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解决小微、民企融资问题需从盘活存量入手

银保监会:解决小微、民企融资问题需从盘活存量入手
2018年09月21日 16:31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9月21日消息,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今日下午在京召开主题为“银保监会进一步提升银行业和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新闻发布会。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肖远企、贾飚出席发布会并介绍了相关情况。

  肖远企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银保监会从今年年初以来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形式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对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充分的研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取得了一些效果。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是盘活存量,第二是用好增量,第三是短期窗口指导和中长期机制建设结合。

  以下为问答实录:

  记者:您好,我是人民日报全媒体记者。近期,金融监管部门持续疏通货币信贷传导机制,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加强小微和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政策措施。例如,上月银保监会印发了76号文,要求“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强化小微企业、三农、民营企业等金融服务”。目前政策效果如何?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基层激励机制尤为重要,76号文也要求“建立容错纠错机制,落实尽职免责要求,激发员工做好金融服务特别是普惠金融服务的能动性”。各家银行有没有实际举措,能不能解决不敢贷不愿贷问题?银保监会会不会进一步出台细则,在监管指标上予以正向激励?谢谢。

  肖远企:谢谢你这个问题,这个问题非常重要,现在各方都很关注和关心。银保监会从今年年初以来一直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形式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对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充分的研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取得了一些效果,主要是这几个方面:

  第一是盘活存量。从盘活存量上入手,盘活存量体现在“挤”“腾”“挖”这三个字:

  “挤”就是挤出信贷资源,把它用于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具体怎么挤:一是从过度授信的大企业中挤,对大型企业存在多头授信,过度授信,占用过多的信贷资源,把从大企业过多的信贷资源挤出一部分用于小微和民营企业。二是从“僵尸企业”中挤。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坚决退出“僵尸企业”,不再给僵尸企业提供信贷资金。三是从通道占用的资金中挤。去年以来我们规范市场秩序的一个重点就是减少通道,把通道占用的脱实向虚的资金挤压出来,再把这些资金用于支持实体经济。

  “腾”,就是腾出更多的信贷资源用于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具体是:一是加大银行机构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通过现金清收,核销、批量转让等方式把不良资产清理出去,可以腾出更多的新的信贷空间,再把这些空间投放到小微和民营企业,以及制造业、高新战略性产业里面去。如,1-8月份银行业金融机构已经处置了8000多亿元不良资产,腾出了很多信贷空间。二是通过债转股的形式腾。将对企业的信贷资金通过债转股,转为债转股实施公司对企业的持股,银行由此腾出相应的信贷空间。截至目前,债转股签约金额已经有1.7万亿元。

  “挖”,就是挖银行保险机构的潜力。通过向管理要效益,通过银行保险自身管理水平的提升来挖掘内部的潜力,盘活存量资金。以上是盘活存量方面。

  第二是用好增量。在用好增量方面我们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刚才记者提问时提到了76号文,里面就有很多体现。具体是:一是要疏通货币信贷传导机制,把淤积在金融体系内部的资金以最快的速度,合理的成本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二是要整合内部资源,特别是资金资源,银行保险资金尽量向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倾斜。在量上倾斜就是增加占比。在成本上倾斜,就是银行内部转移定价(FTP),要给予优惠,压低成本,特别是压低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成本。三是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把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用在实体经济真正需要的地方。特别是对那些暂时遇到困难,但又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还有目前受到贸易摩擦影响的这些企业,向这些倾斜,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这是从用好增量这个角度。

  第三是短期窗口指导和中长期机制建设结合。一方面,对小微企业,我们提出“两增两控”这样一个目标。所谓“两增”就是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今年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贷款平均增速0.3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的户数不能低于同期的户数,两增的目标都实现了。“两控”,第一个控是合理控制成本,我们要求大中型银行带头发挥“头雁效应”,制定自身对小微企业利率目标,压降成本。另外一个“控”就是要控制风险,控制贷款质量水平。对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要求银行机构不要盲目地抽贷、压贷和断贷,要帮助他们,形成“银企命运共同体”,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这是通过监管的窗口指导。

  另一方面,我们非常注重长效机制建设,通过长效机制建设来稳定,甚至增加对小微和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这两个机制分别是:联合授信机制和债权人委员会机制。银行通过建立联合授信机制,共同对企业融资需求进行把脉与讨论,然后给予合理的资金支持,防止企业盲目扩张,特别防止企业到不熟悉、非核心主业的领域扩张,帮助企业合理控制杠杆率,避免推高杠杆率加大债务负担。债权人委员会的作用主要是帮助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让债权人形成合力,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大家可能也看到了,也报道过,有一些大型的民营企业,还有国有企业,通过债权人委员会这个机制进行相应的重组、债权谈判,实现浴火重生,经营开始向好和稳的方向发展。

