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营管理 > 董事会2005 > 正文
 

董事会:缺乏经验 中国品牌的艰难国际化之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1日 17:54 《董事会》

  文/ 许超

  中国要在国际上创造品牌,最大障碍在于缺乏居于关键地位的行销技巧

  奥美在中国闯祸了。

  在“中国品牌价值管理论坛”上,向中国示好的国际公司纷纷把话语的枪口对准了奥美(Ogilvy&Mather)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谢里·拉扎鲁斯。“她显然犯了个严重的错误。”汇丰集团市场总经理Peter Stringham回应。

  这次论坛的主席海礼柯曾经担任过摩托罗拉亚太区的副总裁。他透露,他与谢里一起接受美国《商业周刊》采访时,谢里说中国没有品牌企业。在《商业周刊》上,谢里说:“绝大多数中国企业甚至不知道‘品牌定位’是什么意思,但是他们渴望知道。他们无法学得很快,但是将会逐渐领会,从他们的眼睛中就能看出来。”

  2004年7月出版的一期美国《商业周刊》杂志公布了2004年全球最具价值的100个品牌,中国品牌无一上榜。

  最简单地测定一个企业的品牌是否影响其销售的办法是,把品牌取消,看其产品和服务受不受严重影响,受影响较大就可以说明此企业有品牌。

  按此标准,中国企业在国内市场尚可以说有一定的品牌,但到国外市场可能就会面对严峻的考验。笔者为此征求多名英美朋友的意见,他们在选购“中国造”时,确实不考虑品牌,而是被其低廉的价格所吸引。

  然而,麦肯锡的报告认为,中国部分品牌确实可以国际化,关键在于跨国经营的路径是否正确。华强森等人在本刊撰文(详见《董事会》杂志2004年11月号)指出,中国企业必须在行销中下苦功夫。

  中国要在国际上创造品牌,并维持不倒,是一个充满许多不确定的艰巨任务。其中最大的障碍在于,中国制造商缺乏居于关键地位的行销技巧。日本及韩国的消费电子产品巨头,无不是在耗费漫长的岁月及巨额的金钱后,才在海外取得一席之地。

  问题不在于中国厂商能否在产品特性与品质方面达到标准,而在于他们是否能发展出品牌产品所需的行销策略。一般而言,已开发国家经济成长趋缓,也不无助益。有些公司已经在已开发市场取得立足点,他们一面学习那些市场的行销诀窍,一面谨慎行事,只和那些无需花大钱,就能够让消费者接触到最新产品的经销商打交道。

  国际销售专家认为,中国企业可利用两种模式用以一面迅速将品牌产品打入已开发市场,一面慢慢熟悉这些市场。第一种模式是采取按部就班的步骤,经由供应折扣商店通路的独立经销商,将中国出口的产品打入海外市场。这种渐进方式使中国厂商得以了解顾客行为,并建立品牌认知度。第二种模式是买下因时机不佳而走下坡的国际知名品牌,然后将生产移往国内,借由较低廉的劳工成本而获利。

  无论何种方式,中国品牌的国际化过程,需要有一个懂得在国际市场上操作的团队。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奥美新闻 全部国际化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