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化:全球化为己所用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9日 11:16 《竞争力》
2007我的进步影响中国之七:国际化:全球化为己所用 [文] 方正集团董事长 魏新 看一个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道路,至少要看五年,不能以一时一地的输赢论成败。目前在中国,盲目乐观论与盲目悲观论同时并存。 前两三年,一些中国企业购并了国外一两个知名公司舍弃的业务,舆论一边倒叫好;如今,这些企业出现整合困难,经营不利,于是乎又是一边倒质疑,甚至落井下石。 我认为,国际化道路是中国企业的必由之路。任何企业决定走国际化道路,在方向上都是对的;但何时走与怎么走往往决定成败,往往造成决策失误。在方向上的正确不等于在路径上的正确。 国际化道路是一条不归路。有人认为,进军国际市场一旦不成就退回来,只要企业能够负担起这个代价。其实,进去容易撤出难,迈出第一脚很容易,想全身而退不可能,甚至可能出现连锁的“雪崩效应”。 在方正的国际化道路中,总体上采取的是“步步为赢”的策略,至今尚未尝试较大规模的“买路进入”的购并方式。这是因为我认为,进行国际购并需有三个必备前提:第一要有资本实力,第二要有核心能力,第三是要有合适的机会。而购并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流的全球化人才。 正是基于此,我对国际并购一直持谨慎态度。在前两三年,一些中国企业发生了一系列激动人心的国际并购后,我却专门撰写了《警惕国际并购的陷阱》一文。如今,这些国际并购鲜有顺利。 我不反对国际并购,我反对的是大跃进式的国际并购。我坚持认为,在国际并购中,除了资本效应之外,更应看重经营性利润,也就是购并之后总体上的盈利能力。中国少数企业正在尝试“买路进入”,但往往没有能力将人家的优势整合进自己原有的系统。 至今我仍认为,方正的“步步为赢”国际化战略,虽然最基本,但也最根本,更具普适性。即使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整合全球资源的机会越来越多,但中国企业也鲜有整合能力,有机会而无能力就可能是陷阱。 我认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致胜之道是,抓住适当的时机,找到适当的人,选择适当的路径。 中国企业若想实现国际化,必须深刻认识“全球化”。全球化已不仅仅是必将来临的一种趋势,也不仅仅是正在向我们走来的一种挑战,而是就在我们身边的一种真实的客观存在:市场已经全球化,资本正在全球化,技术日益全球化,人才逐渐全球化。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道路还很漫长,根本在于我们还不能够对“全球化”融会贯通。中国企业在取势全球化的过程中,最需掌控的核心是,洋为中用,为己所用。这一核心有两个关键:所要整合的全球资源是否适合自己,能否把全球资源重组后为己所控,并为己创利。 看透这一点,我们不会为了国际化而轻弃自主权,也不必为了独立自主而自力更生。在“为己所用”的核心前提下,一切大道均化为无形。 在方正集团21年历程中,国际化道路可分为两段里程:一是以自建技术推广网络或寻求海外代理商方式,为海外客户提供软件技术,方正取得了“步步为赢”。二是通过自己的核心能力换取别人的系统能力,以对等合作赢得为己所用的缺失资源,实现“软硬合作”模式。 国际化是中国企业的必由之路,循序渐进地拾级而上又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