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业务忽悠客户是自损品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0日 04:15 北京晨报 | |||||||||
有银行的朋友感叹说,中国百姓委托银行理财的意识不强,更愿意自己动手买国债或股票,不愿意听银行理财顾问的专业建议。 关键问题是,这种建议真的“专业”吗?不久前,中国银监会向各家银行专门发文,针对的就是银行理财业务“忽悠”客户。
其实,早在“忽悠”这个词流行之前,银行代销金融产品的业务就颇受诟病。有同事曾抱怨说,家里的老人去银行取钱,结果被工作人员一通“忽悠”,买了原本不需要的保险,而退保将损失惨重。如今,银行力推的是自己发行的理财产品,其缺乏约束的销售冲动自然更为强烈。 多谈收益而少谈甚至避谈风险,这是银行推介理财产品时最常见的套路。银行的宣传材料着重阐述产品实现高收益的最好情况,对于收益落空的最坏情况则一笔带过。例如,一个产品的收益率既有可能高达20%,也可能只有零,两种情况发生的概率都只有10%,银行对前一个10%的暴利大加宣扬,而对后一个10%的风险则讳莫如深。 只图短期销售业绩的做法是自毁品牌形象。银监会的公告暗示,客户对银行理财业务的投诉已到了相当的程度。客户不是傻子,吃过一两次亏之后,心里就会跟明镜一样。 目前,部分外资银行已在内地开展理财业务,其到位的服务理念和服务体系非中资银行所能相比。今年年底,中国银行业即将全面对外资开放,在大喊“狼来了”的同时,中资银行有必要赶紧收拾好自己的门面,拢住已有的客户,否则难免“肥水流入外人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