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经新闻 > 正文
美国的“软肋” 国际恐怖主义的幽灵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1年11月09日 13:14 《南风窗》杂志

  李刚(南京)

  鲜血可以让人清醒

  据统计,近千个国际恐怖主义组织,现在正躲在世界的许多角落,干着暗杀、绑架、袭击、爆炸、劫机等勾当。当今世界最使人类伤脑筋的除了艾滋病,恐怕就是国际恐怖主义了。人们把它称为“21世纪的政治瘟疫”、“一场永无休止的地下世界大战”,一点儿也不为过。这场新型的“世界大战”造成千万人伤亡,就连“上帝保佑”的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也难逃身中两枪的厄运。

  在国际恐怖主义狂潮中,首当其冲、受害最深的当推美国。根据美国国防部的统计,从1968年到1995年,在79个国家里的美国人员和设施遭到过恐怖袭击。在世界各地发生的恐怖事件中,以美国为打击目标的占了40%~50%。80年代以来,美国驻贝鲁特大使馆、驻西柏林大使馆、驻科威特大使馆,先后遭到汽车炸弹袭击;美军位于黎巴嫩贝鲁特附近的医院、意大利那不勒斯美军俱乐部、沙特利雅得的美国军事训练中心也多次发生爆炸案;1988年12月,一架泛美航空公司波音747班机在空中爆炸;1998年8月7日,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大使馆相继发生强烈爆炸事件,至少造成200多人死亡,近5000人受伤。

  通过对包括这一次特大爆炸案在内的恐怖事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对美国的恐怖攻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是攻击美国驻世界各地的军事基地和军事设施;第二是攻击美驻外官方机构,如大使馆、领事馆、国务院的分支机构等;第三是当美国对这些机构加强防范之后,恐怖活动的目标则指向美本土的各种机构和设施,以及美国在全球各地的民间企业、文化娱乐机构和餐饮连锁店等。

  为什么偏偏是美国?

  是谁干的?这一问题固然值得追究,但我们现在不妨探究一个更为值得思考的问题:为什么偏偏是美国?这一问题可以说是切中了这个世界上号称最强大国家的“软肋”。

  将全世界的“仇恨”大部分集中到了自己的身上,这正是美国国家安全最大的隐患。冷战结束后,在某某“威胁论”的旗号下,全球各地特别是热点地区到处都有美国大兵的身影。美国政府的四处扩张,也将驻外基地的军人、驻外机构以及众多美籍平民推到了恐怖活动牺牲品的可怕位置。有的恐怖组织认为,袭击美国就等于是向以美国为首的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的挑战。

  安全思维上的误区,是美国容易遭受恐怖袭击的又一个“命门”所在。近年来,美国一味追求自身的“绝对安全”而罔顾其它国家的“相对安全”,其实,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是相对的,安全也是这样,并不存在什么“绝对安全”。可美国的战略决策者偏偏要去追求这种海市蜃楼式的图景,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根据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论述,一国的“绝对安全”,必然意味着同一国际体系内其它国家的“绝对不安全”。因为一个国家在自认为实现了“绝对安全”之后,在对外交往和对国家利益的追求中,就往往会惟我独尊、肆意妄为,某些国家和势力在恐惧和绝望之中,必然会做出不理智的、甚至是极端的举动。在这种情况下,恐怖主义往往就会成为“弱者”反击“强者”的有力武器。可以说,只要美国战略决策者循着这一思维误区走下去,针对美国本土的大规模恐怖暴力活动迟早要到来。

  忽视本土防御建设,而专注于对“海外利益”的追求,是美国国家安全的又一处明显的“软肋”。此次大规模的恐怖暴力活动,之所以能够得逞并造成如此令人触目惊心的后果,可以说是对美国本土防御建设和国内安全措施的一次彻底否定。如此密集的大规模系列恐怖活动,显然是经过严密组织和长期准备的;要同时劫持四架飞机,说明至少有四个小分队在同时行动,这还不算在地面进行汽车炸弹爆炸事件,以及整个事件的组织和筹划者。而号称全球最强大的美国情报系统对此却一无所知,不能不说是莫大的耻辱。参与行动的恐怖分子能够携带武器顺利登上四架不同航线的班机,劫持飞机后由自己经过训练的飞行员成功进行自杀性飞行,这同样说明了美国的航空安检系统和空中管制系统是何等的漏洞百出。面对这些脆弱不堪、却又实实在在摆在眼前的“软肋”,美国决策者不但视而不见,相反却在专注于追求对大多数美国人来说虚无缥缈的“海外利益”。至今,美国在海外的驻军仍然高达十万,他们被认为是保卫美国海外利益的一支最可依靠的力量。为对付那些臆想中的“威胁”,美国一会儿推出TMD,一会儿又研制NMD,一会儿又预言美国将面临“太空珍珠港”、积极进行“太空战”的准备。结果,“太空珍珠港”没有出现,倒是出现了“纽约珍珠港”和“华盛顿珍珠港”。

