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财经》2005 > 正文
 

《财经》200强调查纵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1日 16:11 《财经》杂志

  《亚洲华尔街日报》/《财经》200强(AWSJ/CAIJING 200)

  透过3000余名亚洲商界各方精英人士的回答与思考,我们意在如实记录本土和跨国企业相对竞争力的变动路径,通过数据分析、报道和评论,折射新的一年亚洲产业结构的发展变迁路径

  从亚洲到中国:商人的目光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亚洲本地公司和跨国公司的强健者、领跑者、顶尖者都有哪些?亚洲产业经济运行态势是怎样的?应该如何评价未来亚洲宏观经济局势对企业运行健康状况及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在过去的11年间,每临岁末推出的“Review200”亚洲顶尖企业调查,每一次亮相的“亚洲企业200强”排行榜,已经具备了超出任何一次单项年度评比的意义。2004年末,《亚洲华尔街日报》正式接棒这一项目,并邀《财经》杂志加盟中国部分调查。

  在已经连续11年实地统计调查数据的积累和比较的基础上,我们意在如实记录亚洲企业相对竞争力的变动路径,通过数据分析以及报道和评论,折射新的一年亚洲产业结构的发展变迁路径。

  2004年9月至12月期间,企业排行榜问卷调查正式展开。受访对象来自包括澳大利亚、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中国台湾、泰国等12个亚洲国家和地区。经过整体数据处理和分析排名,“《亚洲华尔街日报》/《财经》200强(AWSJ/CAIJING 200)”全新出炉。

  本次问卷调查中,我们除了要求被访者对本国、本地区领先公司的各项指标进行评分,也请他们对2005年影响亚洲企业的宏观经济因素等作出了判断。与此同时,《财经》杂志亦围绕亚洲商界普遍关注的问题,独家采访了相关专家学者和投资界、管理界人士。

  亚洲经济:哪些因素已经构成威胁

  腐败、环境污染、人力资源流失、生活费用或住房价格增长过快、政局不稳、盗版、经济发展速度比基础设施发展更快、电力短缺等尤其被关注

  在参与2004年度调查的全部3228名调查对象中,57.4%的人认为2005年亚洲的经济发展前景将会更好;28.6%认为将保持现状;14.0%认为将不如现在。占调查对象总数48.9%的人认为亚洲大多数公司2005年的企业成本或资源计划会增加,19.6%认为不变,31.5%认为公司会削减资源或成本。

  读者的这种乐观预期,也暗合了经济学家对全球经济和亚洲区域经济增长趋势的基本判断。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副代表、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对《财经》表示,预计2005年亚洲经济增长将保持平稳增长,但较之2004年的“超高速增长”将有所回落。

  据估计,2004年亚洲区域间贸易额超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据亚行目前的估算,2004年亚洲国家的GDP增长率平均在7.2%左右。

  但是,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世界石油价格上涨、美元贬值等自2004年下半年以来困扰世界经济的问题,其影响将持续到2005年。目前世界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受美国、欧洲、日本等经济体正在进行的较大规模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预计2005年全球经济比2004年要低0.5-0.7个百分点。

  CSFB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陶冬则担心,美元的继续贬值会对亚洲货币产生巨大压力。“目前,美国的财政状况是不可持续的。亚洲的美元回流,帮了布什政府一个大忙,有助于美国的财政平衡,也能够为亚洲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但一旦华盛顿觉得财政赤字太严重,开始印票子,亚洲国家的外汇储备就会在一夜之间严重贬值。”他强烈建议:“亚洲央行在大量储备美元外汇的时候,要格外谨慎。”

  本次调查显示,亚洲人认为当前本地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威胁因素,按照影响力,从强到弱依次排列是——腐败、对经济不利的大环境、环境污染、人力资源流失、生活费用或住房价格增长过快、政局不稳、盗版、经济发展速度比基础设施发展更快、电力短缺。

  对此,汤敏指出,长期而言,威胁亚洲经济持续增长最大的危险因素还是亚洲国家能否及时调整经济结构,在不断开放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领先的地位。但这将需要一系列辅助和支持条件。比如投资环境、城市发展,人才教育、科研投入,群众能否友善对待改革等。

  亚洲人对腐败问题的重视始自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亚洲国家金融腐败非常普遍,关系贷款、家族控制、关联交易、贷款收回扣,都非常普遍。当时在亚洲经济学界和一部分政策制定者中似乎存在一种“腐败无害论”,认为政府为了取得经济发展,某种程度上的腐败是可以容忍的。直到危及经济健康的腐败模式发作,在事后探究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时人们才发现,腐败乃是最大的祸首之一。

