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心。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则表示,最值得关注的是第三产业比重的变化。在新公布的数据中,中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由31.9%上升到40.7%,提高了8.8个百分点。

  马骏说,这表明中国第三产业的消费需求比想像中要强得多,中国经济的稳定性比原本预测的更好,消费对经济的支持力度也比估计的要强。

  他认为,这有利于增强决策者继续扩大内需的信心,并加强对服务业的支持力度。

  马骏说,GDP总量规模的上升,将向全球投资者传递有利的信号,从而增强他们在中国中长期投资的信心。

  但他指出,中国经济总量规模的上升,有可能引发来自国外的更多压力。中国将被要求在国际组织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同时,

人民币升值的政治压力也会加大。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汤敏说,这次公布的数据来源于比较全面的调查,较之以前的抽样、报表数据相对更加真实。

  但他指出,尽管这次经济数据的修正使以GDP为分母的许多重大比例数字都会有所改变,但困扰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些问题并未因此发生实质性变化。中国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偏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等问题仍然存在。

  汤敏认为,GDP数据调高与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

竞争力没有太直接的关系。更能反映竞争力的是人均GDP,而中国仍然较低。(完)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48,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