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底线的背后是合作(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7日 16:25 《商界评论》杂志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高层裂 变也好,集体跳槽也好,兄弟分家也好,都因合作者之间的定价出了问题。原有的价格体系,由于没有与时俱进,结果造成了分配上的不合理。当这种不合理达到某一个阀值(也就是人们说的底线)时,合作开始面临制度的变迁或不得不使合作解体。 底线,也就是商人说的底价。要不要抛出底价?什么时候抛出底价?这往往被当作商业机密。“当你知道别人的选择之后,你就能做出对你有利的选择”,这是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纳什说的。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对你有利的选择并不一定对别人有利,所以别人并不会轻易抛出自己的底价,所以,这个底价常常是看不见的,需要去猜的。 男人与男人的合作永远都是实力的合作。“店大欺客”与“客大欺店”说的都是实力强的就敢抛出一个让人不得不接受的底价。这就是所谓“不同重量级的人,底线也是不同的。”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输得起和赔得起。所以底线的不同,实际上是重量级的不同。对于轻量级(定价相对低的)一方来说,只有积蓄力量,并等待对手实力的衰弱,才有可能在同一水平线上进行新的合作。 需要特别提请注意的是:由于恐惧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往往会超出人们的想象。所以从某种角度说,恐惧就是合作双方的底线。在合作中对弱者的过分轻视,后果是严重的。以弱胜强,往往是因为弱者因巨大的恐惧压力,而把自己的底线调到了“不活了!”于是,无所畏惧者,就无往不胜。合作是不能把对手逼到绝境的,一旦突破了对手求生的底线,博弈的结果就会发生逆转。 如果说底线的变化,是因为相对价格的变化,那么在价格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底线也是可以进行调整的,因为利弊的权衡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底线的调整往往取决于信息的对称,而信息对称的途径就是沟通。 合作中的权力与权利之争 “权力”是能够对他人产生影响的力量,“权利”是不被他人影响的权益。企业中不同层面合作的绝大多数矛盾,大致都是在这两个层面展开的。 当我们观察一个企业的老板与高管之间的矛盾时,通常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入手:是权力冲突,还是权利冲突?是关于眼前的权利冲突,还是关于未来的权利冲突?是关于经营权问题的冲突,还是关于所有权问题的冲突?而要对这些问题做出准确的判断,往往不是局外人一眼能看明白的。 高管要想有尊严地处理好与老板的关系,应明白以下四个道理: 1.承认一个人的历史贡献,并不意味着相信他还能给合作体继续带来好处。因此,在做错了事之后,千万不要在老板面前说:“我曾经为党国立过战功!”这一类的话,你必须回答:“为什么一个团守不住一个车站!”否则,“崩”了你不算冤枉。 2.当你的权力还没有达到“舍我其谁”的时候,你的老板关注的是你在利益上是否过于计较;而当你的权力已经达到“舍我其谁”“尾大不掉”的时候,老板会更愿意用利益来换取你手中的权力。那些事业已经达到巅峰的经理人,一夜之间被高价炒掉的故事背后,往往隐含了老板对权力丧失的恐惧。当你让别人产生恐惧感的时候,你真正的恐惧就来了。 3.自尊与自信,是老板的底线,也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因此,在不伤及老板的自尊与自信的前提下,权力可以争,利益也可以争。把人当人的时候,人家也把你当人。万万不可以“忠言逆耳”来为自己的鲁莽作辩护。应牢记古人的话:“未信而谏,则以为谤己;信而不谏,则谓之尸禄。”,这句话其实应该反过来说:尽管在得到信任的情况下,有话不说是失职,但在没有取得信任或已经失去信任的情况下,谏言是没有好效果的,甚至是会产生坏效果的(如彭大将军)。千万不要抱怨老板的度量不大,谁让你跟度量不大的人合作呢? 4.“善良是善良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不要遇上不值得与之合作的人,这是合作的第一要义。当合作中的恩恩怨怨,因对方的品德问题而不能翻过一页的时候,“走”其实是一种最明智的选择。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既可以维持感情,又不失风度,且还能得到相应的物质保障。-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