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国企产权改革路径选择 > 正文
 

刘东和:唐三藏有难 孙行者安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22日 18:13 新浪财经

  江苏小康与现代研究中心副主任 刘东和教授

  这是一份血淋淋的反面教材,私企老板李腊生这个“二进宫”的社会渣滓,则是一个很好的反面教员。盯着国有资产打主意,是某些精英经济学家和一批私人企业主的偏好。近二、三年来,国退民进、让国有资产在流失中保值增值的口号,被他们喊得震天响。且一再声称,国有资产不流失便消失,还不如趁早卖光,三十六计卖为上。而为了支撑这些主张
,又挖空心思抛出了靓女先嫁论、烂苹果论、冰棒论等似是而非的理论。

  然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在,我们所面对的严酷事实是:当这些理论上的歪招一旦脱下温情脉脉的面纱而左右到政府的政策取向时,就不再那么斯文了。仅仅几年时间就使建国五十多年来由工人阶级创造和积攒的国有资产家底全身大失血。其势头之猛前所未有,可以说是骇人听闻、触目惊心,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其手法之卑劣远不止香港学者郎咸平先生所直言的“七板斧”——安营扎寨、乘虚而入、反客为主、投桃报李、洗个大澡、相貌迎人、借鸡生蛋,而是八仙过海各有神通,群起而上都来哄抢唐僧肉。其规模总量远远超出常态下的经营性亏损和其他隐性亏损,而即使像《现代快报》这样的媒体所敢披露出来的“私企天安集团造假二亿骗购国企南京中山集团”的惊天大案,也只是冰山一角。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血淋淋的事实:一批私人企业主中的社会渣滓怎样巧妙地接过地方政府的“改制”口号,手操利刃大举分割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甚至连中山集团这样的大型军工集团也在劫难逃。一个个国企惨遭涂炭,千百万劳动者在利刃下呻吟。可以说国有资产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执政党的阶级基础都在面临严重挑衅,整个国家遭遇“出血性休克”的巨大风险。国之忧,民之忧。唐三藏有难,孙行者安在?眼下,各级国资委都应拿出一份国企改制、国资流失的明细清单来:涉案国企原值多少,市值多少,怎么卖的、卖给谁了,卖了多少、入库入账多少,又都用到哪里去了,企业的土地、厂房、资质、设备、存货现状如何,私人买方的承诺是兑现了还是虚假的空头支票,交易过程中有没有“猫腻”?更为重要的是,改制后的工人还有没有活路?

  当初,各地政府用“国退民进”作为改革的政策取向也许有一种对国有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重组和使国有资产保值增殖的良好愿望,并提出“有进有退、退而有序、进而有为”的方针。现在,这种一厢情愿的祈盼竟被无情的事实击得粉碎:退者溃不成军,一败涂地;进者长驱直入,大举掠夺。本来,规范的资本市场上的产权交易、资产重组应当是市场主体之间有买有卖的平等交易,但在“国退民进”的口号下,竟成了私企对国企一边倒的狂购,有谁见过国企去收购过私企?因此,“国退民进”这一与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严重背离的祸国殃民的口号必须立即停止使用。

  可见,意识形态上的让步、理论上的误导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一度时期,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被科斯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取代了,科斯的产权理论竟成为指导我国国企产权改革的主要依据。如前所述,当初“国退民进”也只是一次学术探讨中的一个学派的观点,但一经渲染加以放大变成政策后就严重危害了国家利益,使改革走上了歪路。所以,应当在意识形态领域开展反占领的斗争,应当重新审视近几年来改革的路径设计和成效状况。坚决抵制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思潮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干扰,用来做学术研究可以,用来作为制订政策的导向就不能那么轻率。但问题的严重性在于,总有那么一批精英人物唯恐天下不乱,大有不搞光国有企业就心有不甘之势。早在2000年冬温州举办的“民营企业家论坛”上,始作俑者,一位资深的学者就为私人企业主们指点迷津:“现在正是收购国有企业千载难逢的绝好时机,这最后一道免费的丰盛晚餐,此时不吃,更待何时?”因此,他们是有备而来,合谋对国有企业进行有计划的剿灭扼杀。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对此我们千万不能书生气待之,对私营企业主们再抱有什么天真的幻想。要时刻牢记邓小平同志作为总设计师在改革之初就对我们的告诫:如果真的出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走上邪路了;再出了两极分化,那我们的改革就失败了。

