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管理 > 正文
 

企业公民责任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6日 18:08 《企业文明》

  - 本刊记者 郝幸田

  近年来,“企业公民”与“社会责任”等理念逐渐成为一股社会主流,从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提出的“全球盟约”,到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从社会责任认证(SA8000),到企业公民的涌现等,国内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探讨性活动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火爆景象,一时间,企业公民、企业社会责任由几年前的陌生词汇,迅速转变成为当今中国的热门关键词。
一场由中国企业家自己发动、象征着中国企业家自我觉醒的企业公民运动,开始在我国蔚然兴起,成为2005年中国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近几年,有关方面在我国已相继主办了一些社会责任论坛,媒体也在开展最受人尊敬的企业评选活动。在2005年的最后3个月中,与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公民有关的全国性活动就不下5个。据

商务部跨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透露,国务院已批准由商务部牵头联合7个部委,着手制定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标准。前不久,在北京召开的“2005年中国企业公民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家企业的代表,共同签署了《中国企业公民宣言》,决心为中国企业公民事业的开展作出自己的贡献。2006年3月10日,国家电网公司率先发表了我国中央企业第一份社会责任年度公报。种种迹象显示,中国企业正在进入社会责任时代,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似已在酝酿之中。

  企业公民的概念源于西方,也兴盛于西方。意思是企业立身于社会所要承担的义务和享受的权利,与一个人在社会中作为公民同理。欧美国家的工业经济起步比我们早,多数优秀企业已历经 “原始积累”和“资源整合”进入了“企业公民”阶段。许多资料表明,企业公民战略的实施能给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稳定带来一系列好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企业公民理念影响到了中国,一些有识之企业已开始按企业公民的标准规范自己的生产经营和社会活动。在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素质。为此,在中国需要推广普及企业公民理念,培植合格的企业公民。倡导实施“企业公民”这个概念,目的在于让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从而使社会处于一种更加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状态。

  你是企业公民吗

  公民概念 一个容易理解的解释是,“企业公民”是国际上通行的用来表达企业社会责任的新概念。对它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企业是社会的主要部分;企业是国家的公民之一;企业有权利,也有责任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企业公民的关键是“公民”,公民是法律概念,是宪法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企业公民”就是将企业视为法律主体,强调企业要有主体意识,像公民个人那样承担社会责任和履行相应的社会义务。企业的社会责任,可视为企业的公民责任。“企业公民”意味着企业不能只满足于做个“经济人”,还要做一个有责任感和道德感的“人”。

  2003年,全球CEO聚首的世界经济论坛认为,企业公民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好的公司治理和道德价值。主要包括遵守法律、现存规则以及国际标准,防范腐败贿赂,包括道德行为准则问题,以及商业原则问题。二是对人的责任。主要包括员工安全计划,就业机会均等、反对歧视、薪酬公平等等。三是对环境的责任。主要包括维护环境质量,使用清洁能源,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等。四是对社会和经济福利的贡献。比如传播国际标准、向贫困社区提供要素产品和服务,如水、能源、医药、教育和信息技术等,这些贡献在某些行业可能成为企业的核心战略的一部分,成为企业社会投资、慈善或者社区服务行动的一部分。中国企业应尽快树立企业公民意识,这是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企业贡献于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衡量标准 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公民的标准应该有三个层面:第一是要遵纪守法,不管是什么法律,任何国家的法律都应该遵守,这是最基本的。第二比如像国际公司,要遵守国际标准;像联合国或者是国际经济论坛都有一系列对于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都有一些准则,不管他们在世界任何地方进行操作,都要遵循这个统一的准则。第三应该是最关键性的问题,有关企业公民或者是企业责任、社会责任都必须是公司自愿去做的,并不是说企业就应该必须具备这个社会责任。

  关于对企业公民的误解

  企业公民的核心理念就是企业社会责任,这是自有企业组织以来,即备受争论的话题。而企业公民这一理念高度概括了企业在社会大背景下的角色特征。在强调了贡献和义务的同时,均衡地强调了企业运营的合法性。这一术语因其比企业社会责任所包含的信息更加丰富,成为众多企业领导人乐于使用的概念。本质上企业公民和企业社会责任这两个术语所讨论的问题同属一个范畴。在中国,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讨论人们并不陌生,但误会很多:

