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理财周报]CPI 政策面 供求关系是大盘真正企稳的三大先决条件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4日 09:20 文华财经

  文华财经(编辑整理 王亚男)--据理财周报3月24日报道,相信本周的股市行情会令很多投资者难忘。不管是周一、周二的暴跌,还是周四的大幅震荡,无不让人有心惊肉跳之感。

  

    好在几经反复之后,市场似乎有所企稳,让近期一直备受煎熬的投资者稍稍松了一口气。但问题是,大盘是否真的稳住了?股市如果要有效摆脱近半年的下跌,又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来配合?

  

    客观而言,时下股市的激烈震荡,并不是一种市场常态,它更多是由于在特殊条件下,多空力量平衡被瞬间打破后市场所作出的反应。其中也体现了一些投资者情绪化操作的因素。从这个角度来说,时下的市场,不管呈现出什么样的走势特征,都很难认为是真正企稳了。想要行情稳住,显然还需要一些条件来配合。

  

    条件之一:CPI指数回落

  

    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如果说股市从6100点开始的回落具有明显的挤泡沫成份的话,那么到大盘下跌到4000点以下、依然有不少机构重仓蓝筹股被无情地抛售,就不能简单地用“价值回归”来解释。

  

    事实上,在这个时候,很多投资者关注的不仅仅是相关股票当前的投资价值(应该说它们确实很明显),而是其未来的发展。这里的思维逻辑是,如果CPI指数继续上升,政府必然动用更为严厉的政策进行调控,而无论是使用货币政策工具还是进行行政干预(哪怕只是临时性的),毫无疑问都会对企业的效益产生负面影响,即把通胀的压力让企业来承担。

  

    另外,要抑制通胀,就必须抑制投资、控制信贷、降低经济增速。无论是从什么角度来说,当CPI指数不断上升,并且已经形成事实上的高通胀局面时,投资者很难对后市形成稳定预期,必然也会对行情的演绎持较为悲观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当前看上去较低的市盈率,不足以吸引投资者。

  

    道理很简单,买股票就是买未来。如果未来不好,那么是没有人会来买股票的。今年1月份的CPI指数是7.1%,2月份是8.7%,这样的数字公布出来,市场当然会恐慌。因为人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高通胀压力,对高通胀的预期也在强化。

  

    恐慌之下,股市超跌严重。一旦跌过头了,那么也就有了反弹的机会。目前来看,就已经形成这种反弹。但以投资者现在的心态来说,基本上还是从短线操作的角度着手——因为股市超跌了,价格过低,所以入场抢反弹。既然是反弹,那么高度自然是有限的,也就不可能形成大的行情。万一接下去CPI指数继续创新高,那么在市场预期进一步改变的情况下,行情就必然会再度大幅下跌。

  

    从上述角度出发,现在还不能说股市已经基本企稳。相反,如果从3月份起CPI指数涨幅开始下降,那么自然会给投资者以完全不同的预期。一旦这个影响股市的重大负面因素被改变,大盘无疑会受到极大的正面提振。

  

    那么,对于今年CPI指数应该有什么样的预期呢?在最近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中央提出今年的CPI控制指标是4.8%,这与去年全年平均水平相同,且比目前的银行利率高出不少。但是与今年1、2月份7.9%的平均水平来说,明显要低出不少。如果全年CPI指数能够达到预期控制目标,那么可以预期在接下去的一段时间,CPI指数将开始回落,到了下半年更会明显回落,估计要低于3%。

  

    从有关部门的分析来看,今年新增的涨价因素将推动CPI指数上涨1.5%,去年的“翘尾”因素会拉高CPI指数3.3%。这样算来,全年CPI指数控制在4.8%以内有可能。若果真如此,股市真正企稳乃至上涨,应该说是有较为充分的理由。当然,现在人们对此还只能是有所期望,尚不能将其作为确认的目标。也因为这样,我们把CPI涨幅的回落,作为股市能够真正企稳的前提条件。现在看来,出现这种状况的可能是存在的,3月份的CPI指数环比有望出现回落。这样一来,投资者无疑可以对股市的未来走势感到某些乐观了。

  

    条件之二:政策有所调整

  

    CPI指数的回落,固然能够化解股市运行的一大负面因素,但如果只有这一点,恐怕还不足以让市场全然走好。为什么?客观而言,现在的投资者对管理层的股市政策,还是有所担忧。