  随着人均GDP水平的增长,经济增长政策和环境政策的脱节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在亚洲人眼中变得越来越难以承受。亚洲日益融入世界市场,纳入世界垂直分工体系的后果之一,是大量污染环境比较严重的制造行业逐渐转入亚洲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加之亚洲经济本身也正处于快速上升时期,本地生产方式的工业化转型,以及普通人生活方式的城市化转型,以及政府和企业对环境问题的忽视,在很短的时间内对自然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中国的读者仍记忆犹新,2004年,川化股份公司因为排放高浓度氨氮水,导致沱江干流重大污染事故,造成2亿多元经济损失;今年1月,公司高管因为涉嫌环境犯罪受审。最近,一批大型发电建设工程也因触及环境保护问题,被相关管理部门紧急叫停。

  在日益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管理手段背后,是越来越难以掩盖的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绿色GDP”、“循环经济”正在成为中国下一阶段经济议题中的关键词。

  近年来,熟悉世界市场新型产品、具备全面知识和技能的高级管理人才缺乏,日益成为阻碍亚洲经济成长的掣肘因素。以台湾基金管理公司界为例,2004年经历了从传统的人才小量流失演变成大规模基金经理或投资银行家等优秀人才出逃的过程,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发展。而亚洲国家缺乏一流的教育机构以及落后的教育方式又导致了人才不能得到及时的补充。

  在如何调整薪酬体系、建立激励机制、完善人才甄别策略和管理者长期规划等问题上,亚洲企业的现状并不轻松。一方面,他们必须面对国际市场对人力资源的强大竞争力,同时也必须克服亚洲企业文化中特有的一些固疾,例如官僚主义和平均主义。

  中国大陆:缺少竞争性消费品品牌

  垄断资源大型重化工企业和能源企业占据经济增长首要地位反映现实格局;推动未来经济的有技术、有竞争力和国际化的企业尚未成长起来

  分析中国大陆受访者回答的问卷可以发现,他们对有关公司评价的五个单项指标的重要性排序依次为——高质量的服务/产品(权重值为3.47)、财务状况稳健(3.12)、公司管理者有远见(3.02)、公司声誉卓著(2.88)、在满足客户需求方面具有创新精神(2.61)。

  与2002年和2003年相比,中国大陆顶尖企业前10名榜单变化不大,海尔集团和联想集团已经连续三年分别被评为第一名和第二名。但家电企业TCL则成为2004年最大的“黑马”。

  此次榜上名列前茅的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上海宝钢集团、中国远洋运输集团、上汽集团等代表的都是传统行业。分析人士认为,这首先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中信证券研究部分析专家徐刚指出:“目前,重化工业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由于石油能源的特殊战略性地位,“中国石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好的,预计其他亚洲人同样看好中国石油行业的发展前景。”华夏证券研究发展部总经理齐亮说。

  但是,市场分析人士也普遍认为,此次调查得出的中国领先企业排行榜,也反映出当前中国产业结构发展中的问题与隐忧。中国目前的顶尖企业中缺少竞争性消费品品牌,多年后真正推动中国经济的有技术、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化的企业尚未成长起来。

  例如,此次调查排行榜上前10名企业中聚集了多数大型国有企业,他们集中了某一行业的全国范围内资源。从比较优势角度看,依靠垄断资源大型重化工企业和能源企业占据经济增长首要地位的格局,并不具备长期稳定的增长潜力。

  同时,由于调查技术限制的原因,国内一些已经具备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优秀企业,并未出现在亚洲读者的视野之中。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中国研究主管陈昌华对《财经》坦言:“未来比较领先的行业,应该是电信设备行业,以及与INTERNET相关的一些产业。”

  根据中信证券出版的《2005年行业投资策略》报告分析,国内通信系统设备行业,目前已呈现出中兴与华为并立,并与跨国公司竞争的格局。2005年中国将开始建设3G网络,预计在2006年达到高潮,这将引发国内移动通信系统设备市场的一次重新洗牌,并成为这一产业强有力的正面推动因素之一。“如果3G标准出来的话,这个行业会更加重要。”陈昌华说。

  2004年,中国的家电业动作频仍,从同行兼并、家电资本跨领域外逃,到中外家电资本联姻、资本运作,是业内分析人士经常提及的行业发展特点。在联想、TCL的一系列并购扩张行动的示范下,中国家电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趋势日益清晰。

