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国际期货交易所会议会谈环节(4)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8日 18:34 新浪财经

  主持人:我们郑交所是不是也是这样的情况?

  汪琛德:谢谢主持人,我们的产品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宗商品,政策性比较强,前面有几位老总都谈到,国内对期货市场的管制还是比较多一些,因为特别是涉及到国计民生的产品,今年我们交易所,特别是南方受到冰雪灾后之后,这个白糖的交易量上升得很快,现在国内交易量最大的品种,也是我们交易所的当家品种,白糖这个品种之所以能发展这么快,一个是市场基础比较好,再一个就是说,它原来有这种OTC市场,或者叫电子撮合市场,有这种交易的基础,实际上也是为期货市场变相培育了潜在的投资者,很多的白糖的生产企业,包括贸易商都积极参与白糖的期货交易中来,所以说在机构投资者进入这个市场方面,实际上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昨天我在欢迎宴会上跟光大期货公司的老总谈,他们想请我们交易所过去跟光大期货,他们组织一下机构投资者,想跟我们交易所进行类似的恳谈会,谈到怎么样更多吸引这种金融的机构投资者进入到期货市场,因为我们国内对这种机构投资者的理解,特别是期货市场跟证券市场不一样,我们把大型的现货企业也算机构投资者,下一步我们除了在保持这一块稳步发展的同时,我们更多能引进金融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实际上从国外的经验看,这实际上也是期货市场不断发展壮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推动因素,当然在目前,还是说政策方面还存在障碍,但是我想这是一个方向,因为现在不少银行都推出了这种理财产品,比如说像交行有这个农情五号,跟农产品指数挂钩的产品,我想像交通银行这种产品,怎么规避银行的风险,确实也需要有一个渠道参与到商品的保值中来,实际上这也反应了市场这种不断的融合,或者混业经营这样一个趋势,我们交易所,特别是棉花、PTA,应该说是机构投资者,特别是大型的现货企业应该占的比例非常高,从持仓和仓单量的比上也能看得比较明显,我想谈一下为什么这几年商品期货的金融属性被大家强调得很多,实际上我们看一下期货市场的本质,期货市场的本质,抽象一些讲的话,实际上是一种非常优良的信息收集、加工集反应机制,另外一个功能就是规避风险,实际上又是一种利用期货市场价格的联动性,包括到期的合约交割的聚合机制,又是一种非常卓有成效的风险规避的机制,这样抽象一下的话,我们就可以看,实际上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本质上并没有大的差别,因为投资者参与商品期货市场的交易,他实际上是一种金融行为,它不是一种贸易行为,我们看投机者参与商品期货市场,关注的是价差,实际上跟具体的商品没有关系,对他来说可能就是某一种特定商品只是一种符号,套期保值者,当然他跟现货市场发生联系,实际上我们理论上认为的套期保值者,他不是要跟现货市场发生联系的,他是利用两个市场之间的平行关系,最后规避掉这种风险,实际上这就是说这几年商品期货的金融属性被提及这么多,我想一个是全球的这种流动性过剩,因为全球化之后,西方发达国家这种产业资本,他没有地方去了,只有说投资,变成投资,到金融市场,全球流动性非常过剩,反应出这样一种趋势,再一个实际上国内也存在这种问题,国内的投资渠道比较狭窄,也有一些比如说在证券市场上的资金,也想进入到期货市场,获得这种资金的增值,和这种保值,实际上这反应了人们对这种商品期货市场,甚至对期货市场核心功能的一个认识不断深入,逐渐摆脱了这种商品具体的微观因素,比如供求因素对它的具体影响,越来越走向了抽象,所以说这几年我感觉到商品市场为什么能得到大家这么重视,比如说未来我们发展一个产品,上午也提到,鲍建平下午也提到,研究这种商品指数,实际上我们看一看,商品指数更加脱离了这种商品的具体的供求关系的属性,更多是跟CPI相关,反应了商品的这种功能的金融属性,当然如果我们以后推出这种商品期货的期权,实际上我们看,它的这种商品属性就更加弱了,因为商品期货期权实际上是一种权利,我可以行使,也可以放弃,看你是否对我有利,再一个我们商品期货期权的定价,跟无风险的利率,跟时间因素挂钩,当然期货价格的影响,实际上只是影响定价的因素之一,也反映了商品的金融属性,未来将是在不断地增强的趋势。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