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由新浪网主办的“2015年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暨第三届银行业评选颁奖”盛典7月9日在北京举办。作为本届论坛的另外一个重要环节“挑战与升级”金融领袖谈发展主题征文活动,邀请到了多位银行高管、监管层人士、专家学者,围绕着新常态下银行业转型发展等议题撰写文章,剖析金融业当前的热点话题。【我要评论】

  • 分享到:0

文/李庆萍 中信银行行长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一带一路”是我国主动应对全球形势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将成为我国经济未来较长期内的重要增长驱动力,对开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地区及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积极践行“一带一路”战略,既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也是商业银行适应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加快经营转型的重要抓手。

作为中信集团的重要子公司之一,中信银行去年资产规模超过4万亿元,净利润400亿元,境内外网点近1300家,在2014年英国《银行家》杂志评选的全球1000家大银行中,我行总资产排名第48位,位居国内商业银行前列。目前中信银行已成为一家资本实力雄厚、综合服务能力强大、具有广泛市场影响力的国际化、全功能商业银行。面对国家新战略实施的历史机遇,中信银行将依托集团强大的综合经营优势,举全行之力, 贯彻中央“一带一路”战略意图、支持战略实施,突出落实以下四大举措:

一、加强顶层设计 从战略高度融入“一带一路”发展大局

打造最佳综合融资服务银行 助力“一带一路”战略大局
              打造最佳综合融资服务银行 助力“一带一路”战略大局

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是中信银行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近年来,随着金融领域改革的全面推进,加快经营模式转型已成为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课题。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一带一路战略在为沿线经济发展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的同时,也为商业银行加快经营转型提供了重大机遇。

当前,中信银行的转型发展战略逐渐清晰,今年初中信银行制定并实施的《中信银行2015-2017年战略规划》,明确提出把我行建设成为“业务特色鲜明、盈利能力突出、资产质量较好、重点领域领跑的最佳综合融资服务银行”,其核心是坚持创新驱动,依托中信集团金融与实业并举的独特竞争优势,构建强大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培育为客户提供综合化融资服务的能力,全方位满足客户多元化、综合化的金融需求。与此同时,中信银行还成立了产品创新委员会,力促创新;推进海外网点建设,布局国际化;这些改革举措都与“一带一路”战略高度契合。

为切实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对中央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工作的部署,中信银行制定了支持“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规划,具体安排了网络布局、资源配置、重点项目、业务创新等多方面工作。中信银行将在自身发展规划和国家发展战略密切结合的基础上,锐意创新,推进公司金融、金融市场、零售金融“一体两翼”联动,携手集团内子公司,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全方位、多渠道、有特色的参与“一带一路”工作,成为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力银行之一。

二、立足战略项目,提供多元化融资服务

“一带一路”的战略要义之一,就是通过建设开放型经济推动国内经济增长和转型,这将带动一大批战略性项目建设。中信银行将立足国内,放眼国际,结合短期效应与长期规划,多措并举全力投身到“一带一路”建设中,目前中信银行已储备重点项目超过200个,拟融资金额超过4000亿元。

一方面,服务好国内“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建设,紧扣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一带一路”建设重点,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基础设施金融、能源资源金融、新能源金融、生态环保金融、现代农业金融、文化教育金融等方面打造“六大”核心特色业务群,努力形成“业务特色鲜明、重点领域领跑”的局面,发挥金融助推作用和示范效应。譬如在基础设施方面,我们将积极推进中信银行福建长平高速建设项目、中信建设土库曼斯坦铁路客车供货项目、中信重工蒙古国乔巴山火力发电项目等27个重点项目,总投融资金额近900亿元。中信银行将在项目端、资金端、以及连接两者的渠道端加强创新,除了传统的贷款、结算等服务外,加强在投资顾问、财富管理、风险管控等方面的综合化服务,拉动国家战略向纵深发展。

另一方面,通过设立中信银行 “一带一路”基金, 将普惠金融与国家战略相结合, 实现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中信银行“一带一路”基金将参照行业惯例建立市场化、专业化的治理架构,包括投资决策委员会、投资顾问委员会及审计委员会。“一带一路”基金的投资委员会将与中信银行风险控制体系紧密合作、互相借鉴,发挥基金对项目深度介入及银行的网点和信息优势,提高遴选项目的质量,降低业务风险。