  美国国内“土生土长”的恐怖组织,是美国国家安全的又一“顽瘤”。据统计,美国国内恐怖主义组织达800多个,其中民兵组织和白人至上组织就有400多个,分布于全国50个州。其中较大的武装团体有:地下特种部队、地方卫队、白种雅利安人抵抗组织、白人爱国者、明尼苏达爱国者委员会、俄克拉荷马宪法民兵等。这些组织制定了恐怖活动计划,资金雄厚,拥有枪支、炸弹,甚至生物、化学武器。近年来,美国国内先后发生的众多爆炸事件大多是这些人所为。以至于美国总统成了“全世界最危险的职业”,到布什为止,美国共有过43位总统,可遇刺的就有10人,其中4人死于任期内。美国著名战略家约翰·特恩在《战略评论》上发表文章认为,美国在21世纪遭受攻击的最大危险来自于国内的暴力团伙和恐怖组织。在国际交流不断扩大和全球化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的今天,美国国内的恐怖组织出现了与境外的恐怖组织合流的危险势头。在9月11日的大爆炸案发生后,美国有不少舆论认为,如此大规模的恐怖暴力活动,是任何一个单一的恐怖组织都难以胜任的,极有可能是不同的恐怖组织联合作案的结果,不排除国际恐怖组织与国内恐怖势力“里应外合”的可能。

  “以暴制暴”还是“预防性防御”?

  冷战以后,国际社会反恐怖主义主要采用的是“以暴制暴”的方式,即对恐怖活动进行强有力的打击和制裁,并用武力将之征服。这一方式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也招致了许多非议。以色列未来战争学家克莱威尔德认为,政府“在打击恐怖主义的同时,你便成了恐怖主义者”。当代恐怖主义理论中,有一条著名的“行动——反击——再行动——再反击”的循环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政府和恐怖组织之间报复与反报复的结果是恐怖的不断升级。在恐怖气氛的包围下,公众丧失了安全感,从而对政府失去信心,并最终为恐怖组织实现目标创造条件。如果政府为了稳定局势而采取对恐怖主义的镇压行动,随着恐怖活动和镇压行动的轮番升级,最终又会使政府的严厉措施侵犯到公民权利,并招致公民的反对。

  为了克服“以暴制暴”方式的缺陷,美国前国防部长威廉·佩里提出了“预防性防御”的理论。佩里认为,为了应对和防止灾难性恐怖主义的出现,美国政府必须自下而上地建立一种新安全结构。这种“预防性防御”的指导思想是,必须从现在开始就做好针对恐怖活动的各种准备工作,在恐怖活动没有发生时就可以及时发现并将之消灭在萌芽状态。其具体措施包括:在立法上做好准备,跨越执法部门和国家安全机制及规章制度之间的界线;制度化地分析各种风险,建立起专门的分析机构;制定出一套特别的程序,一旦在紧急情况出现时,可以进行必需的动员;国防部必须扩大职能,增加在打击灾难性恐怖主义方面的作用,并向全社会提供强大的辅助性支持;此外,还需要发展反恐怖主义技术和战术,并鼓励各机构联手行动,分享技术。

  这一次惨痛的血的教训使人们相信,无论是“以暴制暴”还是“预防性防御”,也许都不能彻底斩断恐怖主义的魔爪。国际恐怖活动具有极强的蔓延能力,因此也被称为“国际病毒”,其危害不仅仅触击一国的利益。在当今国际社会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利益交织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恐怖活动所引起的恐怖效应也越来越呈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势,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超脱于外而高枕无忧。在美国遭受“国家灾难”后,各国政府纷纷发表声明,对恐怖活动予以谴责,并有不少国家表示愿意于美国一起“分担痛苦”,并“协助调查事件的真相”。

  在全球恐怖活动泛滥的今天,中国是不可能超然于事外的。人们必须对此引起足够警觉。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发表评论】【财经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垄断国企海外上市反思录
恐怖组织能力在升级
恐怖日——9月11日·美国
抗议的秩序化与民主的素养
经济衰退令人担忧
欢笑有时会是一杯毒酒
河南商人老胡
防反腐败比反腐败更重要
南风窗预告专题

新 闻 查 询
新浪个人家园全面升级,买一送二超值大礼!


分 类 信 息
轻松订阅大奖在手!
:正在寻求投资目标
   专业手机信号增强
   1.8元租别墅办公
:订房在吴宫大酒店
   京都期货公司招生
:国际汽车驾驶证
   三毛钱打国际长途
:环保产品暖通空调
   最新人才招聘信息
:管卫东执教GMAT
   伊美堂全国招商
:最新飞行器广告
   鹿茸文化-神州行
:北美时尚建筑社区
   让倒立健身器技术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浪商城推荐
  数字卡专题
  • 移动IP记帐卡
  • 省钱打国际长途
  • 联通IP卡31.99
  • 吉通IP卡 67折
  • 40元/月天天上网
  • 下一代上网卡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3361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