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统计数据虚高不下另有隐情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1日 14:18 红网 | |||||||||
贵州西北部一个很多群众依然靠吃救济粮、住茅草房的民族乡(毕节市团结彝族苗族乡),年人均纯收入本来不超过千元。然而,让人感到困惑不已的是,如今这个乡镇统计报表上显示的人均收入,却仅次于毕节市城区6个办事处,最高的2003年度达到了2508元,远远高于全市1556元的平均水平。 (《法制日报》3月20日报道) 一般来说,诸如地方乡镇政府统计数据出现虚高不下的现象已非新奇的事情,也正
首先,地方政府狭隘的政绩观造成的恶果,最终的结果是官员得表扬,人民却遭殃了。就拿乡党委书记潘永恩的话来说吧,90年代中期时他们那里以硫磺生产为主的乡镇企业发展势头很好,“乡里在上报数字时为了突出政绩,不仅把企业从实有的9个虚报为12个,而且产值重复计算……”假如没有当时的乡里想“突出政绩”又怎么会有今天的虚高不下,既然已经认识到自己当初的错误怎还称满肚子的苦水,简直就是在推委扯皮。 其次,上级政府制定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只能增不能减”的规定缺乏科学性,背离了客观现实的发展情况。其实,农民收入的增长情况也可类比成学生分数的高低或者运动员水平的高低,通过一定的努力有所进步自然是好事情,属于很合理的范畴,但是并不是说增长的过程中没有任何曲折的,何况还有“不进则退”的说法,又因为市场的发展更是像小孩的脸似的说变就变,虽然有一定规律还是有你摸不着头脑的时候,有倒退的时刻也是正常的,只是要抓住机会想办法解决,若一刀切的只许进不能退实在违背事物发展的规律。 再次,其中“乡镇企业收入算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收入计量方法不合理,如此易造成重复计算产值的现象。道理非常简单,由企业生产经营的收入怎么会算成农民的个人收入,企业的收入不等于农民的收入。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基层事业单位中统计部门业务基本素质的缺乏,有必要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当然还可以推测为是某些领导为达到个人升迁的目的,而故意指使他人弄虚作假的嫌疑。 此外,统计数据虚高不下、瞒报成风固然跟县乡行政干预财政预测和预算有关,可还是跟缺乏相应的“问责”机制有一定的关系,往往都是虚报瞒报了却因为缺乏相应的责任量化标准,而造成监督乏力。 该怎样还统计数据以真实的面孔,使得它她能够成为服务于地方政府决策的有效依据,应该引起包括统计部门在内的所有政府领导们的重视。 (稿源:红网) (作者:耿红仁)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