  企业公民就是慈善事业 在2004年年度最佳企业公民行为榜评选的过程中,提交材料的50多家公司中80%提交了赞助希望工程、扶危济困方面的资料。而许多企业和管理者也都有类似的认识。这一点在民营企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企业公民是一个组织理念,而中国企业主的慈善行为个人化色彩非常浓厚,多数不是组织行为。中国民营企业首先要区分领导人的个人趣味和企业慈善行为。其次,在现代企业慈善行为中还有很多讲究。在上次东南亚海啸事件中,许多中国企业以企业家的方式出面,拍卖一些没什么特别价值的个人财物,举办了很奢侈的活动,赚取眼球。但许多跨国公司却鼓励员工参与,建立一些激励制度,如员工捐1元人民币,公司对等捐赠1美元,为灾区提供帮助。

  企业公民是负担或锦上添花 认为企业公民要么是负担、要么是锦上添花的企业多半还在所谓原始积累期。股东利益最大化和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常常是企业主潜意识中的运作前提。此类企业对任何有关慈善、企业公民、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漠不关心,而对如何积累财富,取得成功表示莫大的兴趣。

  企业公民不应该和商业利益有任何瓜葛 福特公司副总裁许国祯先生在讲到福特的企业公民行为时,特别强调福特所做的一切都和商业利益没有任何关系。当时福特中国是我们所了解到的第一家在中国发布企业公民报告的跨国公司。福特中国所设立的福特汽车环保奖也是持之以恒、成果斐然的企业公民项目。许副总裁不希望被传媒误解,认为福特是假心假意的做善事,可谓用心良苦。我们国内对企业公民有着根深蒂固的错误认识,企业公民的目的不是为了显示道德的纯粹,而是为了更好地扮演企业的社会角色。

  做企业公民的益处

  作为企业公民,基础的就是要发挥自己的社会责任,一个具有公民意识的企业不但要提供企业本身的经济绩效,还必须关心和努力提高企业行为对社会和环境所产生的正面影响。在现实世界中,恪守“企业公民”原则的企业可以获得很多优势:

  提高声誉。声誉对企业成功是必不可少的,很多CEO的无形资产列表上声誉占据首位。76%的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时候把企业的声誉作为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81%的人在质量和价格类似的情况下倾向于购买声誉良好企业的产品。

  增进企业与政府和社区之间的关系。良好的企业公民形象有助于企业从政府及社区争取“大订单”和快速进入新市场。并且,遵守政府法规的企业,常常能被国家或当地政府给予更多的自由甚至一定的认可和奖励。

  吸引客户和投资者,提高销售量和顾客忠诚度。哈佛大学教授在11年的调查中表明,在相关利益群体做得好的企业其销售额增长是只关心股东权益的企业的4倍。对上市公司而言,良好的企业公民形象可以帮助企业赢得更多的投资者,积累更多的社会资本。

  吸引和留住员工。能够录用和留住高水平的管理、技术人才;多数人会把企业绝大的声誉看作是他们决定是否到一个机构任职的关键因素。没有人会对一个声名狼藉、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的企业有极大的忠诚度。

  市场创新和产品改进。开发被当地消费者所接受的新产品,IBM的“社区伙伴”计划仅在2000年就为市场贡献了6个新产品和15项新的服务项目。

  风险防范。对环境和投资的高标准控制可以使这些企业比其它使用较低标准的企业远离经营和声誉的风险。一个“社会表现”不佳、不愿负担相应社会责任的企业最终会受到社会的惩罚。而且一个没有社会责任意识的企业不可能永续经营,而缺少有强烈社会责任意识的企业,也不可能健康和谐地发展。

