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态各异 成都基民有喜有悲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5日 09:32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随着大盘不断探底,开放式基金今年以来已经全部告亏,截至3月18日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在286只非货币基金产品中,91只基金已经跌破1元面值。面对不断缩水的净值,不少心理防线失守的基民已经选择了离场,有的基民则抱定“不割肉就是胜利”的心态坚持,更多基民还徘徊在走与留的边缘。 故事1 心态平和投资专一 4万变成18万 李向阳是较早接触基金的人之一,2004年,他就开始关注基金的发展。凭着对新型投资产品的兴趣以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看好,他拿出2万元买了2004年7月首发的华夏大盘精选。 当时大盘只有一千多点,是股市最低迷的时候,基金也特别难卖。李向阳是在一家比较熟悉的券商那里买的。“那券商特别高兴,主动请我喝咖啡,还把基金认购手续费退给了我。” 买入后李向阳很少关注自己的基金,十天半个月才看次净值。结果每次都大受打击,净值有一年半的时间总是徘徊在1元左右。这并没有影响他的信心,2005年底,他又买入了2万元的某股票型基金。“我买基金的钱都是闲钱,心态比较好,不会三天两头去看净值,也不会经常更换或赎回。”目前,他最初投入基金的4万元,已经增值到18万左右。 故事2 不了解境外市场抢购QDII损失大 “跌停、跌停、还是跌停!”去年“5·30”,股民张贤的股票一连挨了4个跌停板。看着身边的股民都唉声叹气,基民反倒镇定自若,她赎回所有的股票开始研究基金。 当时基金投资已经非常火热,每只新基金发行都要排队才能买到,而且还要按比例配售。投资境外资本市场QDII基金发行时,很多人一听全球概念,更是一窝蜂的排队申购。张贤并不了解海外资本市场,也重仓认购了1万份的嘉实海外中国股票基金。当时感觉特别好,朋友们都打趣说她的资产配置全球化了。 谁知,去年发行成立的几只QDII基金一成立便“争先恐后”的下跌,张贤购买的那只目前已经从1元跌到了6毛多,损失惨重。张贤说,投资A股市场的基金,投资者还能清楚感觉到它的涨跌原由,“而我们对海外市场这么陌生,只能眼巴巴的看着QDII不断缩水,纯粹是看运气,太盲目了!” 故事3 定投时开时关基民晕头转向 “买吧,买吧!”“买哪只啊?”“随便哪只,现在这行情,闭着眼买也赚钱。”去年,刘英手握着10万元资金,看着身边的朋友都风风火火地开始了基金投资,她也想分一杯羹,又苦于不懂行情。专业人士给她介绍了基金定投,表示这种方式是不论市场行情如何波动都会定期买入固定金额的基金,当基金净值走高时,买进的份额数较少;而在基金净值走低时,买进的份额较多,即自动形成了逢高减筹、逢低加码的投资方式。 去年9月,刘英做了一只混合型基金的定投,两个月后,股市的调整引起基金净值的波动,刘英暗自庆幸,幸好是做的定投分批买入。谁知上网一查,她发现自己10月和11月都没有定期买入。到银行咨询后才知道,原来该基金10月份起停止申购,定投业务也同时关闭了。一直到12月,这只基金重新打开申购,刘英的定投才又开始每月为她买进基金。 今年3月,刘英发现,这个月该基金又没有按时为她完成定投。“难道又停了?定投的目的就是分散风险,如果老是这样开开关关,定投还有什么意义呢?” 故事4 转换折腾赔了夫人又折兵 周晓波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去年开始,他发现银行里咨询基金的人越来越多,也开始关注起来。在银行经理的推荐下,去年4月起,他把自己平时父母给的5万元“创业金”分批买入了3只股票型基金。 5万元基金很快为他赚了近4000元,看着不断增加的财富,周晓波兴奋不已,“还创业干嘛?买基金也能发财。”他的致富梦很快被风险给吹醒了,11月开始的震荡行情,让他的 “赢利”在一个半月内给跌没了。 12月中旬,周晓波扛不住了,把3万元基金转换成货币基金,另外再赎回了1万元。刚转换了不到一个月,行情开始回暖,他剩下的1万元股票基金很快又为他赚了近1千元。周晓波赶紧把货币基金转回股票基金,又把赎回的钱全部投了进去。来回倒腾让周晓波损失了一笔不小的手续费。 今年2月,股市又开始了新一轮的震荡。他目前已经赔了5000多元了,“转还是不转”,这是目前最令周晓波头痛的问题。 (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 见习记者郑常莉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