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过来人说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4日 10:33 《当代经理人》
过来人说 培养当地人才是关键 在非洲经营企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文化背景、语言、工作习惯等差异都会让一些华人企业家伤透脑筋。 我在非洲已经有几个年头了,对于做企业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在这里和朋友们分享一下。首先,做企业,你必须要学会当地语言,能融入当地社会。如果你精通当地语言,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成功一半了。现在一般企业都聘请有翻译,但是如果你离不开翻译,那么你永远也不可能融入当地社会。你的生意也绝对不会做大。非洲国家大部分以前都是西方国家的殖民地,西方的文化对他们影响很大,当地公司的老板每到周末经常会在家里举办一些party,邀请朋友或是政府官员参加,一方面可以加强感情,另外可以联络不少人际关系。如果你不懂语言,完全靠翻译,是很难培养当地的人际关系的。 其次,企业需要培养当地人才。非洲国家虽然贫穷落后,但是也不缺乏有素质的人才。中国企业在非洲和西方企业在非洲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管理人员上,中国企业一般都是中国人来管理,上至总经理,下至业务员。这样企业不仅需要承担高额的人员费用,而且不可能作到长远持续发展。而西方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人员全部本地化。例如这边的TOTAL公司,他们只有总经理是从欧洲派来的,其余1000多员工都是当地黑人,这样他们不仅可以节省不少费用,而且能做到公司人才真正的良性循环。 第三,企业需要有健全的规章制度。我在多哥的公司现在有一百多员工,而中国员工包括我只有4位,其余3位分别是各分公司的总经理。公司的各部门经理、会计、出纳、业务人员等全部是当地人。开始还有点担心公司在这种结构下的运作是不是会出问题,但是自从公司的规章制度建立好后,公司被他们管理得井井有条。我们公司的规章制度分得很细,各部门、甚至各个岗位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的惩罚措施也都一一具体化。因为黑人工作比较懒散,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条例来约束,工作效率和业务成绩都谈不上的。 第四,熟悉当地的法律。中国人在非洲吃官司的事例不少,很多黑人就是利用中国人不懂法律来敲诈中国人的。如果在当地遇到官司麻烦,应该聘请当地著名的律师出面去解决。去年我曾经遇到一位刚来这边做生意的华人朋友,被黑人叫的宪兵抓到宪兵队了,原因是这位华人朋友卖货的价格不一样,他批发货物给这位黑人的价格比别人要高。所以那黑人就把他给告了。这事乍一听,我们觉得气愤不已,哪有卖价不一样也被告的?可是当地法律就是这样的,最后赔偿了那黑人不少钱。 总之在非洲做小企业很容易,经营大企业很难,做一个知名企业就更难。但是只要用心经营,大胆尝试,在非洲做出一番事业也未尝不可。 (作者系多哥BBI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该集团旗下的BBI服装厂是多哥最大的服装加工厂) 过来人说 “天堂”里没有卡拉OK 欧阳是北京建工集团国际工程部的一名技术人员,三年前,他被公司派驻美丽的非洲岛国、号称“度假天堂”的毛里求斯。两年半的异国生活,给他留下了深刻记忆。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上帝先创造了毛里求斯,再仿造毛里求斯创造了伊甸园。毛里求斯是非洲大陆东部、印度洋中的一个小小岛国,人口100万,国土面积2000平方公里。旅游、甘蔗种植与纺织业是其三大支柱产业,软件开发与金融业是其鼓励开发的新兴产业。 和很多没有去过非洲的人一样,去之前,欧阳他们都以为在非洲的生活会非常艰苦,去了之后才发现,其实“没什么不适应的”。拿欧阳的话来说,语言适应、气候适应、工作习惯也慢慢适应了,惟一不适应的,恐怕就是没有唱卡拉OK的地方。 毛里求斯是个多种族的国家,除了本地黑人,还居住着法国人、印度人和华人。当地人超强的语言能力给欧阳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当地孩子从进小学开始,就把法语和英语作为必修语言,同时还要选修一门东方语,可以是汉语,也可以是印度语。像欧阳这样具备英语语言能力的,和当地人交流当然没问题,如果你英语不行,说汉语也是可以的。 但是在业务往来上,更多的还是用英语,而中国人在英语上的劣势,也给其在商业竞争上带来不利之处。比如和印度人比较起来,虽然在技术水平上没有太多差异,而印度人更熟练的语言能力往往使其获得更多的主动权。 在工作上,欧阳担任的是项目协调员的工作,常常和当地政府部门、供应商和分包商打交道。和国内不同的是,在毛里求斯,中国传统的“酒桌文化”是绝不适用的。即使是和当地人谈工作谈到下午两点钟,谈完之后双方也会各走各的,绝不会出现大家要聚在一起撮一顿的情况。当地人也非常注重节日的礼物往来,但不会像国内这样送重金厚礼,一个中国结、一块中国丝巾、一件公司的纪念品,只要心意送到,对方就会非常高兴。 当地人讲求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永远是生活第一,工作第二。这和毛里求斯是个高福利国家密不可分。该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中国的三倍,当地人从小学到大学都免费,汽油等生活必需品采取政府限价,以保证最低生活水准。