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招商马蔚华VS平安马明哲:蛇口派剪影(6)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4日 10:58  中国经营报

  曾有蛇口工业区的领导评价称,马明哲是一个很能学以致用的人,他总是像饿狼一样,不断寻找,一看到好的东西,他都会一口吃下去,变成自己的东西。

  在不同的场合,“二马”也都谈及彼此。马蔚华说:“深圳诞生了一批非国有、适应市场、生命力极强的企业,除了招行外,还有平安、中集、华为、万科等。”马明哲则如此描述两家企业的共性:“招行和平安,旧的传统束缚较少,机制方面有很大的空间。这两方面对于两家机构的成功非常重要。”

  4 A+H还是H+A:国际化起步

  2002年10月8日,在《费加罗婚礼》的乐曲声中,14岁的平安与137岁的汇丰牵手。汇丰保险集团以6亿美元(当时约合人民币50亿元)认购平安10%的股份。

  “现在的平安迫切需要寻找一位更专业的战略投资者,这对平安进入国际资本市场有莫大的帮助。”马明哲的这番话可以一窥其进军国际市场的“野心”。而此前,平安在国内所有金融机构中最先引进了外资入股,即本文前述的高盛和摩根士丹利。

  由此向上追溯到10年前,1992年的一天,马明哲与袁庚就平安的股权问题进行过讨论。马明哲表示平安打算花时间完成股权的结构合理化、分散化。一家企业最主要的问题是体制。体制决定机制,机制决定人才的去留。而体制问题是由股权结构决定的。袁庚又一次拍板:“出任平安名誉董事长,以亲眼目睹这家新兴企业的体制创新。”

  历史的镜头再向前移动,在1987年4月7日那个台风刚刚登临南中国海的上午,袁庚、王世桢(招行第一任行长)等9名董事出席了招商银行第一次董事会。会议通过了招行的第一份发展规划,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为:逐步进入国际金融市场。

  但在招行还没有准备好足以引人入胜的资本故事之前,招行将上市首先定于了上海证券交易所。2002年4月9日,招行A股上市。彼时,擅于演讲、懂得留住听众的马蔚华总是有问必答,来者不拒;他态度谦和,倾听用心。“招行前进的路上没有咖啡馆,只有加油站。”马蔚华笑答,他以此表明,招行还要不断加油以跑更远的路。

  一年后的2003年,则是中国保险业的上市元年。中国人保、中国人寿相继以中国最大的财产险公司和中国最大的寿险公司在香港上市。平安也同样谋求上市,但马明哲强调集团整体登陆资本市场,由于引进了外资战略投资者,管理团队中又有熟悉海外资本市场和投资者的人脉,加之此前人保、人寿在香港上市投石问路,平安赴港上市,水到渠成。

  2004年,马蔚华在招行A股上市两周年时全面诠释了招商银行的国际化进程:国际化是每家银行都要面对的事情,国际化的概念包括股东的国际化、机构的国际化、业务品质的国际化;而归根到底是管理的国际化。国际化概念的要素是管理制度、管理内容、风险控制水准要与国际最先进的水准靠拢。

  此时,招行已推出高端个人理财品牌——“金葵花”理财产品和服务体系,发行了国内首张双币标准信用卡,并在短时期内使发卡量和用卡率都领先于市场平均水平。招行羽翼初丰,到境外上市已经有了足够分量的“眼球”故事。

  2004年6月,平安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挂牌。那一次,虽然经过了艰苦路演,但平安在香港上市时,中国概念股还处于低迷时期。2004年6月24日10点,马明哲在电子交易操作界面上输入了2318的股票代码,屏幕上出现开市价及第一笔交易:10.50元,高于招股价10.33元。那是马明哲领导的平安正式面对国际投资者的开始。马明哲用一句歌名回答记者的问题:“股价起落很正常,我们是潇洒走一回。”

    相关报道:

    马明哲:平安出海一场游戏一场梦

    打开马明哲的心扉

    马明哲:一家独大的终结者

    保监会对五大险企高管限薪 避免马明哲式高薪

    招行行长马蔚华:中资银行国际化方向不能改变

    马蔚华:银行对困难企业信贷不应简单惜停拒断

    马蔚华:共度寒冬银行和企业要相依偎

    【三十而立·商业榜】马蔚华:低调的交际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