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贸易遭遇特保大棒 中国企业学习与狼共舞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0日 18:57 21世纪经济报道 | |||||||||
美国和欧盟这两个最大的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市场终于向中国纺织服装业举起了特别保障措施的大棒,此事本在国内外业界意料之中,令人略感意外的是美国和欧盟下手如此之早——距离正式全面取消纺织品服装贸易配额不过3个月时间。 无疑,美、欧单方面发起针对中国产品的保护措施绝非公正之举,这种做法不仅有违其全面取消纺织品服装贸易配额的国际承诺,而且把今年前两三个月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
与此同时,我们的企业也有必要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是否加速了这场争端的到来。美、欧意欲限制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其理由是中国纺织服装产业今年头3个月对美、欧出口增长幅度前所未有。据我国海关统计,今年2月中国对美服装出口额同比增长147%,达6.5亿美元;对欧盟服装出口同比增长188%,达7.83亿美元。而据美国商务部4月1日公布的统计,今年头3个月中国对美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同比增长62%,达28.6亿平米。其中部分产品增长幅度尤为惊人:全棉针织衬衣对美出口7830万件,同比增长1200%以上;全棉裤子对美出口7410万条,同比增幅超过1500%;内衣进口同比增幅也超过了300%。虽然双方统计口径有所出入,但各方对今年一季度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对美、欧出口大幅度增长的事实并无异议,这一事实必然引起进口国和其他出口国同行的反弹。 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一方面是因为前几年我国纺织服装企业为了抢占后配额时代的市场份额而全力以赴扩充产能,有些企业甚至在国家有关部门明文限制该行业投资增长的时候仍然顶风而上;另一方面是因为国内许多厂家和国外进口商担忧美国和欧盟采取限制措施,纷纷加快交货进度,力图赶在美、欧“特保”大棒落下之前就把出口订单的“生米”煮成“熟饭”。作为个体,他们的决策都是理性的,结果却形成了集体的非理性。 目前,美国、欧盟采取的行动还仅仅是调查或表明限制的意向,尚未成为现实的限制行动;如果这种初步的行动确实能够减缓我们未来3个月的出口速度,可能有助于消除其采取实际限制措施的依据。 令人担忧的是,许多企业对此事的反应是进一步加快生产和出口,希望赶在6月之前完成订单并交货,这种反应可能进一步坐实我国企业“扰乱市场”的罪名。因此,在应对美、欧单方面行动的同时,我们可能还需要协调企业的行为。 寻根溯源,此次美、欧挑起对华纺织品争端的伏笔几年前就已经埋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十六条“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规定,自中国入世之日起12年内,如果原产于中国的产品对其它缔约方的国内生产者造成市场扰乱,或者存在造成市场扰乱的威胁,该缔约方可以对该项中国出口商品实施特别保障措施。这项条款的要害在于,即使意欲采取行动的缔约方与中国在60天的磋商中未能就此问题达成一致,该缔约方仍然有权单方面对其指控的中国产品撤销减让或限制进口(第3款)。 然而,当时我们是为了更大的利益不受损害而不得已接受了这项不乏讹诈色彩的条款,抱怨当年我们不该接受这项条款至少在目前并无实际意义。即使没有这项条款,贸易保护主义者也会另外发明花样翻新的手段狙击我国企业。纺织品和其他许多产品的贸易配额确实在名义上消除了,但贸易保护主义不会彻底消失,其新的表现形式还将层出不穷,在波诡云谲的国际市场上,我们的企业必须时刻牢记自己是在与狼共舞。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