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要闻 > 正文
 

央行起草征求意见稿 企业短期融资券发行将开闸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0日 11:44 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 刘诗颖 本报记者 莫 菲 上海报道

  继证券公司获批发行短期融资券之后,非金融企业的短期融资券发行亦有望开闸。

  近日,记者从某大型券商北京投行部获悉,一份由央行起草的非金融企业短期融资券发行征求意见稿已草拟完毕,并在部分国有商业银行、大型央企中征求意见。

  一位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人士透露,在征求意见稿出台之前的几个月间,央行曾就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债的问题召集部分机构在北京、杭州开过两次专题讨论会。

  另一位知情人士则表示,对放开企业融资券发行一事,央行的态度低调而坚定。相关问题从准备到征求意见稿出台,央行的行动都非常迅速,正式文件很有可能会在短期,甚至在4月份出台。

  在国家发改委、央行等部门修改《企业债管理条例》长达四年之久仍未开花结果之下,多数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流动资金紧张是个不争的事实。此次,央行力推企业短期融资券,其实对扩展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建立多层次的融资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此时,市场的目光仍聚焦在首家获批券商的短期融资券发行上。或许,多数的企业尚未认识到该政策将在未来赋予他们的重大惊喜之际,决策者的步伐已经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流动资金之困

  与证券公司发行短期融资券类似,此文件关心的亦是一般意义上企业的流动资金需求。

  征求意见稿规定,短期融资券将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面向银行间债券市场机构投资人发行的、最长期限不超过365天的有价证券。在债券债务登记日后的次一工作日,就可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流通转让。

  知情人士透露,从法律依据上,此融资券的性质是企业债券,其发行条款将基本依据企业债来设计。不过,从准入和发行过程来看,它又比以往发行的企业债便利得多。

  “企业债额度需向发改委申报、审核,而融资券的发行和交易都由央行审核,在目前设计框架下,短期融资券的准入和发行比一般企业债快捷,可以较好地满足发行企业对流动资金的需求。”上述人士表示。

  申银万国人士表示:“从企业债市场建立来的十多年内,能在交易所市场发行企业债的企业,都是国有大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今年经国务院批准的企业债额度共512亿元,分属26家企业。其中中央企业占去300亿元,地方企业获批212亿元,包括中国远洋集团、中石油集团、北京能源投资等,而无一例是民营企业。”

  《企业债管理条例》规定“企业发行企业债规模不得超过净资产的40%且项目总投资的20%”。

  那么,依照2005年被批准发行企业债的最小规模8亿元人民币推算,被有关部门批准可发债的企业净资产至少在20亿,而单个项目总投资要超过40亿。

  流动资金紧张则是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根据央行公布的2004年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统计,截至2004年12月,金融机构短期贷款达到86836.83亿元,而中长期贷款只有76707.37亿元。

  工行上海分行金融部的一位业务人员向记者透露,流动资金在信贷需求中占有很大比例。“今年发放的贷款中,90%以上都是短期贷款融资,而中小企业客户,多年以来贷款金额的70%-80%都用于流动资金的周转。”

  对此,有业内人士提出质疑。任先生曾担任过多年国有企业的财务负责人,他指出,很多企业存在长期项目短期贷款的行为。

  “理由很简单,银行中长期贷款获批比较难。企业要先有建设项目,银行要对此进行考察,在发放贷款期间还要对资金的去向进行监督。短期流动资金的贷款就容易得多,企业受的约束也小得多。”

  不过,绝大多数企业存在日常经营资金紧张的现象被业内人士普遍认同。对绝大多数企业而言,银行几乎是流动资金唯一的融资渠道,融资渠道过于狭窄对于整个金融体系风险的防范是不利的。

  债权融资加速

  央行力主推出企业短期融资券,是基于企业融资结构严重不合理、企业融资渠道匮乏与货币市场票据单一的当前现实。

  2005年3月,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穆怀朋在“2005中国企业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表讲话指出,目前金融市场存在着结构性问题。在融资方式上2004年非金融机构共计29023亿元的融资中企业债融资仅占1.1%银行贷款的比率则达到83%。此外证券品种也存在结构性问题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占了其中的绝大部分。

  据湘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介绍,在资本市场较为成熟的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多层次的融资格局,有助于防范金融风险。