  除此以外,银保监会很注重让银行建立“敢贷、愿贷和能贷”的长效机制。所谓“敢贷”,是要求银行建立尽职免责和纠错容错机制。一些小微企业缺乏担保,现金流不够稳定,再加上抵御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很多银行员工,特别是信贷员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同时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比较高,一般来说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比平均不良率高出几个百分点,一些银行员工怕问责,存在不敢贷的心理。所以,为打消他们这些顾虑,我们要求银行要加大尽职免责、纠错容错制度建设,制度要清楚,要讲的非常明白,不合理条款要修订,没有制定的要加快制定。

  所谓“能贷”,就是要有足够资源,包括信贷和资金等,向小微和民营企业倾斜,使银行能够贷。同时,也要让银行内部员工有足够的能力来发现新的增长点,发现这些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为这些企业服务。所谓的“愿贷”,主要是从激励机制上入手。激励机制包括对考核体系的重新审视、梳理和修订,要让做小微和民营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以及其他方面的员工能够跟从事其他金融业务的员工一视同仁,享受与他们所付出的精力,所承担的责任相匹配的激励措施。因为做小微企业贷款相对来说更加辛苦,小微单笔金额都比较小,不像做大企业,单笔金额比较大。而且小微企业大多分散在街头巷尾,分布在田间地头,需要信贷员去实地看,去实地跑,他们花费的时间、精力、付出的成本都比较高,所以要让他们有这个积极性、能动性,考核“指挥棒”办法要确保这一点。

  记者:您好,我是经济日报记者。去杠杆是实体经济和金融部门今年的一大关键词,银保监会也大力推行金融去杠杆举措。但随着近期社会融资规模等实体经济形势变化,有观点认为宏观政策应该或者已经发生转向,通过积极财政政策和信贷投放对实体经济“放水”。银保监会怎么看待近期社会融资规模变化?是否相应调整甚至放松相关监管要求?谢谢。

  肖远企:社会融资规模这几个月确实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我们也在密切关注分析,采取了相应措施,推动社会融资规模保持稳定。你刚才问的问题非常好,严监管这个方向我们一直坚持,并没有放松,并没有像市场上有的观点认为的有放松。治乱象、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以及处置高风险金融机构和高风险业务,无论从制度、政策还是具体的监管措施和监管行动方面我们都不会放松,也不可能放松,要确保金融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确保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减。

  另外一方面,我们注意到社会融资规模在5、6月份出现了比较大的波动,这里面有很多原因,市场和媒体也有文章分析报道。银保监会注重表外融资结构优化。举个例子,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在6、7月份有所下降,不是总量下降,而是增速下降,但7、8月份下降速度明显降低。对表外业务的治理,我们从一开始就一直采取有保有压的方针,表外业务是银行机构本身一个很正常的业务,我们对表外业务的整治不是把表外业务一定要强行回到表内去,不是一味地要它回表,我们整治的对象是在通道里面空转的表外业务,监管的重点是进行结构性的优化,有保有压,压是压加通道的表外业务,把资金从通道里面挤出来,让它能够进入实体经济,而不是在金融体系内空转。

  从今年以来到现在,八个多月时间,信托贷款压缩的部分约80%都是通道内的业务,不是通道的信托贷款,不降反增,符合我们最初的预期,也符合我们政策最初想达到的目的。委托贷款也一样,委托贷款下降最多的也是金融机构之间的委托贷款,非金融企业的委托贷款也是下降的比较少,所以我们对表外业务这种规范主要是要把通道压缩,直接用于实体经济不但不压缩,还要鼓励,当然还是要规范发展。 通过这些措施,保持了社会融资规模的基本稳定,特别是7、8月份以来,我们又采取了新的措施,来保持社融的稳定。当然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本身也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银行业金融机构有一些投入到实体经济的资金没有纳入社融统计。

  举一个例子,比如说资产证券化,过去资产证券化没有纳入社融统计,今年7月份央行将信贷资产证券化统计进去了,但是还有一部分资产证券化没有统计进去,例如企业的资产证券化,企业的ABN等,这些产品绝大部分是由银行保险机构持有。还有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也都没有统计进去。这些资金都是从银行流向实体经济,投向了实体经济,所以在统计口径上还可以做一些优化,这样可以更全面地反映社会融资的情况。谢谢。