设立 “一带一路”基金是中信银行推进“一带一路”大战略的重要举措。中信银行“一带一路”基金采取有限合伙制,按照母基金的方式运作,投资于聚焦“一带一路”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的各类子基金,由子基金与具体项目投资对接,由振华国际财务有限公司(中信银行全资子公司)下属基金管理公司作为基金管理人。根据投向和运作模式的差异,“一带一路”基金可大致分为PPP基金模式、并购基金模式、产业投资基金模式和“走出去”基金模式;同时,在适当时机可考虑由振华国际财务有限公司在境外设立平行基金,为“一带一路”项目筹集境外低成本资金。

三、发挥自身优势,为“走出去”企业制定综合化融资服务方案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实施,中国企业“走出去”将再掀高潮。为企业“走出去”提供金融支撑,既是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社会责任,也是银行发展的动力。

作为国内最早参与跨境金融市场融资的商业银行,中信银行在国际业务、金融市场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出国金融、信用卡等领域领先同业。未来,中信银行将继续发挥优势,一方面紧抓人民币国际化契机,按照“结算+融资+交易”的经营模式,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另一方面依托集团优势,紧跟企业“走出去”步伐,强化境内外联动、商行与投行联动、表内与表外联动、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联动、银行与非银机构联动模式,进行跨产业、跨国界、跨市场的资源配置,在境内外债券融资、股权融资、跨境筹组银团贷款、PPP模式金融服务领域为企业量身打造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以多样化、差异化的方式,为企业“走出去”搭建融资服务桥梁。

四、加强集团内联动,沿“一带一路”大动脉打造国际金融服务网络

中信银行的大股东中信集团是一家金融与实业并举的大型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作为最早“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商业性国有企业,近30年来,中信集团海外业务不断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依托中信集团金融与实业并举的特色和海外市场的独特竞争优势,使得中信银行能够成为各类金融服务的集散地和整合者,能够更好地服务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大显身手。

“一带一路”战略涉及区域广泛、项目主体多元化、参与机构多样性,衍生出的金融需求也具有横跨境内外、多层次、多维度的特点,无法通过简单的信贷产品组合予以满足。中信银行将加强集团内的联动协同,整合金融市场与非金融市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资源,沿“一带一路”大动脉打造国际金融服务网络。一方面,加强与信银国际的跨境业务协同,将香港交易平台打造成我行“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发挥信银国际在香港、澳门、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化经营平台作;另一方面,适时在全球主要金融中心、新兴市场国家、中资企业分布较多的国家建立分支机构,形成国内外业务互补、境内外机构联动的局面。

中信银行还将利用网点布局和综合化业务平台优势,加强与集团内协同联动,提升业务撮合能力,支持集团内其他子公司在“一带一路”沿线开展业务。一方面助力集团实业子公司在路网、航空网、能源网、水网、互联网“五网”领域的建设,并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投融资合作,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另一方面,利用“一带一路”战略中蕴含的大量金融服务需求,加强与集团内金融子公司的业务合作,创新资金运用模式。

“一带一路”的宏图已经铺开,中信银行将依托中信集团,携手广大合作伙伴和客户,不断探索,加强创新,深化合作,为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贡献力量。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标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杨凯生:资产证券化应加速推进

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直接融资的一种形式,一旦又形成了一种刚性兑付的局面,那将是真正的风险。

董建岳:构建轻资本盈利模式

培育资本占用少的新型盈利模式,在稳健发展传统信贷业务、优化信贷结构的同时,积极打造“三个银行”。

李庆萍:助力一带一路战略大局

随着金融领域改革的全面推进,加快经营模式转型已成为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课题。

袁力:推动银团贷款业务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重要发展时期,银团贷款作为主力融资工具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张红力:新常态呼唤大资管

经济新常态下,大资管是大趋势,大资管有新特点,商业银行唯有因时而变。

郭庆平:现行金融法律面临挑战

随着近年来金融业发展和金融改革深化,部分金融法律法规已经难以适应当前金融业快速发展和金融创新不断加快的形势。

闫冰竹:服务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中小银行应以更加多样化、差异化的方式参与全方位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张旭阳:资管行业将经历大变化

中国金融体系正经历着结构性变化,其中重要的一环是“大资产管理时代”的到来。

宋剑斌:科技金融服务大有可为

科技创新要实现产业化,金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李庚南:银行转型要hold住客户

理念转变是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核心,关键是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

董希淼:资产证券化助推轻银行

“轻型银行”战略既顺应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也符合金融业态轻型化发展的趋势。

胡怀邦:开发性金融的新担当

从市场建设的角度看,开发性金融机构与商业银行是“先行”与“跟进”的关系,最终形成支持发展的合力。

朱小黄:监管松绑释放改革信号

删除存贷比上限监管的法律条款既是前些年商业银行改革和管理改善的成果,也是进一步市场化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