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跳转到正文内容

聚焦基金法修订审议:四载艰辛 十大看点

  “制度变革的转折点终将来临,而这至少将引导行业未来5年发展甚至更长的时间。”一位全程参与《基金法》修订工作的专家感慨道。

  就在6月,《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草案)在几经“打磨”后终于走上了审议程序,而在“一读”之后修订草案首次公开问世并向全社会征求意见。

  不论谓之“行业的觉悟”抑或“现实的倒逼”,《基金法》修改已经走到台前。据权威人士透露,修订草案将最快在8月份进入“二读”程序,而目前正是倾听来自行业声音的时刻。

  ⊙本报记者 涂艳

  一个名分的猜想

  关于“阳光私募”这个名词,业内一直认为是极具特色的矛盾结合体。国内的公私募基金在没有找到自己的“组织”之前,却有着一个看似阳光的身份。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这部分以不公开方式募集却有着上千亿元规模的“类基金”终将有机会纳入法律监管。

  草案在总则第二条明确将非公开募集基金纳入调整范围,并明确其证券投资,包括买卖或持有股票、证券或国务院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证券及衍生品。

  “大改”的思路虽然最终成文并上会,但在草案讨论和征求意见过程中,关于私募基金是否该纳入监管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有意见认为,对这部分机构和投资活动依据《公司法》或《合伙企业法》进行公示注册及运作即可。

  然而,如今资产管理行业已经进入百花齐放的多元化时代,以制度优势为特征的竞争机制已经不能再为公募基金遮风挡雨,最终私募基金能顺利在法律上正名或是多数执业者的期盼。

  “基金法修订的实际意义,在于打破公募基金在发行资格上的垄断,不仅金融机构,一般投资管理人也可以发行公募,成为公募的股东。”参与修法的私募基金的唯一代表、上海睿信投资董事长李振宁认为。

  格雷投资总经理张可兴(微博)认为:“我们非常欢迎纳入监管,同时双手赞成建立公平、开放的市场,否则私募基金发展的空间非常有限。”在他看来,对于基金管理人,太松或太严的监管都将不利于市场主体的培育,只有公平的竞争环境才能给目前都陷入发展瓶颈的公募和私募基金打上一剂强心针。

  然而,关于这种“类基金”纳入监管后的处境,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了各种担忧。“立法初衷是好的,但具体的细则还得看监管部门的规章制度,我们不希望被管得太死。”一位南京的私募基金合伙人表示。

  借鉴国外的经验,私募基金此前更多的是行业自律,法律不对之进行门槛或规则上的限制。而在金融危机过后,包括欧洲和美国在内的多个国家都加强了宏观审慎的监管措施。

  而此次修订草案也正是基于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和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考虑,对非公开募集基金纳入了监管范围。

  然而,在法律的背后,执业者仍然面临着信托账户开户的烦恼。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次草案并未提及,而这也是行业内私募基金普遍面临的发行通畅问题。

  “百万以上的账户遍地都是,然而这部分费用是由客户承担,如果初期发行规模仅有三千万,那么可以想象最终的收益中至少要有3%被扣除。而如果发行过亿,这部分成本又更好消化。”北京一位私募基金的总经理告诉记者。

  对此,有参与修法的专家分析,账户问题并非法律层面需要解决的问题,具体操作上可以另辟蹊径。他表示,目前出现的有限合伙形式的私募基金则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也正是此次草案中新增的基金组织形式的一种——无限责任型的探索。

  而对于私募基金将来可以发行公募产品也备受行业热议,在星石投资市场部总监刘畅看来,“打造风格化的产品、做纯粹的投资管理人才是私募基金的长远之计。私募基金业务必须和其他主体一样,尊重和适应游戏规则。”

  目前基金公司的业务现状是,先“公募”后“私募”(一对一、一对多特定资产管理业务),这与境外成熟市场资产管理公司先做私募,再做公募的做法不一致。因此,在某修订小组成员看来,先给私募牌照,后依据其经营合规、内控和投资管理能力再考虑是否给予公募牌照,更符合资产管理行业的特点和规律。