  不承担社会责任的后果

  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不但创造了中国经济超速发展的奇迹,也催生了庞大的企业家群体。但市场经济和公司制社会,却也带来了能源的巨大消耗、环境破坏、区域的不平衡,和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社会矛盾的加剧,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体系,面临着重重危机。我国去年的煤炭产量已经达到了将近20亿吨,能源消耗已经占到全球的三分之一,但GDP只占世界的4%左右;去年在中国死于工伤疾病的有38.6万人;由于空气污染,每年可能导致50万人口死亡;中国87%的河道被污染;25%不适合饮用或被用作工业用水;我国绝对贫困人口还有2 600多万;失业下岗人员逐年增长;富裕地区与贫困地区的差距已拉大到10年。一些国内外专家因此发出警告,中国社会已进入人均GDP达到1 000美元之后的社会矛盾凸现期,或者说危险期。中国社会向何处去,开始考验最高决策层的政治智慧。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党中央及时地调整了中国这艘巨轮的方向: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成为新的指南;和谐社会与全面小康,成为新的航向。当然,在这次调整方向的时候,我们不能忽视政府的两个重要的举措:将国家尊重人权和保护私有财产写入宪法。这就为一个公民社会奠定了两个基石。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战略,需要中国新兴的企业家阶层做出自己的努力——一方面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另一方面为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我们正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每一位公民、每一个企业都是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成员。作为社会最基本的团体成员——企业,也必须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包括对国家、对社会、对职工应尽的责任。

  谁在争做企业公民

  最初,有些企业开始出现在希望工程、抗洪救灾等各种捐赠活动上,而后, 随着企业公民这一现代概念的产生,中国的企业家们开始懂得,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只是企业的目标之一,而不是唯一目标;一个伟大的企业,应该是通过承担起社会责任,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企业公民。理念很快就转变为行动。

  于是,我们看到了联想集团不但设立了自己的基金会、设立了自己的公益活动日、还成立了自己的企业公民部门。联想在收购IBM的PC业务时,首席执行官史蒂夫·沃德上任伊始就向社会承诺:“联想将致力于成为一家企业公民。”

  我们还看到,做房地产的万通集团将自己的公司生日定为公益活动节日;同样是房地产的深圳万科集团,不但将企业公民定为公司的发展目标,而且出资向全社会征求中低收入群居住解决方案,要解决弱势群体的安居问题。

  还有一些大的企业和企业家个人,开始成立自己的基金会,进行现代公益事业的试点。神州数码郭为、万通冯仑、TCL李东升的名字,悄然出现在华夏慈善基金会的发起人名单中。中国移动、宝钢集团、中国远洋、南方航空,也纷纷成立了各自规模庞大的现代基金会。

  香江集团的瞿美卿出资5 000万元,成立了一家在国家民政部注册编号为1001的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成为中国私募基金会第一人。据说,捐赠2.1亿元办学、连续两年夺得中国大陆慈善家排行榜冠军、累积捐赠达4.5亿元的金源集团主席黄如论先生,也正在考虑要成立一家私募基金会。

  而从去年开始的阿拉善SEE基金和阿拉善生态协会,无疑也是中国企业家群体觉醒的一个标志事件。这个组织,就是由首创总裁刘晓光先生首倡,由海峡两岸100多家企业自觉发起的一次长期的、可持续的环保行动。这个组织2005年还颁发了中国第一个民间环保奖。业内普遍认同,阿拉善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内蒙古那个沙漠,远远超越了环保;已经从具体的公益行动,上升为整个中国企业家的群体精神洗礼。

  中国企业家们在将他们的商业智慧转移到社会公益事业的同时,没有忘记与中国的学者阶层、政府官员、媒体精英、社区代表、民间组织、国外先行者进行交流、学习。正是这种需求,催生了今天中国各种各样的有关公益事业与企业社会责任的讨论、研讨会、优秀企业公民评选表彰活动。企业公民的兴起,正是中国企业家阶层的内在需求,与21世纪迅速崛起的社会理性相结合的产物。

  我们的差距在哪里

  从纵向的时间序列来看,一个经济体中的企业成员大致有3个发展阶段:纯粹挣钱(原始积累时期)、追求规模(资源整合时期)与企业公民时期。企业以挣钱为目的天经地义,也是一种商业本能。其中只有少数极有胆魄与智巧的企业善于协调资源,从而真正可能实现规模发展。今天中国的大部分企业仍停留在第一阶段,一部分企业进入了第二阶段,按“企业公民”更具体化的标准衡量,到目前为止,我们几乎还没有地道的本土的企业公民。