  记者:您好,我是中国经营报记者。请问肖主任,最近市场认为监管有放水的趋势,您怎么看?谢谢。

  肖远企:不能说是监管放水,我们一直坚持“开正门”,可能大家“开正门”理解为放水。过去一段时间,大家更多关注的是我们治乱象,治理规范,压降风险,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等,我们确实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尽量堵住“旁门”,但这需要一个过程,不能说“旁门”都堵住了,旁门歪道、旁门邪道还有,我们堵“旁门”的决心肯定不会变。但在堵旁门的时候肯定要“开正门”,不能只讲一个方面,要让金融机构旁门越开越小,正门越来越大,要培养新的发展点、新的增长点、新的盈利点,我们采取了一些政策措施。比如说,今年调整了银行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过去150%调整为120%-150%,弹性掌握,这就是一个开正门的措施。还有,我刚才介绍的给银行创造更多的处置、核销不良贷款的条件,债转股,以及鼓励银行更多的补充资本,创造更多的资本工具。补充资本既是防风险,增强对金融机构信心的一个手段,是提高金融机构抵御风险能力的一个举措。同时,补充资本也是提升金融机构能够更多的、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举措。如果资本补充不及时,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只会有心无力。所以,我们鼓励银行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补充资本,既提高抵御风险能力,同时也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这些其实都是开正门的措施,而不是放松监管。谢谢!

  记者:您好,我是中国保险报记者。我有一个关于保险资金的问题,请问一下保险资金目前在海外投资的整体情况是怎么样的?是不是做出了一些重大的调整?谢谢。

  贾飙:我介绍一下有关保险资金的监管情况。2017年,商务部、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和银保监会一起发了一个文,确定了我们境外投资的一些基本原则,即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银保监会一方面支持那些符合国家战略和产业政策的企业“走出去”,开展境外投资活动,同时我们也对那些少数保险机构开展激进的境外投资和盲目的境外投资,进行严厉地查处。从目前情况来看,保险资金境外投资基本稳定,截至7月末,保险资金境外投资余额约774亿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大约是5100亿人民币。总的情况来看,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目前是比较平稳的,在具体的投资品种上,传统投资和另类投资基本上能够保持一个平分秋色的状态,其中,传统投资的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存款、基金大约占到47%左右,另类投资包括股权投资基金、不动产等大约占到52%,整体上比较健康。长期看,境外投资是保险资金多元化配置的一个重要方向。下一步,我们在加强监管、严防风险的同时,也支持和鼓励保险机构投向符合国家战略和产业政策的方向,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有关的投资活动。我就说这么多。谢谢!

  记者:您好,我是新京报记者。我比较关注“无还本续贷”,请问“无还本续贷”是不是容易滋生道德风险,甚至成为逃废债的方式?对此,银保监会怎么看待?谢谢。

  肖企远:最近,关于无还本续贷引起了一些误会。其实在2014年,2015年,特别是2014年原银监会发布了《关于完善和创新小微企业贷款服务 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的通知》,里面讲了对流动资金周转贷款到期后仍有融资需求,又临时存在资金困难的小微企业,经其主动申请,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提前按新发放贷款的要求开展贷款调查和评审。符合相关条件和标准的,经银行审核合格后可以办理续贷。8月份我们有一个新闻稿讲了这个无还本续贷,跟原来发的文件政策相比,文字相对精炼,省去了几百个字,所以造成了大家的误读。

  实际上无还本续贷是针对小微企业的,不是讲你借了贷款就不要还本了,不是这个意思,无还本续贷的意思是,一个企业从银行借款快到期的时候,如果这家企业还想继续从银行贷款,我们要求银行在到期之前提前对这家企业进行贷款审查,比如说,原来的贷款9月份到期了,如果这个企业还想继续从银行贷款,我们就要求这家银行可能是4月份、5月份就开始对这家企业向银行提出的贷款申请进行提前审查,不要等8、9月份再来审查,审查的标准要按照新发放贷款的标准。如果这个企业符合银行的贷款标准,那么,9月份贷款到期时,银行9月份就继续跟这家企业续贷,之间没有时间差。过去有时间差,如果贷款9月份到期,银行在8月份甚至9月份才开始审贷,时间来不及,可能最后审完以后,10月份或者11月份才能对企业续贷,中间的时间差就有一两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如果存在这个时间差,这家企业就可能要到其他银行,甚至一些小贷公司,或者高利贷的机构获取资金,来应付短期的资金周转。对小微企业来说,成本就比较高。所以,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求银行提前审贷,减少、压降贷款的时间间隔,提高资金周转效率,绝对不是说借钱就不要还了,绝对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要求银行提前审贷,审贷的标准是按照正常的贷款流程,按新发放的贷款审核。对存在的误解,我在这里做一个澄清,希望我讲清楚了。谢谢!