  从“核准”向“注册”进发

  “公募基金多年来市场化的呼声终将在法律层面得到确认。”一位老十家基金公司在任10年之久的副总经理感慨。

  此次基金法修订的另一大看点在于,基金募集的管理方式由“核准制”修改为“注册制”,而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要求监管机构在做出行政许可时做出实质性判断;而后者则要求仅用合规性形式进行审核。

  “此前基金公司递交新品申请需要经过很多个部门,监管机构也需要根据市场控制新基金发行的节奏,多通道开放后很多公司抱着不掉队的思路更是滥用发行渠道,产品的盲目上线给自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信达澳银基金公司北京分公司人士分析。

  目前,国内基金只数突破一千只,而基金产品创新更是步伐加快。在在监管部门“放松管制,加强监管”的思路下,此前已有一系列制度与公募基金的市场化呼应。

  例如,今年3月2日证监会基金部下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基金分类审核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基金公司通过境内基金通道上报产品,不再按照固定收益类基金、主动投资的偏股类基金、指数类股票基金的分类方式分别排队,可以同时上报三只基金的募集申请,三只基金可以是同一类型,也可以是不同类型。

  这是继基金多通道审批开放以来的又一市场化动作。

  好买基金认为,“注册制”所表现出的价值观念反映了市场经济的自由性、高效性以及政府管理经济的规范性,因而是与市场经济相吻合的基金发行制度。同时,严格的信息披露,增加了基金公司的透明度,也有利于投资者进行谨慎的投资判断。

  也因此,从法律上确认“注册制”将改变以往申请人不能根据市场情况和投资者需求及时推出产品的尴尬。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微博)认为,改为“注册制”使基金公司可以灵活地应对市场,根据市场需求研发基金产品。尤其对一些有实力的基金公司来讲,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海通证券首席基金分析师娄静也认为,基金产品的募集申请在立法中正式由“核准制”向“注册制”转变,基金产品的行政审批权进一步放开。“注册制”的实现有助于改善基金公司竞相发行新基金以扩大管理规模,而不重视基金发行质量的现实,简化了新基金发行程序,节约了新基金审核时间和成本。

  聪明的维权——理事会基金

  “在关于基金组织形式上,草案颇有创意且聪明地创设了理事会基金,而他是与契约性基金本质上相同,操作方式不同的信托性资金集合体。”证监会基金部的一位官员解读。

  确实,在去年基金法修订的征求意见稿中,我们仅看到了公司型基金和有限合伙型这两种新的基金组织形式。而在本次全文公布的修订草案中,前两者分别被“理事会”基金和“无限责任型”基金替代。

  “理事会相当于公司中的董事会,是对基金内部治理结构有所强化增设的一个意思表达机构。”有专家解读。而包括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理事会型基金的理事会都不得直接参与或者干涉基金的日常投资管理活动。

  确实,在过往的十余年当中,因基金管理人违规操作、技术故障等给基金财产或基金持有人造成损失并不少见,虽然也有公司主动承担责任并给予持有人相关补偿,但事实上仍然欠缺强制惩罚措施。

  “公募基金对投资者的法定保护机制较少,有必要借鉴公司内部治理的相关规定加以强化。一些特殊性质的公募基金如房地产投资基金,其自身运作特征与上市公司更为相似,也难以采用契约型的组织形式。”北京的一位基金公司产品总监认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 新闻日本将暂时召驻华大使回国汇报中国情况
  • 体育中超-雅库布首秀争议破门富力1-0恒大
  • 娱乐史泰龙长子暴毙 曾与父亲合演两部电影
  • 财经鸿道撤销裁决申请被驳回 王老吉终归广药
  • 科技混战手机优惠券:盈利能力极低 洗牌开始
  • 博客熊丙奇:玩招生花招只会加速高校的破产
  • 读书中日第一战:让日军绝迹亚洲大陆近千年
  • 教育深度观察:“在家上学”是叛离还是回归
  • 育儿微评:谁来保护被充气泵击穿的13岁少年
  • 健康独家解读:放射性钋中毒有哪些表现
  • 女性6招让眼影整天不晕染 10元超好用瘦身工具
  • 尚品8款奥运精准时计 揭秘天价酒投资法门
  • 星座测你好运藏哪了 周刊:千钧一发的一周
  • 收藏港澳文交所被指骗钱 文交所洗牌众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