  联想从易旗换标“Lenovo”到成为奥运最大赞助商之一,再到以交易总额17.5亿美元收购IBM个人业务,完成了在国际化的道路上的“三级跳”。TCL在合资公司TTE中获得67%的控股权,通过与欧洲彩电巨头汤姆逊的资本合作,诞生出全球最大的彩电生产基地。一系列海外并购“组合拳”使TCL成为世界级企业梦想成真,也使两三年前一直沉寂的TCL营业规模迅速扩大,终迈入亚洲企业200强名单。

  中国香港:平台功能制约产业结构

  2004年香港公司的排行榜上,一个明显趋势是房地产业酒店业继续表现活跃;服务产业、当地制造业与内地市场间存在明显的依存和互动关系

  中国香港地区的读者在对本地公司进行评价时,对五项指标的评价,按重要性降序排列依次为——高质量的服务/产品(权重值为3.8)、在满足客户需求方面具有创新精神(3.5)、公司管理者有远见(3.47)、公司声誉卓著(3.25)、财务状况稳健(3.05)。

  香港地区2004年领先企业的排行榜前10名的位置,几乎为地产、酒店业企业集团和金融服务业企业集团垄断。半岛集团、香格里拉(亚洲)、思捷环球(Espprit Holdings)三家2002年和2003年没有上榜的公司,这次进入了前10名。和记黄埔、香港地铁(MTR Corporation)、中华电力(CLP Holding)则分别从榜单第三、五、九名的位置上消失。

  对此,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中国研究主管陈昌华认为:“从原来的中转港到现在的金融服务中心,香港的平台作用更为明显,而其本身并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结构。除了几个房地产公司发展起来,工业上几乎没有能跨出香港继续发展的企业。”

  分析人士认为,国泰此次当选香港地区顶尖企业第一名,可谓实至名归。国泰与新加坡航空是目前国际上数一数二的航空公司,他们所提供的服务品质受到市场普遍认可。同时,由于香港还没有开放航空公司的经营权,目前的国泰航空仍是惟一经营国际航线的香港航空公司。这一点也不应为研究市场时所忽视。

  据汇丰控股2004年中报显示,2004年上半年,汇丰控股盈利达到63.46亿美元,较2003年同期大幅增长55%;每股基本盈利同比上升约40%,为0.58美元,远远超出同类金融机构,堪称全世界最赚钱的银行。

  尽管如此,分析人士指出,包括国泰和汇丰在内,当前香港地区的优势企业大多是英国人运作的香港公司。“在香港,有代表性的、推动经济发展的,从来不是纯粹本土的公司。”陈昌华说。

  2004年香港公司的排行榜名单上,确实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趋势,即房地产业、酒店业的活跃表现。香港房地产业在香港经济中占GDP的比重在20%以上,是重要产业支柱之一。

  但是,与其他产业的充分市场竞争态势不同,香港房地产领域具有明显的垄断色彩。少数大型地产公司依赖于交换政府手中垄断的土地资源,形成垄断色彩浓重的房地产价格。另一方面,“炒楼花”进一步掩盖了真正的供求关系。因此,“地产公司不应被看做推动香港经济的力量。”陈昌华对《财经》说。

  此外,香港服务产业的发展与当地制造业、内地制造业和服务市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依存和互动关系。落实CEPA(内地与香港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也为香港的商贸及服务行业带来巨大商机,并大大加强香港与内地的经济联系与合作。

  2004年8月,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与交通银行签约,汇丰斥资144亿元人民币参股交通银行。在此之前,汇丰控股已经入股上海银行8%的股权,其控股62.14%的恒生银行持有兴业银行15.98%的股权。此次参股之后,汇丰金融集团在中国内地的投资总额已上升至近700亿元人民币。

  由于华南地区货物转口持续增长,以及香港运往欧洲、日本和美国等主要航线的货物量增加,2004年上半年,国泰航空运载货物量增至46.99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5.8%,货物收益率维持在1.72港元。这亦在一个方面反映出内地活跃的运输市场给国泰带来的增益。

  中国台湾:科技企业主导特征弱化

  海峡两岸被访者评价公司时对指标重要性的排序完全一致;台湾岛内专业技术人才外移已成影响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亚洲华尔街日报》/《财经》200强调查排名中,台湾地区的读者评价公司的五项指标按照重要性程度,降序排列依次为——高质量的服务/产品(权重值为3.42)、财务状况稳健(3.18)、公司管理者有远见(3.17)、公司声誉卓著(2.59)、在满足客户需求方面具有创新精神(2.63)。

  这一排列顺序,与中国大陆地区调查对象对公司评价五项指标的排序完全一致。

  台湾地区公司排行榜2004年的名单中,台积电一如既往位列第一。新上榜公司则包括中国信托金融控股(简称“中信金控”)、长荣航空、奇美电子。往年,台湾的排行榜一般显示出以科技企业主导的特征,而从2004年的排名结果看,这一特征似乎有所弱化。