  记者:您好,我是新华网记者。我的问题关于非法集资。近期,一些不法分子打着“金融创新”“区块链”旗号,通过发行“虚拟资产”“虚拟货币”等方式进行非法集资,侵害公众合法权益。针对套路繁多的非法集资手段,普通投资者怎样才能避免踏入非法集资“深坑”,保护好自身财产权益?银保监会是否有帮助措施?谢谢。

  肖企远:这个问题大家都比较关注。受各种因素,特别是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当前非法集资案件形势比较严峻。银保监会一直非常重视这个事情,认真履行作为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牵头部门职责,在各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全力配合地方政府,持续推进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各项工作。

  第一,积极推动《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的出台。现在条例还没有出台,我们一直在积极地推动它出台,因为从法律上进行规范非常重要。

  第二,协调地方政府持续地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案件,一有苗头,露头就打,主要是配合地方政府。

  第三,联合其他部委,主要是成员单位,通过各种形式,有的是做广告,比如到新华网做广告,进行风险提示,让投资人不要上当受骗,不要为了高利就去冒自己不能承担的风险。从今年5月份以来,我们在中央电视台也播放了一些公益广告,教育和提醒投资者,采取了很多措施。

  当然,我们也希望投资者能够理性投资,在投资之前多想一想,像非法集资平台提供的所谓“保本高利”产品,要多想一想,三思而后行,想想为什么能够提供高利,为什么能有百分之二三十、百分之四五十的回报,集资是做什么的,能够有这么高的回报,投资者在投资之前一定要想一想,评估产品的风险,评估自己的投资和风险承受能力,进行理性投资,不要盲目,既不要盲目投资,也不要盲目跟从投资。当出现问题的时候,投资者在维权方面也要理性,要依法依规维护整个市场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同时,我们也要求相关的机构,包括金融机构,要尽职尽责维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谢谢!

  记者:您好,我是财经杂志记者。理财新规从7月20号公开征求意见,到现在2个月了,什么时候正式落地,有没有一些变化?另外,有关理财子公司、结构化存款,还有非标转标等相关配套政策文件的进展如何?谢谢。

  肖企远: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已经公开征求意见,银保监会和有关部门一起对收到的意见进行认真分析,合理的意见肯定会充分吸收采纳,确实也根据大家反馈的意见进行了一些修订。其他的配套政策措施,包括你刚才提到的那些,目前都在按计划推进之中。这些配套措施我们也要跟其他的部门进行协调统筹。谢谢!

  记者:您好,我是中国经济网记者。我关注的是前期银保监会出台的金融对外开放政策,请问目前是否有具体落实成效?后续有无进一步政策出台?谢谢。

  肖远企:银行和保险领域的开放措施,力度确实非常大,具体包括四方面15条开放措施。一是取消或放宽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对有的机构,外方股比3年后可以放宽到100%的比例,就是外资持股可以到百分之百。我们特别欢迎在金融方面有专业技术优势的外资公司来投资入股。二是在市场准入方面,也有一些举措,放宽外资机构和业务准入条件。三是扩大外资机构业务范围,比如,允许外国银行分行从事“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业务,放开外资保险经纪公司业务范围等。四是优化外资机构监管规则。总之,开放的政策措施力度非常大,目前已经初见成效。有的外资机构已经作为股东入股到银行保险机构,有的已经设立了法人或分支机构,有的外资银行和保险公司的业务量比过去有较大的增长。当然,这些开放措施完全产生效果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为外方也需要做一些准备,他们也需要做一些市场调研,在设立机构方面也需要做一些文件准备,在业务方面,他们也要熟悉市场,寻找业务点和客户。因此,完全产生效果还需要时间,但是,目前看新的开放措施已经有比较好的开端,效果已经有所显现。

责任编辑:赵子牛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0-09 天风证券 601162 1.79
  • 09-27 蠡湖股份 300694 --
  • 09-27 迈瑞医疗 300760 --
  • 09-26 长城证券 002939 --
  • 09-13 顶固集创 300749 12.22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