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董事会2005 > 正文
 

董事会:置技术研发市场之困于不顾 并购洋跃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0日 12:23 《董事会》

  文/徐超

  中国一直吸引着这么多外国投资商来建造新工厂,以至于本国制造商实施的少量收购很容易被人忽略。但随着中国的工程、电信设备和白色家电生产商寻求技术专长和市场,这些小规模交易的涓涓细流正迅速壮大为收购大潮

  ”没有张牙舞爪、没有风驰电掣、更没有胡萝卜加大棒。和平崛起的东方巨龙已经凭借积累多年的经济实力,开始‘润物细无声’地全球出击。”

  这是一家中文媒体热情洋溢地对中国企业近几年全球并购热潮的描述,并引用法国伟人拿破仑·波拿巴的名言“如果中国睡狮醒来,世界将为之一动”,以此振奋人心。如今,每次中国企业的对外行动都得到了媒体亦步亦趋的跟踪报道,经常在第一时间抢先预告中国将在海外掀起一轮投资热潮。然而英国《金融时报》却冷冰冰地断言:“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尚未成气候。”

  许多企业家对《董事会》杂志说,出境发展是他们别无选择的选择,因为它们必须学会如何在国际大环境中竞争,否则他们有可能因不敌来势汹汹、资金非常雄厚的跨国企业而丢了本土市场。但是,出境发展同样面临着高难度的挑战。

  中国企业纷纷跨出国门收购兼并,似乎表现出日本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疯狂。他们能否与外国同类企业在国际舞台上相抗衡呢?跨国并购需要什么样的智慧去整合资源呢?这些“大手笔”,是公司发展的内在推动,还是企业家本人国际化的“形象工程”?中国企业是不是在进行脱离现实的“洋跃进”?

  跨国并购暗流潜涌

  事实上,中国对外投资早已在企业层面暗流潜涌。宝钢、中石油、中石化,以及五矿集团等公司在国外频频掀起收购潮,令全球侧目。根据商务部的数据,截至2003年年底,中国公司已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了330亿美元,其中以制造商为代表的非金融类经营机构已近万家,协议投资总额超过百亿美元。2004年上半年,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额为12亿美元,同比增加25%。不过,这个数字只占同期海外企业在华投资额的三十分之一。

  几年前,对外并购的实施者主要是处于上游产业的国有企业。这些企业大多现金充裕,能够购买国外资源。例如: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投资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水域的石油和天然气;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澳大利亚的一家煤矿;上海宝钢集团公司投资澳大利亚的一家铁矿,并有可能在巴西投资一家钢铁厂;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投资一家澳大利亚的发电公司;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买下了一家加拿大的矿业公司。

  2004年,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公司买下了经营状况不佳的韩国双龙汽车约一半的股份,接手破产的大宇汽车在波兰的子公司,以及英国的罗孚集团(MG Rover)。于是,上汽将成为首家进入欧洲的中国汽车制造商。

  近两年来,中国名牌日用消费品制造企业急于走出国门。比如,海尔集团已在南卡罗莱纳州建厂;TCL集团(TCL)与法国汤姆逊(Thomson)合资重组并由TCL控股生产彩电。

  虽然与日本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的巨额投资相比,中国目前的投资微不足道,但投资增长势头很猛。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公司2003年在海外的投资额为29亿美元,比2002年增加了5.5%,但只占全球对外投资总额的不到1%。2004年,中国大陆公司在海外进行了44起收购交易,比上年多了三分之一。据汤姆森金融(Thomson Financial)的数据,2004年的收购交易总额为14亿美元,比上年上升40%。

  [1]  [2]  [3]  [下一页]

  相关报道:

  不要迷信并购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海外并购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苏丹红一号食品风波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解读商品房销售合同
林白:妇女闲聊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