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郁亮版万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2日 02:31 《中国企业家》杂志

  从100亿到1000亿的万科是接班人郁亮现在和未来面临的最大考验

  在从第二个十年迈向第三个十年的道路上,万科发生了许多惊人变化。在这变化中,董事长和创始人王石经历了自己从“优秀”到“卓越”的晋身,从登山家到社会公益活动家的转变。而接班人郁亮,则完成了证明自己优异的万科基因的过程,而且,正创造着另一个万科。

  文/王琦

  郁亮今年42岁了,他27岁进万科,35岁接替王石担任总经理,至今刚好7年。每次,他从自己深圳总部的办公室走向会客室的途中,总要经过一扇门,这扇在他必经之途上、略显隐蔽的门,多数时间会处于关闭状态。而门的主人,就是亲自面试了他并把他引入万科的王石。郁亮曾说,他个人生涯中最庆幸的事情,就是找对了方向,进对了万科。如今,作为董事长的王石并不经常出现在那扇门里,但作为万科创始人,作为中国最著名的男人之一,他,无论对于郁亮还是郁亮身后的万科人意味着什么,都似乎不必再说。他赋予万科的“理想主义”、“大道当然”,在郁亮接手7年之后的万科,依然继续被深耕着。然而,毕竟有7年时间,在一个有着不同性格与背景的新领队手上,万科必定要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是什么?推动这些变化的人又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2007年3月20日,万科公布年报的次日。上午10点,深圳梅林路万科总部大楼。阳光穿过东面的玻璃窗漫洒进这间不大的会客室,郁亮坐在房间中背靠万科荣誉墙的一面,面容淡定清亮,一条明快的黄色领带透露出主人此刻轻松愉快的心情。在即将到来的下午,万科投资者见面会就在同一栋建筑物里面召开,届时,一大群或热情似火或咄咄逼人的投资者会出现在大会议厅里,然后,一个投资者将向他发出这样的疑问:请问,万科的

股票还能涨多久?众人哄笑。年报公布的增长率是52%,2006年销售额轻松突破200亿,当地产调控风暴将许多同行逼到风声鹤唳的死角之际,万科却在风暴眼下安静自若突飞猛进。因此,不需要娴熟的答问技巧,面对万科大家庭成员这样热情的提问,郁亮可以相当地坦然自如。

  跟王石相比,郁亮表面看上去似乎缺乏很个性的特征,但有一点,任何人只要跟他谈上三五句,就马上能够作出判断,这个人聪明,而且有决断。就像现在,当他坐在你对面接受访问时,你始终会有一种类似的感觉:无论在万科还是在别的什么地方,他绝不是什么二等生。相反,你完全可以“隐约感觉到”,这个人智商高、从来不得意忘形、看上去十分诚恳但你却永远不知道他拿了张什么底牌。跟万科如今在业界的地位相比,郁亮并未在任何场合显露出过于明显的姿态,你明明知道他在品尝着得胜者的滋味,却很难抓住“适当的把柄”加以验证。你以为非常满意地通过对他的提问找到了想要的答案,但你同时却非常了解,掌握局面的始终是他。这种情形跟你坐在王石对面的滋味是截然不同的,你可能天然地觉得王石董事长非常强势,但实际情况是,他一旦对你开口,你立刻就会发现,这个男人其实挺厚道挺直率。

  据说有一天,蒙牛的牛根生遇到王石,问:“老王你是怎么培养接班人的啊?”王石暗忖:老牛不过是抛砖引玉,我一张口,他就接过去哗哗哗自问自答了。所以王石回答:“我不培养接班人。”事实上,自从王石2001年正式让出总经理的位置给郁亮,从日程表上看,他似乎的确没有太多时间在登山以及众多社会活动的间隙“培养接班人”,但更重要的,是他没有给自己设定类似的“意愿”——在总经理办公会上插一杠子什么的事儿,老王从下决心的一开始,就拼尽力气“戒”了。因此,在王石从万科总经理的位置上“出走”的第一天起,郁亮即寻求到了足够的“独立空间”,至少他不必经常性地进出那道时常关闭的门请示汇报,而且,不必再像从前那样随时听“只看得见自己优点以及他人缺点”(万科员工语)的老王拍桌子“咆哮”了。

  从2001年接手,到2004年,可以说,郁亮总经理的试用期全面结束了。因为,正是从那一年起,业界和媒介同时听到了王石和郁亮的声音。至少从地产业界看,王石不再是万科的惟一代言人、惟一中心,地产界的权力版图上,郁亮拳脚初露。也是从那一年,伴随着所谓“千亿计划”的出炉以及随即引起的巨大关注,郁亮为万科注入新基因的行动开始显现,并购、金融创新等这些新的个性因子,勾划出郁亮版万科与王石独掌时代的分野。而到了2007年,万科顺利跨过200亿门槛,郁亮入选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正式成为地产大佬俱乐部的关键成员,这些,或许都可以被看作郁亮提前结束谨慎从事的接班人生涯而正式进入地产界权力核心的标志。

    主题链接:

    万科之变

    千亿路

    确定和不确定的--关于郁亮

    公民万科

    万科与世界级企业的真正差距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