  对于央行选择这个时机出台企业短期融资券的条例,业界评价很高。首先,“在股权融资渠道的发展不令人满意、银行直接融资比例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债权融资成为央行的工作思路。”一位接近央行的知情人士如是说。“而央行力主推出的非金融企业短期融资券恰恰就是该思路的一个实践。”

  其次,“《企业债管理条例》的修改涉及太多部门及国内整个投融资体制,部门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某种程度影响了该条例在修改了四年之后,仍未出台。”中信证券等券商人士认为,“而央行打造企业短期融资券,意在排除万难,给企业创造另一个合适的短期直接融资平台。”

  第三,“这也是央行积极发展金融市场的重要措施之一,对发展我国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意义重大。”国泰君安某高层认为。

  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从性质上讲属于海外货币市场上常见的商业票据(CP)。对投资人来说,这是经过了信用评级、风险程度较低、流动性较好、收益率通常高于同期限国债的一种重要的投资工具和流动性管理工具,是货币市场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尽管我国货币市场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规模和流动性都获得了很大的提高,但品种相对匮乏,制约了货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无论是为了中央银行完善利率传导机制,还是提高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都要求大力发展融资性的商业票据。”他说。

  金融界人士分析指出,联想到央行高层近两年以来频频在公开场合发表大力发展债权市场的言论,此时此举并不令人意外。

  2005年伊始,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在出席一次高级论坛时表示,在当前股票市场一些深层次矛盾一时难以有效克服,以及积极财政政策正在趋向稳健的情况下,稳步推进企业债市场发展是非常必要且现实的选择。在监管上,她认为,应取消对发行主体资格、发行额度及发行利率的限制,实行真正的核准制,并尽快实现注册发行管理。

  央行选秀

  企业发行融资券的正式文件尚未出台,可部分企业申报的准备工作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

  据悉,央行将负责发行主体的准入资格评审,又一轮选秀大赛不可避免。记者获悉,目前方案对申报企业的要求如下:

  国内依法设立的企业法人,具有稳定偿债资金来源和较强的到期偿债能力,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盈利,募集资金用途符合国家规定,近三年没有违法和重大违规行为,已发行的融资券没有延迟支付本息,具有健全内部管理体系和募集资金的使用偿付管理制度,以及符合央行规定的其他条件,即可提出融资券的发行申请。

  根据征求意见稿,企业发行融资券需要进行信用评级,但在担保方面,没有硬性规定。这意味着融资券可能会有到期不能偿还的信用风险。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没有担保,是企业短期融资券的一大亮点,但考虑到没有担保可能会出现的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央行对首批试点的企业会采取从严审批的策略。申报环节、发行环节会有很多的要求,信息披露也比企业债的要求高。”

  在申报环节,企业要将发行行为的合规性、财务状况、信用评级等十余个附件连同文件一起上报。

  而在信息披露方面,将进行发行披露、定期披露和重大事项公告。在融资券的存续期内,企业应当每半年进行一次跟踪评级并对银行间市场成员公开披露,已成为上市公司的发行人则可豁免定期披露。

  “首批过会的可能不是民营企业,而是一些非常优秀的国家级大型企业,现金流状况非常良好,具有很强的财务实力和偿债能力。”上述国泰君安人士表示,“融资券的发行规模依每个企业的状况而定,很有可能会采用流动发债的方式,更好地满足企业对流动资金的需求。”

  而有一定规模的优质民营企业上银行间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得到直接融资也将拭目以待。

  在企业融资券的发行中,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可以申请成为融资券的承销商,不过,据接近央行的人士透露,国有商业银行将是承销的主力军,由于融资券发行的规模可能较大,会采取承销团的模式共同承销,券商可以成为承销团成员。融资券的买家将是具有雄厚资金实力的银行间市场机构投资者。

  虽然初期受益的企业有限,可企业短期融资券发行的意义深远。金岩石分析指出,首先是有助于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他认为,发行不同级别、不同风险收益水平的债券,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一个必然环节。而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防范金融风险。他认为,当前金融结构的不合理最主要的原因是间接融资的比例过高,直接融资尤其是债权融资尚未发展起来。央行推出短期融资券,其根本还是要将储蓄从银行分离出来,通过创造不同等级的投资品种,建立起能够防范风险的金融体系。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短期融资券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健力宝事件
2005中超联赛揭幕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最新汽车电子杂志
漫画版《红楼梦》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