  今天,中国企业学习的大都是IBM和可口可乐的商业模式、GE的管理模式,几乎很少学习他们企业公民的建设模式 。超越自我商业目标,而能从消费者的整体福利视角为自己设立行为指标;超越当前,能将未来发展目标的需要而规约当前行为;超越本土,则能体察其它文化之精髓而为己用;超越商业,能从社会政治与人文进步的贡献角度来积极营造更有利的营销环境。当具备这样的意识时,企业家才可被看作有超越精神的企业领袖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的企业领袖及其企业比他们的许多国际伙伴与竞争对手差了整整一代甚至更远。

  事实上,企业的社会公益成绩,当然不能代替产品或服务的高质量和有竞争力的价格。但是,当两种产品或服务有同样竞争力的时候,企业的公益成绩就成为了消费者选择的根据。在现代产品极多、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企业参与社会公益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战略优势。企业的社会公益成绩,绝对可以帮助企业的营运取得更佳的成效,鼓励企业的员工更投入地工作,使优秀的人才不致流失,从而增加收益和吸引更多的投资。

  从中国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来看,中国的企业公民运动还没有真正起步,还处于一种朴素的、自发的状态,需要将其引导到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上来,需要引导企业将慈善理念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结合起来,与提高企业竞争力结合起来,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

  企业公民的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树立和落实

科学发展观,促使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社会建设层面合乎逻辑地展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构建和谐企业已成为中国企业的当务之急,“企业公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企业的必由之路。

  企业公民阶段,就是企业与所有者、员工、消费者、供应商、政府、公共利益集团和环境之间全面的协调和共同发展。这里,企业已不再是单纯的经济单位而是国家公民,既享有权利也承担义务。相对于公民个人来讲,好的企业公民要自觉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构建和谐社会”为21世纪的企业家提供了施展才华的难得机遇和广阔舞台,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实现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对于企业来讲,关键就是构建和谐企业,成为企业公民。我们的企业家生逢其时,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使命。首先,从国际趋势看,全球经济一体化、贸易自由化的进程越来越快。世界各国都力图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领优势,拔得头筹。中国最现实的选择就是在大力发展产业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同时,协调好企业与人、政府、社区、环境等之间的关系,实现稳妥的可持续发展。企业是市场主体中最能动的力量,提高全球化进程中企业的经济与道德素质尤为重要和紧迫。其次,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实现“和谐社会、和谐企业”的奋斗目标,关键是企业从以经济能力看高低,到以“德才兼备”论成败,也就是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从经济型企业到道德型企业的转变。因此,加快培养和造就中国的企业公民既是长远之计,又是当务之急。我认为,目前应抓紧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加大宣传力度。企业公民理念引进中国的时间不长,对于多数企业来讲,还比较陌生。因此,要从三个方面加大宣传力度:一是要让更多的相关政府部门和领导认识、了解实施企业公民战略的必要性,通过政府的声音自上而下地推广企业公民理念;二是要充分发挥媒体宣传的导向性,尤其是经济类媒体的宣传作用;三是要做国内大型企业的工作,使他们尽快认识实践企业公民对企业本身以及整个社会的重大意义,自觉地加入到企业公民的行列里来。大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具有代表性、号召力,其榜样力量必将大大推动中国企业公民事业的发展。

  加强企业公民团体的基础建设。要面向社会吸收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企业入会,扩大会员单位的代表性,发挥团体在企业中的凝聚作用,广泛联系企业,推广企业公民理念,鼓励更多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交流手段,向社会推介会员企业,同时为会员企业提供一个相互沟通和交流的平台,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目的。

  切实有效地为企业服务。企业公民团体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通过各种实践,树立企业公民形象,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另一方面要当好企业的代言人,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及时了解和满足企业的要求和愿望。要做到急会员之所急,想会员之所想。

  推广企业公民理念,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充分发挥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要靠每一个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企业公民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创造出新的历史业绩。企业公民概念进入中国的时间不长。目前,企业公民的理论也多出自欧美等西方国家的研究机构。中国的企业公民发展既不能照搬西方国家已有经验,也不能闭门造车我行我素。需要科学把握国际企业公民发展趋势,结合中国国情,创造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公民发展之路。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