刚去的时候,欧阳他们还会要求当地员工加班,后来慢慢发现了当地人的习惯,也就逐渐调整了自己的工作方式。“回国后,又变回来了”,欧阳笑着说。 在毛里求斯惟一令欧阳稍感不适的,恐怕就是业余生活比较单调这件事了。毛里求斯虽然很现代,但却有很强的宗教传统。政府规定,礼拜六下午、礼拜天商场都不营业,平时晚上8点以后,娱乐场所都关门。虽然号称“度假天堂”的毛里求斯有美丽的海滩,但总去也会觉得乏味。没有唱卡拉OK的地方,女孩子去一趟当地最大的超市,就算是逛街了。 欧阳他们自己开发了一些娱乐项目,比如同事们一起去海滩烧烤等等。另外,每半年他们会有一次回国探亲的假期。 毛里求斯已经吸引了众多的中国企业,在其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5、6家中国建筑公司,超市里80%的轻工业产品都来自中国,汽车这样的产品也开始慢慢进入毛里求斯。欧阳还讲了一件颇令他感到自豪得事:有公司开发了一个高档社区,当地人都觉得太贵了,好长时间都没有人入住,后来,忽然有一家公司搬了进去,那就是中国的华为。这件事在当地颇为轰动,都觉得中国人太有实力了。“我们还跑去参观了一下”,欧阳开心地说。 过来人说 工程公司的“非”典型困惑 谈起到非洲投资,中国海外工程总公司巴马科(马里首都)国内业务办公室主任高伟感受最为深切的,便是中国企业在当地的恶性竞争、当地的劳工经常罢工。 “中国公司只要一扎堆就搞价格血拼,没办法,因为没有一个有约束力的商会组织来管理”,在中国海外工程总公司在非洲发展的十多年中,曾两次被外派到当地管理项目的高伟说。 虽然因为基础设施落后,政府又致力于发展经济,而必须首先改善投资环境,非洲很多国家的建筑市场空间巨大,但是,与在非洲市场的一些欧美公司相比,中国建筑企业除了价格优势外,在管理制度、技术标准和文化认同等方面均不具备竞争力。很多中国公司之所以能在非洲国家的工程招标中胜出,报价低是主要原因,中国公司的报价一般比欧美企业低30%~40%,这就导致中国公司的整体利润率偏低。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要么亏本接下工程,要么想办法暗箱操作,要么就只能选择离开。 然而,一些觉得非洲可以赚钱,便盲目地去投资、竞标的企业,即使能够得到有利润的项目,也可能会因为对当地情况不熟悉而最终损失惨重。比如,在一个高档建筑物的建设工程招标书中规定,工程方需要负责马桶的购买和安装。有些企业一看,认为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只需要2000美元就能解决。但这时,他可能没有意识到,招标方要求的是带金边的马桶,而这样的马桶的造价高达24万元人民币,结果,仅此一项就亏损不少。 还有,现在一些非洲国家中,实行着不同的标准。比如,法语系国家以标号为准,而在西班牙语系国家,采用的则是国际标准——以强度等级为准。对于建筑工程公司来说,这些标准的不同,也就意味着钢筋、水泥的消耗会有所不同。如果不了解这些,也势必造成中标企业不必要的损失。另外,由于不了解当地风俗而遇到退货的事情也时有发生,比如将一批猪鬃刷子供货到了穆斯林地区,结果肯定是全部货物被退回。 有了两次在非洲的工作经历后,除了中国企业的恶性竞争让高伟印象深刻外,让高伟记得最清的就要数这样一句话了:“一切朝着弱视群体的劳动者方倾斜。”——这是加蓬《劳工法》的第一句话。 因为非洲很多国家的劳工法都做了详尽的规定,提出了对劳动者的保护措施,所以当地员工一遇到不满,就会采取罢工的方式,争取与企业方进行对话。 “而且,由于当地的政局不稳,或者遇到换届选举的时候都有可能发生罢工的事情。”高伟说,“这种情况基本上每年能发生三、四次。” 过来人说 走出去的企业需要后方支援 今年8月15日至28日,由中非民间商会组织,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第一副主席胡德平带队,一行28人赴非洲进行访问,我也在其中之列。这也是我的第一次非洲之旅。 我们发现,目前活动在非洲的中国“民营企业”有三类:一类是品牌企业,如华为等,他们在国外主要以承接大型工程为主,但这类企业寥寥无几;第二类是一些把工厂移到非洲的制造业企业,因为税率和劳动力价格的因素,这些企业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降低成本,避开西方国家诸如配额之类的非关税壁垒;最后一类,也是最多的,便是小贩,他们背着包,四处兜售自己包里的产品。这些“背包族”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中国人和中国品牌的形象。通过这次“非洲之旅”,我们的同行人员也达成了一些共识,比如说,大家认为: 第一,民间经贸可以发挥更大作用。多年来,我国对非洲国家给予了许多援助,有些政府援助的经济项目,由于体制方面等原因,投产后不易形成好的经营成果。民间经贸投资完全是民营企业自己决策,风险自担,干下去的一定是能赚钱的,有钱赚证明运行得好,双方都会获益。如此,就会促进双方的外交和政治关系。 第二,商会、银行等机构应向国外延伸。“走出去”的企业就像是远洋作战的部队,需要得到后方的有力支援。过去,工商联和商会等组织都是立足国内,服务国内,在新的战略背景下,服务工作有向国外延伸的必要。既是延伸到国外,则由于环境的变化,这部分工作就要因为新的情势而有所改变,至于如何改变,如何适应,还有许多的新课题亟待研究。 第三,应高度重视文化“走出去”工作。只有文化先行,才能为经贸“走出去”创造良好的氛围环境。走出去的华商应恪守商德,为所在的国家发展经济做贡献,同时要树立良好企业形象,这样才能取信于当地人民,从而得到长远的发展。 (作者系中非民间商会副会长、浙江传化集团董事长)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