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董事会2005 > 正文
 

董事会:置技术研发市场之困于不顾 并购洋跃进(2)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0日 12:23 《董事会》

  解读“中国出击”

  是什么动力推动着中国企业走出去呢?

  按一般的理论解释,中国企业在基础产业上越来越信赖于国外的生产资料。与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狂扫世界不动产市场不同,目前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和国外收购的重点在资源产业上。2004年末,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南美时,仅在阿根廷投资额就达200亿美元之巨。中国出击南美,是参与世界贸易体系的重要战略:拉美的矿产、木材、农产品对于中国这个“世界工厂”的巨胃来说可谓甘之如饴。

  第二种解释,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人才收购将成为企业并购过程中的最主要目标。例如,总部在杭州的万向集团收购了美国伊利诺斯州的一家公司,目的是获得其技术。由于技术的制约,中国企业试图通过并购国外公司,以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加企业竞争力。

  第三种解释,市场的扩张需求。国内市场竞争惨烈,价格压力越来越大;而在海外市场方面,也受到东南亚、南美国家的竞争。许多企业意识到,品牌产品比代工产品更有利可图。这种情况迫使公司必须进行创新与改进,摆脱廉价品制造商的形象。

  一些政治经济学家还乐观地解释,“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战略。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按照多边贸易机制和世贸组织的协议、规则参与全球贸易体系的竞争,这个战略意义尤显重大。

  从过去严格限制资本流出,到现在鼓励企业“走出去”,这被西方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是中国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措施。中国经常项目、资本项目近年来一直呈现双顺差,外商直接投资继上年勇攀世界第一后,2004年再创历史新高。国际“热钱”也因目前人民币和外币的利差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如过江之鲫,豪赌人民币升值。

  为积极配合企业的“走出去”战略,中国政府也不遗余力地从政策和体制上放松管制,并为其保驾护航。2004年开始,国家外管局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放松购汇管制、放开“走出去”企业试点,允许个人财产对外转移售付汇等。这些措施都将推动着中国企业“走出去”。

  昂贵学费谁来付?

  回想20世纪80年代,许多日本公司在国外大量收购资产和好莱坞电影制片厂时的情形,出价之高,令全球咋舌。中国吸取日本的教训了吗?

  答案是没有。

  大型国有企业所处的市场都有“保护伞”:或者处于半垄断地位,如石油公司,或者所在行业的“门槛”很高,即建一家企业需办各类繁琐的证件,如汽车业。这就保证了这类国有企业能获得丰厚的利润。他们经过多年的经营,积累了大量资金,如今,他们可以用其购买海外资产。但在许多情况下,他们出价过高。例如,上汽兼并韩国双龙,付出的代价明显比美国福特兼并韩国大宇大(见本刊2004年11月号)。

  另外,中国企业在处理由于收购而顺带的巨额债务上,也存在着经验不足。由于像联想和TCL这样的企业展开收购时,大都采用现金交易,极少用股权置换,这对于现金流很少的国内企业,是一个重大的挑战。许多打算开展交易的中国企业可能也是在浪费时间:制定了目标,但没有坚持到底。“更常见的是,到了关键时刻,它们不是缺乏技巧就是缺乏资金”,一位驻香港的投资银行家表示。几家中国公司已进入美国和欧洲资产收购方的最后候选名单,但最终没有成功。

  据银行家们称,大量交易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中国企业的管理人员几乎没有并购方面的经验。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海外并购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苏丹红一号食品风波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解读商品房销售合同
林白:妇女闲聊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