  私企老板是不是扭转国企命运的救世主?肯定不是。国企老总就都是亏损大王?也肯定不是。国企几十年搞不好,而私企老板接手后一夜就救活了,哪有这样的神话!千万不要相信这样的天方夜谭。国企老总中并不乏经营行家,只是传统旧体制束缚了他,而不是哪个人和国有资产的罪过;私企老板中也确有一些居心叵测的敌对分子和鸡鸣狗盗之徒,只不过被罩上各种光环,一直在招摇过市而已。因此,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清醒的“两分法”。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学术界,有的人为了论证,“私人企业主也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竟煞有介事地研究起“私人企业主没有剥削”这样的伪课题,甚至把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荒唐地解释为“重建私人企业主所有制”。还有的人对私人企业主大举狂购国有企业不以为然,认为国企被他们收购后还是留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都是自家人,谈不上流失和被掠夺。一些私人企业主也跟着纷纷表白,他们虽有亿万资产,但自己也只是日食三餐、夜寐一床,还不是在为全社会创造财富、为政府分担忧愁吗?可谓把概念偷换得一个比一个娓娓动听,也确实瞒骗过许多善良的人。不过,需要澄清的是:第一,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中的“个人”是指全社会每个自由发展的成员,而不是少数私人企业主;第二,收购后,原来国有的性质改变了,成了私人企业主手中的生产资料,这当中如果是非法套购,则与盗抢银行相差无几;第三,世上只有劳动才创造财富,私人企业主只聚敛而从不创造财富,只要他未把聚敛来的财富捐出给社会,就永远只属他个人口袋里的资产,谈不上为政府分担了什么忧愁。

  国企是不是都该死掉,社会主义共和国还要不要国有企业这个经济基础?计划经济下,国企一统天下,大碗饭,体制僵化,机制不活导致活力不足,这正是它作为改革中心环节的原因所在。但活力不足是不是就全部该死,把资产全变卖光?一刀切地统统要改制的政策,压指标、赶进度的操作方法显然是极端错误的。全部卖光,国家手上没有一把米,拿什么去宏观调控?当然,并不是说今后对国企再不能改、再不能动了,而是说对产权交易、资产重组这些市场化的手段的运用,必须有完备的法制环境、法律程序和社会的全民监督。但是,我们现在国情是“潜规则”盛行——官场、商界、演艺圈都有大量的“潜规则”和“魔鬼细节”存在,再加之政府这个“守夜人”在打磕睡,所以不妨叫停一下。再者,政府不是权力机关,也没有资格擅处国有资产。那么国企改制怎么办,只好放到“运动后期”解决。什么叫“运动后期”?至少应当打掉“潜规则”的主导地位,让所有的“魔鬼细节”全都曝光,真正树立起法律的主导地位。而现在连一部《国有资产法》都没有,就对国有资产大肆出卖交易,岂不乱上添乱。

  实践证明,只要口子一开,让少数人富起来很容易,但这些少数人绝不会自动发善心让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毫无疑问,先富与共富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时空脱节。特别是在这短短的近二、三年间,如此巨大的社会财富被聚敛到少数私人企业主手中,已经对整个国家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危险,势必引发剧烈的社会动荡和严重的社会危机,造成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因此,这场正在上演的私人资本合法侵占国有资产的疯狂宴席应当叫停,我们的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应当采取果断措施把这一道最后的“腐败晚餐”坚决撤下来。因为这样的宴席,国家请不起,工人不满意,人民不答应。

  相关专题:

  国企产权改革路径选择

  “深化国企改革对策研究”研讨会相关文章:

   南京47名专家学者聚会研讨国企改革新对策

   何干强:简论政资分开

   重新审视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基础与制度设计

   安尔康:构筑和谐社会 促进国企改制

   沈立人:国有企业及其改革之三思

   奚兆永:也说“恒产”和“恒心”

   赵学清:劳动者参与国有企业治理

   刘东和:正本清源 找回“以人为本”的改革观

   国企改革要关注健康发展职工持股

   加强职工在企业治理中的地位与权力

  相关评论

   左大培精彩分析“被瓜分的草原兴发”

   李炳炎:国企改制一刀切扼杀了工人的首创精神

   警惕官商勾结下的权贵资本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国企改制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东航客机在包头坠毁
胡锦涛出席APEC峰会
巨能钙被检出含双氧水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国足告别2006世界杯
广州车展美女图100张
网友偷拍国产新车谍照
今冬采暖季节实用攻略
新北京规划为宜居城市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