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解放日报经济周评:信贷放松到底将意味着什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 09:42 解放日报

  银行业对于贷款的态度正出现微妙变化。最近监管部门披露的各类货币报告中,“保持贷款合理增长”的说法已经取代“抑制贷款过快增长”。业界也在纷纷传言:无论是减弱货币回笼力度,还是下调超额准备金率,中国已经出现信贷放松的迹象。

  在经济增速趋于回落、物价涨幅有所减缓的背景下,中国经济面临的是“通胀”压力还是“通缩”威胁,已经成为经济学家争论的新热点。放松信贷,一直被视为防范或者治疗
通货紧缩,促进投资,拉动经济的重要举措。那么目前出现的银根松动迹象,是否意味着中国已开始采取措施缓解可能面临的通缩压力。

  笔者认为,目前这些松动迹象,并不意味着宏观调控方向已经改变。我们现在的原材料价格并非完全由市场决定,其中不可忽略价格扭曲因素。也就是说,目前的价格指数并不能完全反映中国经济面临的通胀压力。即使从目前的价格指数看,也并未出现大幅下滑迹象。央行在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明确表示,目前经济增长速度和投资速度在合理区间,预计第四季度物价涨幅将出现上升。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过放松信贷来拉动经济防范紧缩的现实需求并不强烈,防止某些过热行业重新出现过热依然是当前中国经济不能回避的问题。

  信贷放松,更多的是源于微观经济的压力。首先是商业银行的压力。在宏观调控大背景下,银行普遍采取一系列紧缩信贷的措施。但“惜贷”不可避免对银行利润造成影响。一方面,存贷利差一直是国内银行最主要的利润来源,贷款增速下滑直接影响银行经济效益增长;另一方面,收缩银根后银行富余资金涌入货币市场,又导致市场利率持续走低,银行获利空间进一步压缩。

  其次,信贷紧缩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资金短缺。在压缩贷款规模、控制风险的策略下,银行资金更加集中于中央部属企业,以及一些资源垄断性行业。与此同时,对资金需求非常强烈的中小企业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种状况势必使微观经济的活力受到打击。

  再者,银行面临的现实难题,已经不是压缩贷款规模,而是手中的钱贷不出去。以上海为例,由于“优质”客户手中资金充裕,贷款需求并不大,想贷钱给他们的银行又太多,使各家银行已经不同程度遭遇“放贷难”。监管部门已经发出警示,下半年可能出现贷款增长后劲不足的问题。在上述背景下,信贷出现放松迹象,也是一种必然趋势。

  问题关键在于,能否在放松信贷的同时,防止投资特别是过热部门投资的反弹?也就是说,能否有配套机制,使资金流向更为合理的地方?笔者认为,对银行贷款来说,目前结构问题远比规模问题重要。如果从这个角度看信贷放松,最近的一些消息可谓喜忧参半———银行新增贷款中,短期票据业务占了不小的份额,这有助于改善银行贷款当中以中长期贷款为主的结构;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警惕的信号,比如在个人房贷下降的同时,房地产开发贷款却出现大幅增长。在这种背景下,调整贷款结构,如增加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支持力度,开发新产品促进消费贷款,区分投资与投机需求等,都成为中国金融业必须迈过去的“坎”。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爱问(iAsk.com)信贷 相关网页约4,887,651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