  

    一个简单的事实是,最近市场各界对降低交易成本,特别是调降印花税反映强烈。从上到下,舆论几乎一边倒。这种状况,在过去从来没有出现过。实际上,大家也都很清楚,降低印花税不可能改变市场运行的大趋势,投资者由此减少的交易成本,相对于限售股解禁、新股IPO以及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来说,并不成比例。

  

    尽管如此,大家还是热切希望降低印花税。个中原因在于印花税实际上代表了一种股市政策。“5?30”前,市场很火爆,特别是绩差股借助题材被大肆炒作,市场换手率奇高,投机气氛很重。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层断然决定提高印花税,以此来打击过度投机。虽然此举在社会上一直有不同的看法,但客观而言它所表达出管理层对当时市场的不安与担忧,还是为广大投资者接受。

  

    问题是,如今的股市已经跌到去年“5?30”之前的水平了,而且不但个股炒作被抑制,即便是蓝筹股也大幅度向下破位。这种状况管理层是否也感到不安呢?有没有担忧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那么就存在通过调整政策来影响市场的必要。如果说提高印花税抑制了市场,那么调降印花税将提振市场——即便这种调整的本身作用有限。印花税若调整,这种政策导向将长期地发挥作用。客观来看,我国股市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个政策市,既然如此,也就避免不了投资者对政策的依赖。在目前的市场状况下,人们的确希望得到政策的呵护。

  

    就目前管理层的股市政策来说,可以调整的空间还很大,并不局限于印花税。而且,一些政策已经提出来了,但一直没有落实。因此这方面的调整不但是相关制度的改变,还包括已有政策的落实。

  

    对于市场反感、实际效果也并不理想的无上限再融资政策,恐怕就应该考虑进行必要的调整。而融资融券说了几年了,现在是否能够加快落实呢?如果整个政策环境有利于股市、政策调整的倾向对股市构成利多,投资者的热情将被自然激发,同时对于大盘成功地构筑底部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就目前情况来看,恐怕这也是市场企稳的一大前提。

  

    条件之三:供求相对平衡

  

    如果仅就股市本身来说,影响其走势的最直接因素不是别的,应该是供求关系。CPI指数也好、股市政策也好,它们都是通过影响供求关系来影响市场。

  

    今年以来股市之所以会一路下跌,其中很大的一个问题就出在供求关系上。本来大家对今年的限售股解禁就有不小的担忧,因为毕竟数量太大了,譬如今年2、3月份就达到每个月约4000亿元市值的水平。雪上加霜的是,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平安(601318)、浦发银行(600000)等很不合时宜地推出了再融资计划。特别是中国平安的再融资计划,按初始数据计算的数量高达1500亿元以上,这不能不惊动市场。

  

    这个时候,大家考虑的就不仅仅是中国平安的问题了。如果这种先例一开,别的公司同样也能推出再融资,有了钱谁不会用?如此这般,市场怎么能够接受呢?而且,中国平安这个显然不为市场欢迎的再融资方案,居然能够以高票获得通过。这里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更令普通投资者寒心。当大家意识到在这场博弈中普通投资者是如此弱小、以至根本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时,“用脚投票”就成为无奈的选择,下跌因此成为必然。

  

    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平衡供求关系,稳定市场。在这里,控制股票扩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股票的供应控制住了,才能够让大盘真正企稳,并且吸引新的投资者进入,资金扩容才有望实现。人们注意到,最近管理层在这方面颇为动脑筋,证监会有关人士对再融资问题两次发表谈话,特别在最近,具体讲到再融资方案的“必要性、可行性、合规性以及市场接受情况”,均包括在管理层的审核标准中。此举的确可以认为是在控制无节制的再融资。应该说,限售股解禁是既定的,不可能再进行节奏调整,而IPO与再融资则可以随机而行,客观上这也是市场化的做法。

  

    控制了股票的超速扩容,那么市场也就能够喘上一口气,无疑有利于行情的企稳。所以,广义上的股票供求平衡,就特定范围来说对股票扩容予以必要的限制,将是大盘改变走势的重要基础。

  

    从去年10月份股市见顶回落开始,大盘调整已经快半年了,幅度很大,投资者要求在避免“大起”的同时避免“大落”的呼声日渐高涨。相信在以上所提出的三个条件逐步具备后,股市将真正企稳,结束长时间的下跌,走出理性的上涨行情。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