  早在2000年,民进党执政台湾时,就提出“绿色硅岛”的总体目标,鼓励发展以“两兆双星”为代表的核心产业。“两兆”是指发展并强化半导体、光电产业,使之具备在世界上关键影响力,以求维持全球前三的地位,并使这两项产业到2006年实现产值2兆元新台币;“双星”,是指将信息电子、生物技术作为两个主要新兴产业,带动新一波台湾经济增长。

  至2004年,台湾的“两兆双星”产业政策依然稳健。台积电全年营业收入约为新台币2559.92亿元(约合80亿美元),较2003年增长26.8%,这也创出了年度营收历史最高纪录;如果以美元计算,2004年公司收入比2003年增长了30.3%。台积电的年增长率和半导体市场整体增长率基本持平,仍然保持了在业内的领先地位。

  据IDC市场研究报告,2004年上半年,华硕电脑在台湾地区市场销售了大约4万台笔记本电脑,占当地笔记本电脑市场份额的29%,在台湾地区笔记本电脑市场排名第一。同一年,美国《商业周刊》推出“增长速度最快IT企业 Top 10”排行榜,华硕电脑亦跻身其间。

  据截至2004年8月的统计资料,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贸易总额为396.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8.4%。由此可见,台湾与大陆之经贸关系更趋紧密,台湾对大陆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位列台湾地区顶尖企业排行榜第四位的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台湾最大的私人持有制造商,也是世界最大的电子产品合同制造商之一。鸿海精密2003年收入近110亿美元。该公司也是最早在中国大陆进行投资的台湾科技公司之一,大陆工厂现在包揽了其绝大部分生产业务。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即为台湾最大的外资与主要技术来源国,投资金额与技术合作也不断增加。尤其随着台湾产业结构的提升,台日间的产业合作关系已逐渐由过去的垂直分工转变为目前的水平分工,产业互补情形日渐显著。随着中国大陆逐渐取代台湾成为IT类产品的出口大户,台湾IT相关产业逐渐由接受岛外企业委托生产,朝向材料开发、设计等新领域发展,并存在新的合作的空间。

  根据台湾经济研究院学者2004年底进行的一项研究,台湾岛内专业技术人才外移,已成影响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据估算,占台湾总就业60%的工业及服务业受雇员工,2004年前三季经常性工资只比去年同期增加1.07%,但同期消费者物价上升1.54%,实际薪资已呈负成长。如此,至2010年,台湾将因产业外移导致制造业资本存量上限下降10%,专业技术人才劳动占全部劳动人口比例则降低两个百分点,约22万人。■

  相关专题:

  《财经》杂志2005封面秀

《财经》杂志2005年2月21日刊目录
www.caijing.com.cn

封面文章 经济放慢无碍股市寻宝
上海飙地内幕 财经调查
上海土地囤积之谜 《亚洲华尔街日报》/《财经》200强(AW...
房地产信贷:升温中的火药库 公司与产业
外来者的游戏? 1.2亿违规电建清查记
香港的土地批租制和房地产盛衰 波音空客订单之秘
财经观察 美国电信新版图浮现
阜新矿难再逼煤矿改革 卡莉向左,惠普向右
经济学家 民资外资盛宴中国电影业
李剑阁:跳出窠臼看股市 财经速览
斯蒂格利茨:老年生活何以更缺安全感? 事件
文萃 中国周边
观点评述 科技风尚
高西庆:资本市场不能承受之重 人物志
评之评:寻找中国股市的支点 焦点
财经论衡 惩处金融诈骗力度加大
人民币汇率风云辨——哈继铭、胡祖六、麦金... 读者来信
经济全局 谁在违背市场“游戏规则”?
阜新矿难悲剧 环保执法:制度化面临考验
国有资本预算开局 向《金融腐败求解》作者建言
国资预算北京试水 中国企业如何“基业长青”?
市场与法治 本刊记者于宁获IWMF世界女记者奖学金
汪丁丁:走出“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 财经专栏
背景:“王直墓”命运 随笔
法治·动态 说时容易做时难
资本与金融 文化与制度
华夏证券生死之间 “举国体制”的尴尬
姜建清纵论工行改革 读书
保险公司交易席位争议 《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书评:天才与机心
商界·动态 《拉维尔斯坦》书评:分成两半的政治哲学教授
沪深股市 逝者
中国股市“边缘化”了吗? 阿瑟·米勒
香港股市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